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受限于多周期共振规律,尊重规律才能超常规“拼经济”

来源: 企业家日报网 时间: 2022-10-13 作者: 李后强 刘彬

四川出好酒,在人们心目中川酒的整体水平也是很高的,但是现在川酒面临的压力也很大。那四川怎么才能把白酒产业搞好,守住川酒的“码头”呢?在《中国白酒“周期说”——兼论酒业“四个悖论”和“酱酒热”》一文中曾经提出过三点:

第一要深刻批判“白酒三论”,就是白酒有害论、收缩论、过剩论;第二要尽快建设“白酒三景”,就是白酒遗址景观、生态景观、生产景观;第三要科学把握“白酒三性”,就是白酒历史性、根植性、优质性。

要实现这三点,需要尊重科学、尊重规律。只有弄懂白酒发展的周期规律,才能科学面对川酒当下面临的问题;只有弄清楚川酒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才能从操作层面去明大势、讲故事、抓科技、整品牌、畅渠道等方面科学作为。

这里,重点讲第二个新研究——白酒三期叠加共振的周期规律。


白酒的周期律是什么?

古往今来,把握住经济的周期性规律,就是扼住了产业发展的关键脉搏。经济变量普遍性的反复涨落,就构成循环往复的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通常具有明确的长度和幅度,传统经济周期理论主要包括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理论、弗里德曼的货币经济周期理论、萨缪尔森的新古典经济周期理论、哈耶克的经济周期理论、熊彼特的创新经济周期理论、实际经济周期理论、明斯基经济周期理论等等。

而按发生频率、幅度和持续时间的分类方式,还有康波周期、库兹涅茨周期、朱格拉周期以及基钦周期等理论。

实践表明,几乎所有经济周期都要经历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四个阶段,在图形上表现为衰退、谷底、扩张和顶峰等形象刻画。

但所有的经济周期理论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经济扩张与经济紧缩总是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经济发展总会呈现一种扩张、收缩、再扩张的周期性变化,这种周期性变化在时间先后和期限长短上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根据时间长度,不同的经济周期可以划分为长周期、中周期和短周期。

酒业周期与宏观经济周期有一定正相关。但白酒不同于一般性商品,需求粘性强,消费属性突出,周期性较弱,且受限于“九度理论”,有其自身的特色与个性,且长期被人忽略,也不易发现。

作为具有鲜明的“中国符号”、“中国基因”的中国原创性产品,白酒是典型的中国特色产业、有根的优势传统产业;因此,白酒还具有中国式发展规律和特点,需要契合中国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所以,白酒的周期规律有其自身特色,是特殊性与一般性的耦合。

根据中国酒业协会、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参考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CICC中金公司)发表的研究成果,综合经济周期学、社会伦理学、人类心理学、生物周期学、经验社会学理论的科研成果以及的数学统计,我们发现了“用户小周期”、“香味中周期”、“技术大周期”三期叠加共振为核心的白酒周期律。

白酒周期律的运行逻辑是什么?

“用户小周期”,其实就是行业市场周期。

这个一般是六年左右,正好是小学入学年龄,也是人从出生到儿童的身体成长期。

“用户小周期”属于短波理论基钦周期范畴,反映的是酒业行情的变化调整,与消费群体培育、库存变化、企业内部调整和外部拓展、厂商与市场和宏观政策对接等密切相关,会受到包括产品周期(如中档酒向次高端升级、包装改型)、管理人员更替,以及价格泡沫变化与波动、国家税收政策调整(含限制“三公”消费)、企业“丑闻”等影响。

“用户小周期”具体表现企业经营周期波动,属于企业“潜伏期”机遇:

当行业开始边际回暖时,市场需求上升,但是企业生产来不及对销售增加做出反应,从而呈现出“被动去库存”的状态;

随着行业开始明显转暖,市场需求的持续上升带来积极预期,企业于是加大生产,进入“主动补库存”阶段;经过繁荣顶点后行业开始边际变差,需求逐渐下滑,但企业还来不及收缩生产,从而导致企业“被动补库存”;

当行业明显变差后,企业预期消极并开始压缩生产,进入“主动去库存”阶段;

