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孝林: 腹 有 诗 书 气 自 华

来源: 企业家日报网 时间: 2022-11-08 作者: 刘月朋

  吴秀之

  紫砂壺作為集詩詞、繪畫、雕刻、手工製造等於一體的一種文化含量很高的藝術品,其歷史可上溯到春秋時代的越國大夫范蠡,就是那位功成身退的與西施一起退隱江湖的“陶朱公”。 紫砂發展自明武宗正德以後蔚成風氣,名家輩出,造型繁多,五百年間不斷有精品傳世。到了清代‘西泠八家’之一的陳曼生把書畫、 金石、 詩詞與制壺工藝融為一體, 相得益彰, 創造了完美的文人紫砂藝術品, 成為紫砂發展史上一座豐碑。文人參與紫砂創作,不但增加了紫砂壺的文化氣息,更加深了整個紫砂歷史的內涵,並承載了書畫藝術,豐富了紫砂藝術篇章。傳承和創新造就了紫砂藝術的蓬勃發展,積累和沉澱賦予了它獨特的藝術生命和影響力,紫砂藝術長河流到今天,可謂巧奪天工,技絕寰宇。

  自北宋起,紫砂就出現在了詩詞中。著名的現實主義詩人梅堯臣的《依韻和杜相公謝蔡君謨寄茶》曰:“小石咽炎症狀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華。”欧阳修《和梅公儀嘗茶》詩雲:“溪山擊鼓助雷驚,逗曉雪芽發翠莖。摘處兩旗香可愛,貢來雙鳳品尤精。寒侵病骨唯思睡,花落春愁未解醒。喜共紫甌吟且酌,羨君瀟灑有餘情。”米芾則在《满庭芳》中說:“雅燕飛觴,清談探坐,使君高會群賢。密雲雙鳳,初破縷金團。窗外爐煙自動,開瓶試一品香泉。輕濤起,香生玉塵,雪濺紫甌圓。”蘇東坡在《試院煎茶》詩裏寫道:“我今貧病長苦饑,分無玉碗捧蛾眉。且學公家作茗飲,磚爐石銚行相隨”。其中提到的石銚便是石瓢壺最早的一個原型,後來有人據此作了東坡提梁壺。而曼聲十八式也堪稱文人紫砂經典,它不但壺型設計巧妙多變,所刻銘文更是為後人傳誦,將一種文人的隨意、清淡、樸真與紫砂壺相結合起來,從而誕生了「字以壺傳,壺以字貴」這一神秘傳奇。

  那麼,什麼是文人紫砂呢?中國陶瓷設計藝術大師梁孝林認為,文人紫砂與文人畫一樣,即作品中帶有文人儒雅之特質,含有文人之趣味,除作品技法上之工夫,還要承載許多文人之感想。以詩入畫,寄情山水,暢抒幽情,既能夠看到形象的美,技艺的精,意境的妙,還能夠看到生活,品到心境,讀到哲理,這就是文人紫砂。所以文人紫砂要具備四要素:第一人品,第二學問,第三才情,第四思想;具此四者,乃能完善。

  梁孝林入過伍,當過书法美術教師。自幼喜愛書畫,孜孜不倦,從未放棄。最終,他把精神追求和藝術表達都熔入了紫砂作品。 幾十年來,他的心血,思想,靈魂,追求,希望,通過墨的傳達,刀的镌琢,火的提煉,誕生一件件意味無窮,品位高雅,賞心悅目的紫砂藝術品。他不但做壺技艺精湛,刻壺雅妙,而且書法、繪畫造詣高深。正因如此,他的紫砂藝術比其他人作品多了一份文化和品讀的內涵。《物華天寶》、《高品如山》 、《上善若水》和《漢韻--和風》、《漢韻--年年有餘》等系列,他不但把紫砂藝術的光壺、花壺、刻壺等傳統藝術進行創新,還把中國畫、中國書法、篆刻等進行和諧結合,讓人在品茗觀壺中一覽藝術天地,這種內容與形式的創新,為紫砂藝術發展注入了一種新的活力。

  藝術構思也是一種艱巨的探索,梁孝林也經歷過“山重水複疑無路”的困境。但是,最終他在鍥而不捨的追求中打開了藝術創新靈感的心扉。傳統花壺都是在塑、雕、鐫等上面花功夫,而中國畫表現在壺上,除了要經過雕刻的刀法,還有經歷色彩與火的凝練變化,這種靈感,並非願意來到一切創造性的領域,這要經歷一個“眾裏尋他千百度”的歷程,就像古希臘科學家阿基米德從洗浴中發現浮力原理一樣。所以說,藝術靈感的特點,在於它所悟到的不是科學性概念性的結論,而是創造生活的完整的藝術形象的關鍵。

  審美趣味和精湛的技藝是構成紫砂壺欣賞的主線,一花一世界,一壺一境界。就拿供春壺來說,它無論從其造型,還是初創意義,都在紫砂壺發展史上不可替代的地位。供春侍讀,自然有一種耳濡目染的文人氣質,在禪院鐘聲裏,自然得到佛理的薰陶;以樹癭為形,取自然物態,若其他人難能為之。它所透露出的氣息,無不受到文人氣質的潛移默化和禪院精神的影響。

