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麻烦”是扶贫的错误姿态

来源: 企业家日报 时间: 2019-11-27 作者: 杨艳

“大叔好!请问这是老林家吗?我是挂钩您这户的干部,今天来看看你们。”“哦,哦,快请进……”日前,福建省大田县文江镇典坑村贫困户老林家门口来了一位特殊客人。面对眼前陌生的中年高个男子,老林愣了一下,回过神来,赶忙把他迎进门。来人正是与老林结对帮扶的镇财政所干部陈某。(11月25日 中国纪检监察报)

扶贫工作其实并不只是一个“穷”字,而是以这个“穷”为起点,最终实现“富”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复杂的,也包含了无数的具体工作,只有把这其中的每一项工作落到实处,才能够让扶贫工作真正地扶到根子上,做出实效,而这项工作具有系统性和复杂性,也注定其中很多的麻烦事。

然而,今年8月初,县委专项巡察组查看党员干部《挂钩帮扶工作手册》,竟然发现一本帮扶手册2018年7月之后的记录一片空白。通过走访调查,县里调整结对帮扶干部以来,陈某不下基层不进村、不入户不作为。在组织谈话中,陈某说出了不下基层的原因:“一方面贫困户离城区较远,怕麻烦;另一方面思想上没引起高度重视,就放松下来,工作作风不扎实,没有俯下身、沉下去。”正是因为思想上打了“退堂鼓”才会让他扶贫的工作成为了摆设。

原本,结对帮扶的干部和群众应该是亲如一家,扶贫干部能够对结对帮扶的贫困群众的具体难题有更清楚的认识,这自然需要一个长期的相处,但是连认识到不认识,这样的结对帮扶自然也没有发挥出作用。

扶贫工作,要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落实,每一项工作都需要干群的共同努力,如果扶贫干部连深入群众都不曾做到,在思想上这是把扶贫干部当成一个称呼,那自然就不能真正地推动扶贫的工作,对于这样的干部,就需要严惩,才能够让他们及时地认识到自己的问题。

“怕麻烦”显然不是扶贫的正确打开方式,要更好地做好扶贫的工作,就需要担当作为,不怕群众的麻烦事,主动走向群众,认真地分析贫困的原因,在解决问题上想得更深远一些,才能够把群众的贫困难题真正地解决好。(文/吴小宝)


责任编辑:企业家日报

猜你喜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