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迈入“500+”时代 改革试验田遍结“创新果”

来源: 证券时报 时间: 2022-12-28 作者: 张淑贤 朱凯

 今日,萤石网络、清越科技在科创板敲响上市祥锣,科创板正式迈入“500+”时代。

历经逾3年探索,科创板从首批25家上市公司起步,走出了一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渐强的发展道路:IPO募资近7600亿元,再融资超1000亿元,总市值约6万亿元,7家上市公司市值破千亿元。

3年多来,科创板统筹推进发行、上市、信息披露、交易、退市等基础制度改革,并在询价制度和做市商制度等多方面实现创新突破,稳步试点注册制,资本市场改革试验田里遍结“创新果”。

3年多来,科创板坚守“硬科技”定位,汇聚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标杆性公司和潜力企业,已成为“硬科技”企业上市首选地,推动了产业集群化发展,助力重要产业链稳链补链固链强链。

继往开来,乘势而上。站在“500+”的新起点,科创板将继续坚守“硬科技”定位,努力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力奔赴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制度改革试验田里硕果累累

今年10月31日,科创板做市商机制正式启动,这是境内主要股票市场首次引入做市商制度,持续激发试验田功效。目前,14家科创板做市商累计完成106只股票备案,覆盖87只科创板股票,占科创板股票总数的17%,市场波动性明显降低,定价效率不断提升。

做市商机制仅是科创板探索的诸多资本市场制度创新中的一环。作为资本市场改革的产物,科创板定位之一即是资本市场改革试验田,自诞生之日起,即开启了资本市场制度型开放的探索。

统筹推进发行、上市、信息披露、交易、退市等基础制度改革,并在询价制度等方面实现创新突破,3年多来,科创板稳步试点注册制,各项制度创新成果持续显现。

“可以说,科创板是自股改以来A股市场最重要的改革。”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执行院长钱军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科创板试点的不少资本市场制度改革已推广到实施注册制的其他板块,这正说明制度探索与改革是成功的。”

在科创板制度体系设计中,发行承销至关重要。其中,新股估值定价直接关系发行人、投资者、中介机构的切身利益,是注册制改革的难点,也是市场各方关注的焦点。如何结合科创企业特点构建市场化的询价定价机制,支持买卖双方围绕企业内在价值表达估值看法,促进合理估值、审慎定价,科创板探索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新股估值定价之路。

500家科创板上市公司发行市盈率区间7倍~1737倍,中位数45倍,募集资金总额7594亿元,相比注册制之前主板平均23倍的定价水平,科创板定价更为市场化,创新机制发挥积极效用,实现了“一企一价”。

尤其是在询价新规实施后,“抱团压价”现象显著缓解,“优企优价”进一步形成。今年以来,122家科创板首发上市公司发行市盈率中位数为69倍,募资总额2514亿元,募资中位数15亿元,六成上市公司首日股价实现不同程度上涨。

相比传统行业企业,科创企业有其自身特点,例如产品或服务的显著创新性、收入的高成长性,以及无形资产占比高、研发投入大等。基于此,科创企业在估值时也面临着缺少可比公司、缺乏可参考市场数据、常规估值方法不适用等挑战。

在科创板IPO发行定价中,一些科创企业探索了多元化的估值方法,在传统的市盈率、现金流贴现估值法的基础上,参考境外做法,结合企业所处行业及实际生命周期阶段,采取分部估值法、市销率模型、市净率模型、市盈率相对盈利增长比率模型等多种方式进行估值,以更好反映科创企业的内在价值。此外,对于“未盈利企业估值”难题,康希诺、泽璟制药等企业也采用了市值/研发费用、研发管线与市值比较法等多元估值方式,合理体现其内在价值。

“科创板IPO通过询价定价方式打破了审核制下23倍市盈率,而包括投资者在内的整个市场,目前也适应了制度变化,这恰恰是改革的成效。”钱军向记者表示。

与此同时,科创板持续完善并从严执行退市标准,建立常态化退市机制,推动形成进退有序、优胜劣汰的市场生态。目前,已有*ST泽达、*ST紫晶两家公司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收到证监会《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后续可能被实施重大违法强制退市。

