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河湖长制绘就老区美丽生态新画卷

来源: 临沂日报 时间: 2022-11-27 作者: 山东频道发稿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近年来,临沂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围绕防洪保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的美丽幸福河湖建设目标,强化使命担当、聚力系统治水,全面推动河湖长制工作从“有名、有实”向“有为、有效”转变,河湖面貌持续改善,水质不断提升,展现出“人水和谐、生态惠民”的全新面貌,为全市“走在前、进位次、提水平”贡献水利力量。

系统治理

河湖水质稳步提升

初冬晴日,孝河波光粼粼,岸旁的银杏林里,风吹叶落,铺叠于地,宛若一条金灿灿的地毯,晨练的群众行走其间,陶冶身心,妙不可言。

走进沂河新区白沙埠镇西孝友村,眼前孝河让人很难想象它过去的样子:堰坝年久失修,流域内房屋紧邻河岸,影响行洪安全。“从来没想过孝河周围可以这么漂亮!原来这是一个‘臭水沟’,现在这里不但水美景美,还建了一个公园,饭后带着孩子出来走走,很惬意。”村民唐万英高兴地说。

让村民赞不绝口的是沂河茶山拦河闸至孝河水系连通工程。对孝河部分河段进行集中整治和打造的同时,对岸上生活污水处理、美丽乡村建设等专项行动一体推进;通过实施沂河茶山拦河闸向孝河补水工程,有力地改善了孝河水生态、水景观。同时,按照河流周边的地形地貌,结合当地文化历史,在上游源头处打造了孝文化为主题的湿地公园,为当地居民营造了一个水清、河畅、岸绿、景美、宜居的生活环境。

西孝友村的变化是临沂市扎实推动河湖系统治理的一个缩影。多年来,临沂市坚持系统化思维、实施精准化治水,坚持水域与岸线共治、治水与治污并举,全力推进河湖生态治理,实现了河湖水质稳步提升。

在美丽幸福河湖建设中,临沂市以水系为主轴,将湿地池塘、休憩平台、亲水游步道贯穿其中,实施堰坝改造加固、堰形调整、岸坡综合改造,消除安全隐患,打造可观、可品的“幸福河湖”。

兰陵县柞城河沿岸,树木俯仰生姿,绿草如茵,每天都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休闲锻炼。作为地域特色鲜明、生态系统平衡的景观型河道,柞城河在建设时充分考虑市民需求,搭建了亲水平台、水文化公园、滨水慢行道、便桥等亲水便民设施,将两岸临水相接,打造了一处集休闲娱乐、运动健身、文体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活力水文化区,成为市民闲暇游玩网红打卡地。

水清岸绿,生态底色逐渐被擦亮。河水变清,欢喜的除了市民,还有来自大自然的“朋友们”。近年来,临沂市许多河湖渐渐化身为水鸟的乐园,不光有野鸭等常见鸟类,还有因对环境“挑剔”而被称为“水质状况监测员”的白鹭频频光顾。傍晚时分的武河湿地水域,成群的水鸟在岸边觅食、嬉戏,灵动的身姿吸引了不少游人驻足欣赏。“这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休闲游玩的场所,也为鸟类提供了天然栖息地,这就是河湖清带给我们的幸福感!”市民纷纷感叹。

完善机制

构建河湖管理保护新格局

良好的河湖生态体系,离不开长效管护机制作保障。

作为镇级河长,沂水县院东头镇人大主席冯韵颖总喜欢步行在辛子山河边,看水护河成为她生活的常态。她每月至少保证两次巡河,通过“河长制”App打卡,对河湖的防洪保安、水域保洁、岸线管理等进行精细化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置。“现在两岸的环境变得这么好,如果不好好管护就太可惜了。我必须做好自己的工作,管好负责的河段。”冯韵颖说。

临沂共有大小河流1222条、水库901座,一条条穿城而过的碧水清流,为临沂这座城市增添了许多韵味。临沂河湖面貌的显著改善,离不开全市9000余名河湖长的精心呵护。

