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居一站”服务升级让生活更美好

来源: 企业家日报 时间: 2019-11-14 作者: 杨艳

12日,在西城区天桥街道永安服务站的活动室中,正在进行党支部学习活动。今后,周边社区党支部开展“三会一课”活动都可向服务站预约,这是服务站新增的党建服务项目之一。记者从天桥街道获悉,永安服务站在推动服务升级后,从单一的政务事项服务站向多功能、综合性服务站转变,服务事项从78项增加到129项。(11月13日《北京青年报》)

在北京市实施街区系统化治理,构建众享城市生活圈的要素中,社区服务站发挥着“贴心人”的角色。居于城市小区之中,很多人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就是与生活、生产息息相关的小事,真正办起来并不容易。除了服务窗口设置的合理性,办事的效率高低,还包括路途远近等中间成本。行在路上、卡在岗上、滞在途中,是很多群众的共同遭遇,街道与社区公共服务作风也深受诟病。社区服务站作为最基层的“服务窗口”,其服务态度、办事效能、管理制度等都关乎着居民的幸福指数,影响着城市文明形象。

群众利益无小事。社区服务站看似微不足道,实则“兹事体大”,具有基础地位和细胞功能。建好、管好和用好社区服务站能破解服务“最后一公里”的困扰,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贴心、方便和周到的服务。社区服务站的建设与管理是一个体系性的工作,其间具有多重维度,比如设置数量是一个需要优先考虑的问题:该不该设置社区服务站,设置多少个服务站,应当经过科学的论证与实践,并在运行中不断的优化。设置过多就会造成资源浪费,太少又失去了就近服务的初衷,未能从根本上破除办事难的困局。

现实中存在这样一个普遍性的问题,不设社区服务站而统一到街道的便民服务中心去办事,路途较远还很难预约,达不到分流后的效率提升效果,普遍设置又存在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的不合理。一直以来,每个社区都配置一个居委会和一个服务站,但实际上,服务站的接待工作量并不大,但民政、计生、社保等各个职能又必须设置,所以出现了忙闲不均、部分窗口工作人员长时间闲置的状态。实施社区服务站优化改革,一方面要优化服务站的数量设置和人员配置,改变之前一社一站的做法,而实行“多居一站”,把就近几个社区的服务站进行资源整合,将窗口解放的人放到包楼入户和基层治理的第一线,实现“前台接”到“上门跑”的转变,为那些行动不便等特殊群体,提供上门代办之类的服务。

另一方面,则要优化窗口设置和服务项目。整合服务窗口和项目,不求大而全而要做到少而精,在服务事项上则实现由“多窗受理”变为“一窗受理”,以此减少群众来回奔波和反复等待之苦,提高内部运作的效率,减轻服务人员的工作量。同时在服务项目的设置上,能够交由社区服务的事项都全部纳入,让社区服务站承担更多的服务事项,逐步从单一的政务服务向多功能、综合性的服务站转变,实现服务项目的数量扩容和服务质量的提升,让公众获得到服务升级和改革所带来的红利。

作为北京首家“多居一站”的社区服务站,永安服务站代表着社区服务改革的水平,检验着改革的成效。为老服务、爱心助残、社会福利、住房保障、就业服务、卫生健康等6大类78项服务事项从居委会整合到服务站,让服务事项从78项增加到129项,不仅代表着服务项目数量的增加,服务范围的扩容,更意味着简政放权的质量得到了强化,实现了由后台服务到前台服务的转变,为延时服务、预约服务、跟踪服务和上门服务创造了条件,发挥了服务站专业化优势,促进了服务质量和水平的提升。于公众而言,有了更方便的服务惠及,不断增长的获得感与幸福感,让市民对未来的生活充满期待。(唐伟


责任编辑:企业家日报

猜你喜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