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自贸片区25项制度创新成果“全国首创”

来源: 青岛日报 时间: 2022-12-20 作者: 山东频道发稿

12月19日下午,市政府新闻办举行“2022年青岛自贸片区制度创新”新闻发布会。市商务局副局长、市自贸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分管负责人杨青山,青岛自贸片区工委委员、管委副主任,黄岛区政府党组成员隋斌分别介绍了2022年青岛自贸片区制度创新工作推进和高质量制度创新成果主要特点、主要成效相关情况,黄岛海关企业管理处副处长陈乃平出席并答记者问。

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一年来,青岛自贸片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在投资自由便利、贸易自由便利、要素市场化配置自由便利等多个领域取得突破,累计形成125项创新做法,经专家评审,形成76项优秀案例,其中得到省级及以上认可的高质量制度创新成果38项,全面完成了市委提出的目标任务。

受益于制度创新、功能创新和服务创新的示范带动,2022年前三季度,青岛自贸片区新增市场主体4567户,同比增长29%。引进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15个。今年8月份,青岛自贸片区迎来挂牌运行三周年,经商务部研究院评估,青岛自贸片区制度创新成果数量多、质量高、效果好,79项为全国首创,首创占比达35%,远高于全国自贸试验区平均水平,在全国67个自贸片区中处于第一梯队。

制度创新,协同推进凝聚合力

一年来,青岛自贸片区创新工作机制不断完善。

在市级层面建立起制度创新协同推进工作体系,更好凝聚全市创新合力。制定了制度创新案例评估和发布工作规程,建立起制度创新成果常态化征集、评审、完善工作机制。

在市级、西海岸新区、青岛自贸片区各重点业务部门设立了103名制度创新专员,畅通了各级各部门纵向贯通、横向联动的常态化沟通对接渠道。

面向全市各级各部门开展制度创新“揭榜挂帅”,首批提出87项创新需求,各部门按专长揭榜、凭能力中榜,初步形成了“市场提需求、片区出题目、市区共同答题”的创新模式。

功能创新,含金量高特色显著

一年来,青岛自贸片区创新成果质效不断提升。在各项机制的协同作用下,高质量制度创新成果总体呈现三个特点。

含金量高。38项高质量制度创新成果均得到国家或省有关部门的肯定和认可,其中,5项获国家部委在全国复制推广,16项由省政府在全省复制推广,2项获国家部委备案,8项为国家级、省级改革试点落地实施形成,10项获评省级部门系统内优秀案例。据商务部研究院评估,25项为全国首创,各项成果均有较高的含金量。

实效作用突出。38项高质量制度创新成果均从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效果导向出发,着眼于解决市场主体的迫切需求、产业发展面临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较大程度上解决了企业发展中面临的政策障碍,降低了企业的时间、财务、人力等成本,提高了办事效率和生产效率,企业获得感较强。

具有鲜明的青岛特色。38项高质量制度创新成果均立足青岛自贸片区重点发展的海洋经济、大宗商品贸易、港口经济等特色领域,重点围绕打造大宗商品贸易生态体系、便利贸易通关监管、构建沿黄流域一体化物流通道、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等实践形成,呈现出鲜明的航贸金耦合、海洋经济等青岛特色。

服务创新,环境优化审批提速

一年来,青岛自贸片区创新成果赋能作用日益凸显。一批创新“良种”育成出苗,为片区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策源力”。

投资更加自由便利,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在全国率先推出企业登记“智能表单”服务新模式,开企业变更、备案、注销登记标准化、智能化、便利化先河,审批效率提速75%以上;在全国首创自然人股权变更登记办理部门信息共享和“一网即办”服务模式,自然人股权变更登记业务实现“无感知网上办理”,办结时限缩短70%;在全国首推“云端自贸”审批服务跨域协作新模式,已覆盖全国16个自贸试验区31个片区和沿黄流域15个功能区,实现480项跨省和全省通办事项全覆盖,将企业跨省迁移的办理时限由7天压缩至即时办结,填补了全国自贸试验区、黄河流域各功能区跨域协作审批的空白。

贸易更加自由便利,外向型经济稳步向前。创新构建黄河流域“端到端”全程物流模式,通过“港口+船公司”“一单到底”等全程化物流服务模式,沿黄流域内陆企业综合物流成本降低25%以上;率先推出口岸智慧查验新模式,口岸查验效率整体提高30%以上,平均每月办理业务数量达1.7万箱,同比增长28%;率先推出输韩食品农产品“前置检测”新模式,每批输韩货物在韩通关时间平均缩短20天,每箱减少存放费用600—1000美元,511项农残前置检测每票可节省费用1.2万元左右,较韩国机构降低50%;在全国首创集“仓储、金融、交易”于一体的大宗商品数字化贸易生态体系,带动大宗商品现货交易额达到620亿元,数字仓单质押融资超过11亿元。

要素市场化配置自由便利,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加快探索。创新推出全球首个蓝色资产分类标准,编制全球首个蓝色债券框架,开展蓝色信贷投放机制创新,引导金融资源精准服务蓝色经济;创新实施“云端研发”模式,全市近2500家企业注册,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492项,形成小试、中试等产业化成果27项;构建“双元三地”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已建成234个实习实训基地,提供实习实训工位10267个,专业对口实习率最高达到98.6%,输送高技能人才5万多人,有效破解了产业技能人才短缺的瓶颈问题。


责任编辑:雁久

猜你喜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