近年来,临沂市锚定美丽幸福河湖创建目标,全面推进落实河湖长制,持续加强河湖治理与管护,不断推动河湖长制工作走深走实、提质增效,河湖面貌焕然一新,美丽幸福河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统筹谋划,高位推动河湖管理。把全面推行河长制作为“一把手工程”,建立市县乡村四级书记联动抓、共同管机制,市委、市政府每年度召开全市总河长会议,党政主要领导带头开展巡河巡湖,现场解决河湖水污染、水岸线、水环境重点难点问题。在党政领导“头雁”带领下,临沂治水责任“一竿子插到底”,各级河长齐上阵,常态化规范化巡河护河,共同织就临沂河湖治理之网。

创新突破,强化“名实效能”。近年来,临沂市把河湖长制作为河湖系统治理的重要抓手,真抓实干、创新机制,全力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河湖“四乱”问题得到有效整治,河湖面貌显著改善,全域水生态持续复苏,群众充分享受到生态红利。人民群众关爱保护河湖的热度不断攀升,在企业河长、河湖长制特邀监督员、义务河长共同参与管河护河的基础上,今年9月,市河长制办公室创新推出了“‘沂’起护河”App,引导更多群众投身河湖管理保护持久战中,奏响政府、群众联手治水、联动护河的新乐章。

科技赋能,加快推进“数字河湖”建设。坚持科技赋能河湖管理,在境内河、湖、水库岸线安装高清摄像头等监控设备和防溺水智能系统,建设水库、骨干河道、重要拦河闸坝前端感性设备,实现工情、雨情、水位、水质、水量等实时监测,初步形成水利工程管理、河长制监督管理、农村预警管理、水库标准化管理、防污控污管理、水资源管理、大坝检测管理于一体的“天空地网”区域治水体系和业务应用数字辅助体系,成功打造河湖长制“一张图”、工作“一盘棋”,实现指令下得去、问题能反馈、事件有跟踪。

全面实行河湖长制以来,临沂市初步形成了“河湖长统领、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社会参与”的治水新格局,河湖管护实现了从“多头管”逐步到“统一管”的重大转变,做到了河湖长制从全面建立迈向全面见效。在2021年已经成功创建18条省级、45条市级美丽幸福示范河湖的基础上,2022年全市分别有7条、20条河流争创省、市级美丽幸福示范河湖。同时,开展了427条河流的美丽幸福河湖达标建设。

水兴乡村

润泽百姓幸福生活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在保护和修复河道生态的同时,临沂市还大力打造河流生态走廊,美化绿化河道沿线,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加快打造人水和谐幸福河湖的“临沂样本”。

碧绿苍翠的山峦、清澈绵长的河流……走进沂水县院东头镇田家峪村,犹如走进美丽画卷,绿树掩映的村庄与清澈流淌的河水叙说着不尽的乡愁。

但在多年前,像这样清净美好的河畔景致却是周边村民想都不敢想的。“以前河水又脏又臭,一些村民往河里倒垃圾。到了夏天,我们靠河的住户都不敢开窗户。”提起那些年河道脏臭的场景,居住在附近的村民仍历历在目。

牲畜禁养、环境整治,清理水域岸线乱建滥占、消除黑臭水体,加强沿河的绿化、美化、亮化、净化,促进河道整治与美丽乡村打造相互融合……如今的村子实现了完美蝶变,成为游客的“网红打卡点”,每到节假日,游客络绎不绝。“水清、岸绿、景美,来玩的人也多了。”谈起村里环境的变化,村民曹荣玲脸上泛起笑容。

幸福河湖,给村民们带来了“真金白银”的收益。村民们将散落在河道周边的瓦房改造成“农家乐”“乡村民宿”。站在单门独院的院落中,绿树、小河、廊桥尽收眼底,许多外地游客成了这里的老房客。

以水美村,以水兴业,以水富民,越来越多的村民在自家门口享受到美丽、自然的水生态环境,享受到水美乡村建设带来的红利。

水常清,岸常绿,产业兴,百姓富,一泓清水带来的幸福感,正流淌在百姓日常生活场景中,绘就河清湖秀、水绿相融的沂蒙生态新画卷。


责任编辑:企业家日报

猜你喜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