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高尚的人格才华滋养的诗歌艺术——许峰诗歌研究第二部《中国百座名山题咏》赏析系列十四章

来源: 中国网 时间: 2024-04-08 作者: 邹中海

文/邹中海

许峰老师的人格魅力与艺术风格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和近现代伟人思想的影响,他的诗歌作品不仅仅是作为娱乐消遣、抒情言志等方面的艺术,更主要的是表现他在对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与推广。他的诗文肩负着历史与自然的双重使命,并由此及彼产生的某些观点,是对社会现象的揭露、反思或正面引导。对他而言,诗歌不仅仅是他退休生活的充实,更涉及到他的精神信仰和人生感悟,这也是读者非常喜欢他的原因。

今天的讲解,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就是近期许峰老师的两首旧作《钓鱼》,经多家平台刊转后,又重新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力;第二部分继续讲《中国百座名山题咏》赏析系列第十四章。今天的讲解,从大量的评论中,引用了几位名家的评论、读者的言论,以便从诗人的人格魅力、作品质量、艺术才华和人文精神,所产生的许峰诗歌现象展开。

一、

在当今诗歌界,除了许峰老师能拥有大批读者外,我想再难找出第二个。在许峰老师的诗歌世界里,他一次次突破了人们对诗歌的认知。尽管每一位诗人都想扩大自己的影响,但由于人们对诗歌的负面看法所产生的对立情绪,一直制约着诗人们的发展,不管是名诗人还是草根,阅读量的提升仿佛是一个魔咒。探寻诗人的成长历程,其实也是摸索出诗人之所以在当今的环境中,能一直保持长盛不衰、一枝独秀的规律性。只不过有些诗人不理解,认为许峰老师的成名带有偶然性。然经过我们的分析,发现他的成名并非偶然,他的诗歌是用高尚的人格滋养的艺术。他能对一些好苗子的作品,倾尽全力推广;也能对一些前辈作家的作品,亲自帮忙宣传,这就能体现出一代名师的胸襟气度。

他对笔者多次说过:“文化的发展在于传承!”

许峰诗歌研究院海外版的主编、曾任中国西部散文学会副主席、多家平台总编的叶小兵高度评价,他说:“许峰老师除了作品的独特性外,他的人格魅力也是少有的。”

中国早报的记者王光兴老师也是如此,在入驻许峰诗歌研究院才半个多月,就承担了诗人们优秀作品的发布。这除了人格魅力的吸引,我想也找不出第二个理由!

昨天下午,笔者和许峰老师的伯乐之一、《中国老战士》杂志的总编鱼志清首长有这样的对话:

我说:“首长,您是许峰老师的伯乐,因有了您的提携,才有了今天的许峰诗歌!”

鱼老说:“许峰入伍前就是位才子,他的一切都是自己努力的结果。“

这是一位师级领导、文坛前辈对诗人许峰老师的高度评价。当得知许峰老师的诗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并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诸多好评时,老先生更是激情澎湃,洋洋洒洒地从“霸气”“豁达”“自由”“情趣”四个方面写出了《学学许峰诗词的洒脱》一文,文釆飞扬,令我们叹为观止。那种英雄相惜、心心相印的情感和纯粹的师生谊、战友情,更让我们这些后辈们敬佩!

二、

当我随手点开由方寸老师作评、许峰老师的两首旧作《钓鱼》时,又一次刷新了我的认知。可以肯定,诗坛很难找出与其并列的作品,在如此强大的生命力面前,所有自我陶醉式的作品,都会黯然失色。这两首已经过多家平台刊转的诗歌,又崭获获了近50万的阅读量、162赞、137打赏、留言72条!这也是继他正月初六写就的《春节返粤列车上偶感》引爆的又一波诗歌风暴!

笔者作为许诗的研究者之一,看到许诗如此强劲,心情的振奋可想而知,因为能说明,许峰老师的作品经过时间和人民群众的检验后,依然历久弥坚,或者正如许峰老师的伯乐鱼志清先生说的一样一一霸气!