上市公司新股定价的市场化、交易机制及退市等方面,也改变了一级市场的投资生态。目前, 近九成科创板公司上市前曾获得私募股权和创投基金支持,平均每家公司获投约9.3亿元。

科创板特有的询价转让机制,进一步优化创投退出渠道,形成“募投管退”良性循环。目前,科创板累计已有30家公司51批股东通过询价转让减持,总成交额达247亿元,机构投资者与早期投资人有序接力,促进科技、资本与实体经济的高水平循环。

包容性让更多企业登陆A股

科创板的另一大看点是多元包容的发行上市条件。允许未盈利、特殊股权结构等科创企业上市,让一批原本暂时无缘资本市场的科创企业,借助科创板这一平台得以登陆A股。

目前,科创板500家公司包括46家上市时未盈利企业,其中,以“市值+研发成果”为核心的第五套上市标准支持处于研发阶段、尚未形成一定收入的科创企业上市,已累计支持18家创新药企业和1家器械企业上市,首发募集资金合计394亿元。

2020年1月23日,泽璟制药登陆科创板,这是采用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上市的首家企业。今年8月31日,微电生理作为首家适用于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的创新医疗器械企业,开创了医疗器械行业的先河。

“没有盈利甚至还没有产品的企业,在审核制下登陆A股是不可想象的,科创板的推出让其在A股上市成为可能,这是质的飞跃,可以说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钱军表示,期待这类企业可以利用资本市场持续高速发展。

微电生理总经理孙毅勇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借助科创板上市契机,微电生理将不断提高公司的竞争地位,并力争成为根植中国、面向全球的国际化医疗器械企业。

目前,百奥泰、康希诺、欧林生物、金迪克和荣昌生物等按照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的创新药企业,在亏损多年后已在2021年度实现盈利。

红筹公司以及特殊股权架构公司同样得以登陆科创板。目前,科创板已有8家设置特殊股权架构企业和6家红筹企业上市。

以红筹公司回归为例,2020年10月,九号公司同时成为首家在境内发行存托凭证并上市的红筹企业,开辟了红筹回归的新路径。2021年12月,已在美国纳斯达克和香港联交所两地上市的百济神州选择在科创板上市,成为首家三地上市红筹公司。

九号公司在谈及红筹回归时曾说:“作为一家注册地在开曼群岛,主要经营活动在境内,存在双重股权结构及VIE架构等公司治理特殊安排的红筹企业,此前在境内尚无上市先例。科创板的设立让公司切实感受到了顶层设计和政策改革释放的巨大红利。”

这些“国际范儿”公司对于境内外资本市场交易制度、监管环境等基础制度差异的理解,将助力科创板更好地深化改革,完善创新制度。

“引进来”的同时还要“走出去”。科创板还主动对接国际市场,支持境内外上市企业实现双向互通,持续提升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水平。近期,杭可科技成为科创板首家发行GDR申请获得瑞士证券交易所监管局附条件批准的公司,天能股份等4家公司也发布筹划发行GDR的相关公告。

值得一提的是,50只科创板个股已被纳入富时罗素、MSCI、标普指数三大国际指数,今年以来科创板外资合计交易金额占比逾10%,持有市值占比近4%。

“硬科技”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立足于服务“硬科技”企业定位,科创板为科创企业量身定制的上市条件和制度,为“硬科技”成长提供了肥沃土壤,一大批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的科创企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沪硅产业执行副总裁兼董事会秘书李炜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一家集成电路制造企业,具有技术壁垒高、市场认证难、资金投入大、盈利周期长等特点,“科创板给公司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融资平台,给公司的快速发展注入了动力。”

自2020年4月科创板上市,沪硅产业已连续10个季度实现营业收入环比增长。今年三季度,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5亿元,扣非后净利约6400万元,创历史新高。

科创板公司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扣非净利润3年复合增长25%、63%和52%。其中,集成电路、光伏产业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04%、85%, 46家未盈利上市企业中有14家在上市后归母净利润转正。

