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巴中表达”

来源: 企业家日报网 时间: 2022-12-19 作者:

为研究中国式现代化的四川实践案例,2022年12月14日至19日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成都市社科联主席、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博士生导师李后强教授赴巴中市通江、恩阳、巴州等地对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川陕苏区将帅碑林、晏阳初博士史迹展览馆、四川大巴山干部学院等进行了调研。在调研期间,他应邀参加了“纪念川陕革命根据地创建90周年暨第二届红色教育学术研讨会”和“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座谈会”,并做了学术报告。




李后强在调研中指出,没有川陕革命根据地,就难有今天的人民共和国。在全国当年13个主要革命根据地中,川陕苏区是第二大区域,有区位优、面积大、组织全、发展快、经济好、人员多、产业齐等优势。巴中是川陕苏区中参加红军人数最多、牺牲人数最多的地区,也是反围攻军事斗争的主战场,更是红四方面军政治、军事、后勤保障中心。在12月16日举办的“纪念川陕革命根据地创建90周年暨第二届红色教育学术研讨会”上,李后强在学术报告中强调,我们对于川陕苏区的研究和认识才刚刚上路,还有许多未解之谜需要破解!在新时代发展中,应该考虑“五个分开”:一是把早期的张国焘与叛变后的张国焘分开(1938年前后);二是把张国焘个人与红四方面军官兵分开;三是把政治上的张国焘与军事上的张国焘分开;四是把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历史贡献与某些历史阶段的政治误判分开;五是把张国焘个人与川陕苏区广大干部群众分开。



李后强指出,红色教育是以“红色基因”为核心的同心圆教育,具有特殊功能和价值,要提高针对性、实效性,注重分层化、个性化,创新教育形式与场景,努力做大红色教育的半径和能级,扩大同心圆的辐射时空和塑造范围。从社会角度看,红色基因是一种革命精神的传承,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内核,本质是信仰、忠诚、追求、忘我等要素。生物学基因具有自我复制的遗传性、生存生长的变异性,对于保持生物性状具有根本性、基础性、稳定性、长期性和发展性。基因如果有红色,一定带有铁元素,铁的纪律、铁的规矩、铁的信仰、铁的忠诚!



12月19日在“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座谈会”上,李后强在主旨发言中指出,巴中处于成都、重庆、西安构成的“西三角”中心,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绿色产品生产基地、产业协作配套基地,在文化、地理、资源、政治上均有重要战略意义,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巴中的基因DNA是红色与绿色的双股结构,信仰与忠诚;巴中的优势是川陕苏区政治资源、秦巴山区生态资源;巴中的绿色产品主要有天然的和人工的绿色食品,还有动植物加工产品、机械制造产品;与成渝地区协作配套产业有制造业、旅游业、制药业、食品业、新能源、新材料等;巴中的短板在于生态价值转化不够,缺乏龙头企业。近年来,巴中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建设上取得了显著成绩。未来应该实现“五个突破”——突破“生态困境”、“绿色误区”、“区位悖论”、“革命停歇”、“老区依赖”等“思想疙瘩”与观念障碍,提高开放度、市场度,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高次产业,建设“米仓山粮库”“大巴山菜篮”,提升“绿色产品”知名度、美誉度,做优、做强、做大生态工业,在革命老区率先崛起,做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巴中表达”。四川省委党史研究室、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和巴中市相关部门领导专家参加调研交流。


责任编辑:王颖

猜你喜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