许峰老师的诗是以高尚的人格魅力滋养的艺术精品,也是他人、文互通的精神再现。所以也折服和吸引了大批的追随者。

一位叫修蝉的诗人则是对许峰老师的作品由衷地发出赞叹:“许峰老师的每一首诗都是富含哲理的警世名言!”笔者认为,经历过时代沧桑巨变的许峰诗歌,已永久性地融入了时代。以这两首《钓鱼》为例,产生的影响力,至少在短期内,是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

他同时期的战友、同是文化精英的村夫先生说:“赏读军旅诗人许峰近作《钓鱼二首》,即刻心生波澜,不由得联想感叹一番。垂钓本是一件寻常事。按照心理学者们给出的一般解释是,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一个“欲”字(即获利)展开的,正如孟子所云,“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利,又有一个具体的说词,即财富。对此,古人又有一个极具份量的告诫:“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无论是明镜高悬的大堂之下,正襟危坐,手执长竿长线,手握权杖,的“人民公仆”,还是普通渔人,钓者,都得遵循天道,尊重规律,遵守规则;参透钓者、渔人应俱之心境,春鲫不钓,封湖不钓,有主不请的不钓!若再上一个层次,如苏轼褒扬黄州太守徐君遒所云,“循理而动,理穷而止,应物而作,物去而复”。意为顺应规律,做老百姓需要的事!把官做到了“未尝怒,而民不犯,未尝察,而吏不欺"的水平。人类为万物之灵。正襟危坐的钓者,以从许峰的诗句中明白一个朴素的道理,对天道应心存敬畏,对欲望应力戒贪婪,对权杖当谨慎使用,对诱惑必保持定律,对天性当适度约束!我想,如此钓者,当是诗人许峰心中的“钓圣”!亦是社会的福星!但愿这样的福,多一点早一点到来!”

著名诗歌评论家邓三君老师从禅理方面进行诠释:“诗人许峰的《观钓鱼》《再观钓鱼》两首诗,从主客两个维度道出了蕴含在钓鱼中“钓”和“被钓”的因果关系。值得称道的是,诗人并没局限于钓鱼表象,而是由此及彼,由“钓”和“被钓”联想的人,联想到官场,联想到社会,形象而生动地刻画出“钓”与“被钓”自私、贪婪、阴诈、冷漠的心理与嘴脸。这两首小诗,与其说是观鱼,不如说是在观人,观官场,观社会,就像平凹先生写《丑石》。其诗理警示人们在名利面前,不要贪得无厌,不要挖空心思,不要费尽心机,不要尔虞我诈,“钓”与“被钓”都是利益熏心的结果,最终都会落得个“缠白绫”“陷黄泉”的悲催下场。”

著名文化学者迪文则是如此说:“许峰这两首诗都围绕着“钓鱼”这一主题展开,通过对钓鱼场景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人性的思考。第一首诗《观钓鱼》:诗人以鱼的视角,描述了鱼因贪心而上钩,最终遭受煎刑的命运。诗中的“一根长线吊湖心,鱼羡而食受煎刑”形象地描绘了钓鱼的过程,而“本有阔水养生息,贪心不足缠白绫”则暗示了人类的贪心往往会带来不好的后果。 第二首诗《再观钓鱼》:与第一首诗不同,这首诗从钓鱼者的角度出发,描写了他们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而不顾鱼的生死。“正襟危坐荷塘边,长线悬饵攒手间”描绘了钓鱼者的姿态,而“欲填自身酒肉腹,罔顾他生陷黄泉”则深刻地揭示了人类的自私和对其他生命的漠视。许峰这两首诗的语言简洁明快,寓意深刻,通过钓鱼这一日常生活中的场景,引发了读者对人性的反思。同时,两首诗在主题和表达上形成了呼应和对比,使整个组诗更富有层次感和深度。 总体来说,这两首诗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也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

三、

我们从七十多则评论中摘取了部分评价,可以看出,许峰老师的诗歌影响力和生命力有多强多大了。

现在诗坛的一些诗友,总是把诗歌没有读者归咎于环境,从不在作品和自身上找原因。不知想过没有,为什么许峰老师的作品,在同样的环境中,会有这么多的读者和追随者呢?!这还仅仅是他的两首旧作,如果是新作,诗歌的冲击力会更大!因此我们也得出一个结论,好诗是有人读的。因为每一次许峰老师的诗一出来,少则几十万,多则几百万的阅读量,连平台都因为他的诗歌而提高了知名度。

下面两首《钓鱼》,请读者诸君继续赏析:

钓鱼(二首)

文/许峰

其一、观钓鱼

一根长线吊湖心,鱼羡而食受煎刑。

本有阔水养生息,贪心不足缠白绫!

其二、再观钓鱼

正襟危坐荷塘边,长线悬饵攒手间。

欲填自身酒肉腹,罔顾他生陷黄泉!