提早上市,利用科创板获得直接融资,实现跨越式发展,已成为科创企业的新选项。目前,佰仁医疗、华恒生物和美迪西等科创板上市公司的总市值,均由上市首日时的几十亿元,增加至百亿元以上,增幅均在2倍以上。

美迪西创始人兼CEO陈春麟向记者表示,科创板对科创属性指标的设置符合生物医药企业的特点,“由于生物医药研发周期长,前期研发投入大,科创板的上市标准支持了拥有关键核心技术、科技创新能力突出的生物医药企业上市。”

3年来,美迪西营业收入从2019年的4.49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11.67亿元,归母净利润从2019年的6657万元增长到2021年的2.82亿元。

当前,科创板已成为“硬科技”企业上市首选地,也是专精特新企业上市的主要集聚地。目前,245家科创板公司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录,分别占科创板上市公司总数的49%、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上市总数的22%和注册制下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上市总数的61%;23家科创板公司被评为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24家公司主营产品被评为“单项冠军”产品,积极推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以及产业链的安全稳定。

“很多专精特新企业是中小民营企业,在科创板上市后,营收、盈利和研发等指标,都较上市前快速增加,对企业的持续发展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钱军说。

科创板对科技自立自强的支持,还体现在通过产业集聚推动产业强链。以集成电路领域为例,科创板集成电路上市公司已从开市之初的5家增至84家,涵盖上游芯片设计、中游晶圆代工、下游封装测试,以及半导体设备和材料全产业链。

产业链公司上下游通过推动产品验证、共同研发等方式加强合作,例如澜起科技、聚辰股份分别作为内存接口芯片设计企业、EEPROM芯片设计企业,合作开发配套新一代DDR5内存条的SPD产品,率先建立DDR5细分领域的领先优势。

业内建议应进一步探索基础交易制度改革

从0到500家,科创板试验田里已枝繁叶茂。当前,我国正处于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时期,科创板未来将如何进一步深化注册制改革,进一步促进资本、科技与实体经济高水平循环?

尽管科创板对中国特色新股估值定价的探索已取得一些成就,但新股的合理估值和定价是多种因素和多方力量动态博弈的过程,仍会在外力驱动等多方面影响下产生波动,理性投资、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的理念及有效的市场约束尚未完全形成,注册制改革仍需稳步推进。

钱军建议,科创板应进一步试点探索更多符合国际惯例的基础交易制度,“同时推出更多金融衍生品,让机构投资者拥有更多对冲风险的手段;推出更多指数和ETF产品,以吸引更多全球的中长期机构投资者参与科创板交易。”

“还应进一步简化与科创板和科创企业相关的并购重组流程,鼓励已上市的科创公司利用资本市场收购优质资产,提升价值。”钱军说,“同时还应鼓励已上市的科创板企业,尤其具有成长性的中小盘上市公司,通过债券市场发债融资,实现更快增长。”

李炜也建议,科创板应支持更多真正具备科创属性、填补国内空白、技术领先的细分领域龙头企业上市,以提升科创板的质量。对于已有龙头企业上市的领域,应提升产业集中度,将优势资源向头部企业聚拢,避免同质化企业小而散、相互竞争挤压资源的局面,支持企业开展重组整合和业务合作,以提高核心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建立规模优势,更好地应对全球化竞争,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科创企业。

李炜同时表示,对科创板而言,科创属性和流动性就好似“一体双翼”,“硬科技”离不开流动性的扶植,“目前科创板还是存在着流动性不足的隐忧,科创板做市业务的上线,释放了市场活动,提升了流动性,但覆盖面还比较小,未来还需要推出更多提高市场流动性,有利于科创板健康快速发展的举措。”

上交所此前表示,下一步科创板将进一步完善制度机制安排,鼓励和支持更多“硬科技”企业上市;继续发挥科创板改革试验田功能,持续推进包括股权激励、再融资、并购重组、询价转让、做市配套机制、发行定价机制、科创债发行等在内的多项关键制度创新,提升服务科创企业能级;持续优化市场生态建设,营造支持科技创新的良好环境。

“科创板已诞生7家市值过千亿的公司,预计明年市值过千亿的科创板上市公司至少翻倍。”钱军预计。 

责任编辑:戴琳

猜你喜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