  藝術作為人們的精神食糧,對人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它不但作用於人們的感情,還可改變人們的思想面貌。 梁孝林作品不同於別人的是具有一種精神內涵,他注重情趣與韻味的表達。幾十年來,書畫藝術的材料質地表達與過渡是他創新的突破口。中國傳統書畫以宣紙為主,雕刻以刀法為主,如何把宣紙上表達出的水墨韻味轉化到堅硬的紫砂陶上面呢?如何讓雕刻工藝更具文化內涵呢?從筆的提按頓挫到刀的輕重緩急,從作品動勢和境界的烘托到推敲畫面與壺的對比關係,在虛與實,精與細,藏與露,收與放等穿插中,善於應變,因勢造型,因色施墨,使線條相生相應,墨色和諧相融,自然通情,妙趣自成。

  藝術的生命在於創新,只有創新才能發展。隨著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人們對精神領域的需求越來越高,從表面到內涵,從物質到精神,是人類進化的必然趨勢,傳統紫砂“方非一式,圓不一相”的現狀,其生命力和社會的輻射力是有限的,只有靠社會上的能人志士的參與和藝人們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才能使其紫砂陶文化源遠流長,越發光彩。 梁孝林認為,陶刻藝術不應只是把書法、繪畫、金石、圖騰等在紫砂器上的搬移再現,即使最成功的轉移摹寫也只能算是上乘的工藝裝飾。陶刻藝術不但注重形式、內容、技巧,最主要的是作者的原創精神、文學素養、字畫功力以及人格氣質和情感的表達。所以,一把茗壺配上得體高雅的雕刻,便為好的藝術品。閒暇之餘,一邊品茗賞壺,一邊體會銘文刻畫的意境,其中情趣,妙不可言。

  紫砂作為一種特殊文化形態,它既是科學和藝術的融合,技術與思想的結合,更是實用功能與欣賞把玩的統一。從梁孝林的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從玲瓏的小壺到近丈的陶瓶,造型萬千,風情萬種。內容上可以品味到,詩詞歌賦,人物山水,花鳥草蟲等無所不有。其精神內容,造型題材,刀法色彩等各方面均形成統一的整體,具有自身的節奏性和和諧性,對作品精神的思考與把握更具內涵,更具深度,更具現代意義,這標誌著紫砂工藝雕刻將上升到一個新的藝術境界。

  “人間珠玉安足取,豈如陽羨溪頭一丸土”。這是紫砂藝術的價值所在,也是梁孝林紫砂作品受人珍寵的原因。

  梁 孝 林 简 历:(林 之 、吴 明 、不夜斋主 )高级工艺美术师、 高 级 教 师 、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师 、 苏州健雄学院艺术院特聘专家 、 景德镇陶瓷艺术学院客座教授、中国紫砂艺术家协会雕刻 、理论委员会主任、全国传统文化产业工作委员会委员、七六年入伍。从事机械制图、制造设计,涉足车、钳、刨、修理、检测等多个技术工种,兼职技术培训讲师。先后多次受奖、立功,被树为技术标兵。 八零年起从事书法美术教育工作,进入艺术院校深造,广拜名家研习书画篆刻。参加全国赛事并获奖数十次,加入多个艺术协会聘任相关职务。零七年起进入紫砂行业,从事设计、制作、装饰、烧结、整口等全流程作业。 作品个性强烈,风格独特。具有深邃隽永的艺术韵味,富有趣味哲理的文化意涵;重视作品的观感,著力优化作品的实用性;突破传统,执念原创作品;索求水墨气象,崇尚自然。上拍、获奖作品四十余件,国家博物馆等馆藏十余件,作品深受企业家、收藏家和业内专家亲睐。作品收录中国紫砂博物馆大型教科书<何为紫砂>。中央电视台<书画频道>专题播出其制壶、装饰全流程专题。为多位主要领导制壶、刻字。茶壶被广东省艺术家选作国礼赠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等国际友人。作品《龍旦壺》獲第三屆中華民博會金獎;《沁園春雪 》獲“首屆中國紫砂裝飾大獎賽”銀獎;《四方圓景》獲全國陶瓷花盆創新評比金獎;《筆海》獲“首屆中國紫砂原創專利作品評比”一等獎;《金鐘花盆》,《掛盤》分别獲“迎世博,上海聚奇收藏藝術品博覽會”金獎;《筆筒》獲“慶祝建國六十周年宜興市書法家協會首屆陶刻藝術作品展”獲金獎;《十八羅漢》等十九把紫砂壺由上海拍賣行《中國當代陶瓷大師作品 新春迎世博專場拍賣會》拍賣;《四季平安瓶》等3件作品獲國家《外觀設計專利證書》;《魚尾瓶》,《水滸人物傳》紫砂壺分别獲“2010年河南第二屆紫砂藝術節”最佳裝飾金獎;《九魚缸》獲中國宜興陶藝五朵金花北京匯展“中藝杯”金獎等;《四季平安》和《高瞻》 分別獲中國宜興陶藝五朵金花上海展 金獎。《知足是福》獲第三屆國際陶藝節金獎。《四海同春》獲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和中國陶協銀獎。應邀參加‘紫砂名家十二傑’ 北京香山美術館展覽。作品《齊白石》被中國紫砂博物館永久收藏陈列。《物華天寶》、《靜德多壽》分别獲中國宜興陶藝五朵金花齊魯展金獎。2020年作品《齐白石》录入中国紫砂博物馆大型图册《何为紫砂》 。


责任编辑:企业家日报

猜你喜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