四、

说完了他的旧作,分析一下今天要讲的四首诗,选自许峰老师主题诗集《中国百座名山题咏》中的五十至五十四首,第100—107页。一、四首由陈正老师点评;二、三首由邓三君点评。我们先来看看并做具体分析:

一、咏木兰山

铠掩娇身战边关,气吞山河女木兰

国有危难不畏死,孝烈绵延在灵山。

一一庚子年冬日于惠州

二、咏望儿山

盼儿泪干踞山留,母爱无私苦偕愁。

遥望海天无奢望,唯愿子孙福康寿。

一一庚子年冬日于惠州

三、咏伏羲山

伏羲牧野教农桑,女娲奋起解民殇。

炎黄子孙勤守业,不枉始祖赐荣昌。

一一庚子年冬日于惠州

四、咏大青山

自古英雄逐青山,白骨成岩人未还。

碧浪草原丝绸路,待看今朝歌舞喧。

一一庚子年冬日于惠州

木兰山位于武汉市黄陂区北部,东拥木兰湖、南瞰木兰天池、西挽滠水河、北枕大别山,是木兰生态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部地区著名的道教圣地。木兰山因木兰将军得名。陈正老师对这首诗进行了非常全面的解读:“谁说女子不如男,且看木兰战边关。”千百年来,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12载的传奇故事家喻户晓。木兰山因木兰将军而得名,山上有木兰花树、试箭石、龙尾石、穿箭崖等一大批相关的遗址和遗迹。诗人以咏木兰山歌颂“忠、孝、勇、节”的木兰精神。展开来讲,木兰精神是巾帼不让须眉的拼搏精神,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永不屈服的精神,是热爱国家、孝敬父母、艰苦奋斗的精神,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忠与孝,一直都是最主流的核心价值观。对女性来讲,还包括贞与烈。这四点,花木兰占全了。所以她也是被历朝历代的文化大咖们树起的典范。诗人在这首诗里,实际上也延续和讴歌这种女性精神。花木兰是我国南北朝时的女英雄,也是中国四大传说中的巾帼英雄之一。她身上有四种传统美德,每一种,都能荡气回肠,也广为传诵。她忠,忠于国家,英勇抗敌;她孝,代父从军,义无反顾;她烈,面对强敌从不畏缩,巾帼不让须眉;她贞,在男人堆里12载,竟无人知道她是女儿身,铸就了一个传奇!

这首诗是以精神震撼见长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立意高远,把个人的精神操守同囯家命运联系起来,比如第三句“国有危难不畏死!”有一种家国至上的最高境界。这种境界,尤其是从封建社会里走来的、一位年仅十八岁的女孩子身上所折射出来,意义更是非凡;第二点,突破了忠孝两全的思想,花木兰一为国尽忠,二代父从军,都体现出了良好的忠孝思想;第三点,也是诗人最想突出和表达的观念,那就是传统女子的贞德观。花木兰代父从军十二年,竟没有人知道她是女儿身,说明花木兰非常洁身自好,诗人用“铠掩娇身”,含蓄地表达敬佩之情。联想到当今社会上的某些现象,潜规则、暴露狂等,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只有品德接近、内心纯洁的人,才能会有如此的领悟能力。他有一句名言:“自是洁来还洁去”,可看作这首诗思想纯洁的延伸!

望儿山位于辽宁省营口市熊岳镇东两公里处。山峰陡立。平地拔起。山顶有一藏式青砖塔。名曰望儿塔,建于明末清初。诗人对这座山延伸出来的人文精神,倾尽了深情,他说:“远看如一位母亲伫立山头日夜守望大海,盼望远方的儿子归来。每年5月,正当花果盛开时节,以爱母亲、爱家乡、爱祖国为主旋律的营口望儿山母亲节都会在这里如期举办,在海内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邓三君老师诗说:母爱是人类诵唱的永恒主题,望儿山便是人们歌颂母性的一个载体。其融自然特色与人文光华为一体,成为中华民族伟大母亲无私奉献的象征。

现在我们这个时代,其实有无数的老母亲在路口眺望。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让人们在获得优质生活的同时,也给亲情造成了一定的隔阻与分离。中国式的父母,大都会把那份思念埋藏在心里,哪怕思儿心烈如酒,也不会轻易表露,主要是怕影响到儿女们的生活!所以当我读到诗的后两句:“遥望海天无奢望,唯愿子孙福康寿“时,早已泪水朦胧。笔者也是一个在外漂泊的游子,很能感同身受,我甚至能想到,母亲有多少次徘徊在村头的路口,那种痛感,无以复加。笔者也曾写过这样的句子:“只见落花有意而不见流水回归!“。许峰老师诗里体现出来的母爱,更胜数筹:“盼儿泪干踞山留,母爱无私苦偕愁。”读后让天下人动容!

