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二中医院“杜氏骨伤疗法”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来源: 企业家日报网 时间: 2022-12-02 作者: 何沙洲

企业家日报记者 何沙洲


近日,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公示了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名单,新列入传统医药项目29项。其中,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杜氏骨伤疗法”技术被列入第六批省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是四川省中医药事业的重要发祥地,近年来,该院加强了包括非遗文化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积极整合优势优质资源,加强内涵建设,建有国家级重点专科4个,省级重点专科(专病)8个,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5个,省名中医传承工作室16个,川派中医等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5个。

此次列入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杜氏骨伤疗法,起源于中医正骨名家杜自明的父亲杜庆堂,形成于清末民初,有近两百年历史。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完整理论体系和治则治法,是四川骨伤流派的典型代表,成都四大骨伤流派之一。

(图1:四川著名正骨专家——杜自明先生)

杜家是四川省成都市的正骨世家,为满族,杜庆堂为杜氏骨伤的第一代,武艺高强,医术精深。其子杜自明自幼随父临证,1956年作为四川著名正骨专家被聘请到北京,为发展中医正骨学术、培养正骨人才做出了较大贡献。编著了《中医正骨经验概述》等书,使杜氏骨伤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并成为当代中医骨伤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影响深远、贡献卓著,入选《20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

(图2:全国首批500名继承学术经验的老中医之一——杜琼书)

其女杜琼书先生先后在柿子巷诊所、四川省中医研究所等地行医,从医六十余载,培养了一大批骨科人才,在总结杜氏家传手法的基础上,系统提出杜氏理筋十二式和杜氏正骨八法,丰富和发展了杜氏骨伤,具有鲜明的杜氏骨伤特色,在全国有很大影响。杜琼书1991年被国家人事部、卫生部列为全国首批500名继承学术经验的老中医之一,国务院授予享受政府津贴、有特殊贡献的专家,是现代中医骨科的代表人物。被誉为中医骨科界的一面旗帜。 

(图3:四川省名中医李先樑主任医师在培训欧洲学员)

杜氏骨伤的第四代传承人,杜麒副主任医师、李先樑主任医师、何洪阳教授等不仅继承了杜氏骨伤的精髓,更对其进行了创新和发扬光大。他们每人又分别收徒,开枝散叶,以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的罗建平主任中医师、欧阳松副主任中医师、舒文韬主任中医师、刘波副主任中医师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中青年骨伤医师是其中的佼佼者。

(图4:四川省名中医罗建平主任医师在与朝鲜医学代表团学术交流中展示杜氏理筋和整脊手法治疗颈椎病的特色和神奇疗效)

(图5:四川省五一劳动奖获得者舒文韬主任中医师在为以色列记者治疗)

杜氏骨伤流派在四川乃至全国都有巨大的影响力。杜自明总结的“临证十要”为杜氏骨伤学术精华,强调“筋骨并重、内外兼治、法药结合、体功锻炼”的治疗原则;强调骨折的治疗过程中必须掌握初懒、中勤、后养的原则;崇尚练功,并自创杜氏功法流传于世。

无疑,“杜氏骨伤”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将促进其在继承前辈精华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创新发展。

责任编辑:木兰

猜你喜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