随着下一轮行业形势逐步回暖,需求再度回升,行业又进入新的一轮周期中。

“用户小周期”可以通过数学方法(如R\S法)预测未来走势。从白酒指数可见,近20年有四次“用户小周期”,分别是2000年-2003年、2004年-2008年、2009年-2013年、2014年-2018年,加上过渡期1年,周期正好6年。从长数据链(时间序列)看,“用户小周期”是5至6年较多,最长达8年。

“香味中周期”,其实就是香型味道的转换周期。

白酒中周期通常为18年左右(±3年,香味维持时间),相当于“成人节”,主要反映白酒味道、香型维持时间,表现为资本支出。

“香味中周期”属于中波理论库兹涅茨周期和尤格拉周期范畴,反映的是消费习惯与口感的变化调整,与基础工业部门(尤其建筑业和地产业)的经济增长率、人口迁移、大型基建设备使用寿命等有密切关系,会受到设备更替、资本投资、居民财产购建和人口转移等因素的影响与制约。

“香味中周期”具体表现为香型的更迭变迁,属于企业“显示期”机遇,更是经销商必须抢抓的“赢利周期”。

这里最重要的原因是“边际效用递减”,人们长期喝同样香型味道的白酒,没有新鲜感,刺激感,审美疲劳,味觉嗅觉愉悦都没有了,因此要求换香味。厂家必须通过设备更换和资本投入来适应消费者味觉、嗅觉变化,从浊酒、清香到浓香、酱香,都经历了这个周期。同时,一般大型基建设备使用寿命12年左右,维护、调整、更换6年左右,总时间大体在18年左右,大约是3个“用户小周期”的叠加。

延伸一点,法律规定,18岁成年后才能饮酒,这既是根据人成长的心理与生理,也是符合白酒香味口感变革规律的。换句话说,一种香型经过18年左右的昌盛后,就可能走向衰减,也必然会出现新的香型站到C位上。

清香型代表汾酒有4000多年酿造史,1915年荣获巴拿马金质奖章,1952年成为全国四大名酒之一,从1970年以来一直居于全国首位(1986年破万吨)。但是,1988年浓香型代表五粮液超过汾酒成为全国老大,2005年酱香型代表茅台超过五粮液成为全国老大,周期均在18年左右。所以,18年替换一代饮酒人,香型自然更迭。

照此理论,我们推断,酱酒热之后的下一个香型将是融香型。

“技术大周期”,其实就是产业发展周期,通常在54年左右(±5年)。俗话说“五十而知天命”,产业也如人一样,50年时间会经历从幼童期到青年期、到成年期,并于50余岁后逐渐走向衰弱。只是人的生命仅有一次,产业会更迭往复。

“技术大周期”属于长波理论康德拉季耶夫周期范畴,反映的是技术革新和社会变革。与资本过度投入引发的生产技术变革密切相关。

“技术大周期”具体表现为酿酒技术与生产工艺的革命。对厂商而言,这既是“衰落期”机遇,也是“潜伏期”机遇,必须深刻把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通过促进社会进步来推动经济周期,每一次技术变革都有一个40-60年的沉淀期;与此同时,资本过度投入资源品价格在长周期内会有规律性波动,即过度投资会导致市场生产过剩、资源价格和边际产出走低,从而造成随之而来的衰退,直到技术革命带来新一轮投资的井喷才能推动经济进入下一个周期。

对于白酒行业,发酵是核心,制曲是关键,“曲定酒香”。由于发酵机理改变、制曲工艺改造、窖池类型改革,难度很大,需要时间较长。从较长的历史来看,全球的技术革命已经历过蒸汽机时代(1782-1845年)、铁路时代(1845-1892年)、电气时代(1892-1948年)、自动化时代(1948-1990年)以及信息时代(1990年—今)。

当今信息技术、数字技术、核技术、航天航空技术等大规模应用,特别是大数据、互联网、区块链等突飞猛进,一定会大大促进白酒产业发展,改变白酒周期,创造许多新的奇迹。


白酒周期律的成因是什么?