五、

伏羲山原名浮戏山,中华文明发源地。位于河南省郑州市西南古城新密市境内。邓三君老师诗说: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始于伏羲女娲。正是这种源远流长的文化基因,奠定了中华民族的不朽精神。此诗旨在歌颂先贤。激励后人。

这首诗有点烧脑,我查了很多资料,都无法找到准确的解释。在上古的传说中,伏羲、女祸是我们的始祖,诗人这首诗的跨度极大,从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到炎黄子孙的繁衍生息,都进行了历史的连接与传承。并提示和讴歌了我们的民族精神,那就是,守住祖先给我们留下的一切基业。结尾两句非常明朗:“炎黄子孙勤守业,不枉始祖赐荣昌。”

伏羲是华夏儿女的共同祖先,位列三皇五帝之一,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三皇五帝的说法历来有多种,一般普遍认为三皇指伏羲氏、女娲氏和神农氏;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我国著名的神话学者袁珂和著名诗人闻一多先生都曾经说过:“二者神话出于同源之说,盖可相信。”二者指的就是伏羲和盘古,为同一人。

盘古是开天辟地的第一人。民间歌剧中,有“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的唱词。而在民间传说中,女娲娘娘是盘古的妹妹,后来为了人类的繁衍生息,结为了夫妻。这首诗的主旨,是弘扬祖辈们开天辟地的精神和繁衍生息、永远昌盛的美好愿景。

大青山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南部,地处晋、冀、蒙三省交界处。陈正老师诗说:在大青山地区,历朝历代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民族的争斗层出不穷。抗日战争时期,也是蒙汉人民抛头颅、洒热血抗击日军的前沿阵地,故谓“自古英雄逐青曲,白骨成岩人未还”。大青山(古阴山)作为当年草原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往的通道,也是长城南北经济、文化交往的要道。

文化是时代前进的号角,也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和诗人作家们的精神信仰。好的文化作品,能给人带有实质性的正能量引导和深刻反思。好的文化作品,也能看出诗人作家的文化修养和艺术品味。这首诗很容易就能让人联想到伟人的诗歌名句:“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许峰老师的这首诗在艺术上,语言简洁,形象生动:“英雄”“青山”“白骨”“成岩”“碧浪”“草原”等自然和人文意象,想象纵横,飞扬驰骋,在短短的二十八个字中,构筑了壮阔的美丽图画,由此延伸出壮阔的精神信仰和思想高度,这就是许诗!

仔细研究他的诗学体系和艺术风格,也会发现,他总会把个人艺术,放到家国情怀中去,以高尚人格魅力滋养着他的诗歌创作,实际上也承载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这是所有文艺工作者的榜样,展现的是中华审美风范,具有无穷无尽的推广意义和社会价值!

下一章节,我们再讲!

诗人简介:许峰,1957年3月30日出生于湖北省蕲春县檀林镇界岭村一个农民家庭,1974年高中毕业后当过小学民办教师、大队团支书、党支部副书记。1976年12月入伍到兰州军区,历任战士、连队文书、团宣传股战士报道员、营部书记,师、军、军区司令部新闻干事,其间在解放军报社学习,当见习编辑一年,随军赴云南老山前线轮战半年,是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首届毕业学员。1988年年底,调广州军区某集团军宣传处任新闻干事。1993年转业,历任广东省惠州市委组织部科员、副科长、科长,市委督查办主任、市委办公室副主任兼督查办主任,市委副秘书长兼督查办主任。在部队18年从事新闻工作15年,自己独作和与人合作发表新闻、言论、诗歌、报告文学等作品1000余篇,其中110余篇获得兰州军区、广州军区和有关新闻媒体优秀作品奖。许峰的事迹曾以“我就是我”为题,被编入《军旅新闻方阵——全军优秀新闻干部风采录》一书,结集出版了《武都路133号》(报告文学集)、《留在绿色军营的记忆》(通讯集)《许峰获奖新闻作品选》《咏物悟道100首》(诗集)《中国百座名山题咏》诗集)《四季如歌》(组诗集)《许峰诗论》七本书。


责任编辑:刘月朋

猜你喜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