喝完这一壶“东坡茶”后

来源: 企业家日报 时间: 2023-08-30 作者: 张璐

就苏东坡的心境来说,窄的是茶,宽的是茶之外。

东坡先生嗜茶的一生,其实也是他“宽窄相济”一生的真实写照。

Nipic_9389104_20121216101903347102.jpg

▲东波饮茶图

徐代军

宽广的历史长河中,文人骚客数不胜数,比如,念叨“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陆游、“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辛弃疾、“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王维……但若要我选择一位比较喜爱的文人,则苏东坡要排在首位。大家可能熟悉他写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或许也品过他创制的“东坡茶”。

就苏东坡的心境来说,窄的是茶,宽的是茶之外。东坡先生一生十分爱茶,而茶之于他而言除了是饮品,也是一种精神食粮。“仙山灵草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未匀。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要知冰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沐罢巾冠快晚凉,睡余齿颊带茶香”,“春浓睡足午窗明,想见新茶如泼乳”。“嗟我五亩园,桑麦苦蒙翳。不令寸地闲,更乞茶子艺。”“松间旅生茶,已与松俱瘦。移栽白鹤岭,土软春雨后。弥旬得连阴,似许晚遂茂。”总之,东坡先生对于茶不只是烹茶、品茶,还亲自栽种过茶,以“茶”续生。

前段时间,有幸拜读了张国文(张花氏)的新作《东坡茶》,感悟良多。书中,张国文通过整理东坡先生与茶为伴的史实,梳理出了东坡先生在茶方面的许多历史故事。读后,有一种仿佛眼前就跟东坡先生一起喝茶论诗一般,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按常理,我应该说是“读”《东坡茶》,但在此处,我认为用“喝”来谈对《东坡茶》这本书的感受更为贴切。其因有三:第一,书为茶名,“喝”了更有味道;第二,《东坡茶》乃一杯饱含了历史故事的好茶,需要“喝”才有劲道;第三,《东坡茶》是对东坡先生遗留下来的历史文化的提炼,“喝”了更利于消化,“茶水穿肠过,百味自有留”。

东坡先生嗜茶的一生,其实也是他“宽窄相济”一生的真实写照。宽时,他可以大展宏图;窄时,他可以被贬远地,但内心亦宽。“喝”《东坡茶》后,我对这种“宽窄”人生领悟更加深刻。

茶有光泽色润,也有透明,看到茶的这些特质,可以让人放下心中的急躁,冷静沉思,认清现实是什么?当然,茶的这种观感也给人无限遐想:超越现实的桎梏,追求无拘无束的生活。东坡先生的一生,足迹遍及南北,有登峨眉的壮举,有临钱塘的壮阔,也有谪居岭南的不悦。正是这种长期“颠沛流离”的生活让他可以有机会把茶品得不一样,使得他能够从苦难之中保持一种乐观向上、豁然开朗的气度。也正因为如此,“喝”完这本《东坡茶》后,我能够感受到“东坡茶”泡出的芳香。

人的一生大致可分为:少年、中年、老年。这三个阶段,就跟喝茶的过程颇为相似:茶喝第一口时,有一点苦涩味道。这正如我们刚走入社会的时候,缺少人生阅历一样,是生活给我们的一次次磕绊,考验着我们是否可以融入社会自强自立。

茶喝到第二口时,舌尖就会有一股甜味,正如我们在经历磕绊后收获了人生的财富,实现了人生价值一般,表现得信心、毅力十足。

到茶喝到第三口时,味道会逐渐变淡。正如岁月褪去了我们的青涩一般,我们看世界的视角变了,变得更为理性与平静。再经过时间的冲刷,已然内心宽广,识人识物清澈见底,诚如茶的味道已经淡了,很透明。

责任编辑:企业家日报

猜你喜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