洞烛先机的智者往往是从经济的起伏涌动中,敏锐感知到国运隆替和世界格局的演变之兆的。白酒周期与一般经济周期一样,可以分为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四个阶段,在图形上表现为衰退、谷底、扩张和顶峰等形象刻画。企业家对酒业周期必须了解、把握,并能制订相应的对策来适应周期的波动,否则将在波动中丧失生机甚至走向崩溃。

经济的起伏涌动即经济周期,其成因是指对经济周期的生成具有基础作用或影响作用的原因或条件,可分为基础因素与影响因素,这两者有相互关系和组合作用,且都与经济周期有密切关系。各种因素之间的交互影响,可能还包含着我们的理念、欲望及思考、想象的力量,精神因素一旦“附体”,互为因果,就会产生巨大的综合作用,我们又可将这些因素分为内因和外因两类。

从内因来说,周期源于经济体系内部收入、成本、投资在市场机制作用下的反馈。

“纯货币理论”、“投资过度理论”、“消费不足理论”、“心理理论”、“边际效应递减理论”等都是基于经济周期律的内因总结而出的。

“纯货币理论”由英国经济学家霍特里在1913-1933年的一系列著作中提出,指货币供应量和货币流通速度直接决定了国民收入,经济波动是由银行体系交替扩张和紧缩信用造成的,短期利率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投资过度理论”将经济的周期性循环归因于投资过度,指资本品生产的过度发展,促使经济进入繁荣阶段,但资本品过度生产从而导致的过剩,又会促使经济进入萧条阶段。

“消费不足理论”把经济的衰退归因于消费品的需求赶不上社会对消费品生产的增长。这种消费不足又根源于国民收入分配不公所造成的过度储蓄。

“心理理论”和投资过度理论是紧密相连的,认为经济的波动最终原因取决于人们对未来的预期。这是因为,经济的循环周期取决于投资,而投资大小主要取决于业主对未来的预期,而预期却是一种心理现象,而心理现象又具有不确定性特点。因此,当预期乐观时,增加投资,经济步入复苏与繁荣;当预期悲观时,减少投资,经济则陷入衰退与萧条。

“边际效应递减理论”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一种投入要素连续地等量增加,增加到一定产值后,所提供的产品的增量就会下降,即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会递减。当消费者消费某一物品的总数量越来越多时,其新增加的最后一单位物品的消费所获得的效用(即边际效用)通常会呈现越来越少的现象(递减),称之边际效用递减法则。

资本通过投资满足消费需求获得利润,消费需求因享受满足感而不断被提升。但正如德国经济学家戈森所言:“同一享乐不断重复,则其带来的享受逐渐递减。”

受此叠加影响,根据边际效益递减原理,中国白酒香味肯定会发生周期变化,尤其是30岁至50岁喝酒主体人群迭代后,健康化、休闲化、情景化、知性化、低度化成为了白酒新主流方向。

古人说“30而立、50而知天命”,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认为中国人喝的其实是“立命酒”,安身立命,意义非凡。

从外因来说,经济周期的根源在于经济体系之外的某些因素变动,而且这些外生因素本身不受经济因素的影响。

最主要的外因论有“创新理论”、“政治周期理论”、“太阳黑子理论”等。

“创新理论”是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的用以解释经济波动与发展的一个概念。

创新是指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或者说是生产要素的一种“新组合”。生产要素新组合的出现,会刺激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当新组合出现时,老的生产要素组合仍然在市场上存在。新老组合的共存必然给新组合的创新者提供获利条件:而一旦新组合的技术扩散,被大多数企业获得,停滞阶段也就临近了。在停滞阶段,因为没有新的技术创新出现,所以很难刺激大规模投资,从而难以摆脱萧条。这种情况直到新的创新出现才会被打破,才会有新的繁荣出现。该理论把周期性的原因称之为科学技术的创新,而科学技术的创新不可能始终如一地持续不断出现,从而必然有经济的周期性波动。这也是白酒三大周期共振的重要原因。

“政治周期理论”是波兰经济学家卡莱斯基提出的。

卡莱斯基将经济周期的根源归于政府对通货膨胀采取的周期性制止政策:为了循环解决通货膨胀和失业问题、维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政府往往扩大总需求,从而导致通货膨胀;而政府制止通货膨胀的唯一方法,是人为地制造一次衰退。因此,当经济出现衰退后,政府在人民的压力下又不得不再次执行充分就业政策,结果就推动了新的高增长,也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第二次人为衰退。从1953年起,中国便开始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纲要,白酒企业大多会遵循此纲要而制定自身发展五年计划,这也是中国白酒与世界经济周期存在错峰现象的重要原因。

“太阳黑子理论”是英国经济学家杰文斯于1875年提出的。

杰文斯把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归因为太阳黑子的周期性变化:太阳黑子的出现是有规律的,大约每10年出现一次,太阳黑子的周期性变化会影响气候的周期变化,而这又会影响农业收成,而农业收成的丰歉情况又会影响整个经济。

白酒是特殊的微生物产品,具有工业品的属性,但中国酿酒起源于农业生产,农业是酿酒产业链上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农业的周期规律将对酒业产业重要影响。


白酒周期律如何叠加共振?

实践表明,几乎所有经济活动都满足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四个阶段,只是大小及长短有所差别,白酒也如此,酒业周期与经济周期正相关:

繁荣表示酒业生产、投资、信贷扩张迅速,价格水平上升,就业增加,公众对未来持乐观态度,收入处于高水平。

衰退是从繁荣到萧条的一个过渡,此时酒业开始从顶峰下滑,但并没有到达谷底。利润率下降,收益率曲线大幅下降。

萧条以酒业生产、投资、信贷紧缩,价格下降,社会需求不足,资产缩水,销售队伍大量减员,消费者对未来持悲观情绪等为特征,最低点被称为谷底。在这种情况下,政府会进行宏观调控,逐渐恢复人们对未来的信心,整个经济社会在触底后会开始显示出复苏的迹象。

复苏指从萧条到繁荣的过渡时期,酒业开始从谷底回升,但尚未达到顶峰。政府通过一系列调控措施刺激发展,酒业开始复活,需求开始释放,生产逐渐活跃,物价水平稳定,进入上涨区间,周期性的扩张已经变强,企业的利润也开始大幅增加。

正如熊彼特的名言,如果“每一个高阶周期都是由次高阶周期的趋势构建形成的”,那么短周期、中周期和长周期是相互结合、共同作用构建起经济的运行方向。

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繁荣与萧条存在着周期性规律,在各个周期规律相互影响、层层嵌套之下,古往今来的经济形势演变都逃不掉周期律相互作用,白酒也概莫论外。

熊彼特论证过,一个“长波”大约包括有六个“中程周期”,而一个中程周期大约包含有三个“短波”。白酒的上述三个周期同样呈现出典型的“多周期共振”,也就是说,这些周期可能相互交叉交错,就像地球公转与自转,当周期重合并且方向一致时,可以多周期共振,这时将爆发出最大的威力,比如2008年的周期共振。

需要注意的是,酒业周期共振最有可能是“超循环”机制,内部某些环节有“自催化现象”,形成进化特征,这也是现实中周期时间可能缩短与延长的核心因素。

综上所述,白酒经济发展出现周期变化,有巅峰、有低谷,这是客观规律。酒业周期的生成是诸多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众多成因之间存在错综复杂的的交互影响,在不同的社会条件下,众因素之间会产生不同的组合与作用,所以周期的具体进程就会不同,有的甚至产生非线性的"蝴蝶效应"。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控制措施将不同阶段的持续时间延长或缩短,但不能完全避免某一阶段的到来。

相关后续论著预告:

有了理论自信、产业自信,又弄明白了白酒周期规律,明了酒业大势后,我们就能真正弄清楚四川白酒到底遇到了什么问题,怎么样才能解决这些问题。

讲好四川的白酒故事、抓好四川白酒新技术、整好四川白酒品牌含金量、建好四川白酒和谐营商关系,下一步具体要怎么做?敬请关注李后强第三篇论著《中国白酒“酱香热”后是什么热 , 四川下一个18年要抓“融香型”》。

作者 :

李后强(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副主任,成都市社科联主席,四川省酒类流通协会名誉会长,振兴川酒首席经济学家、发展战略顾问)

刘彬(四川省酒类流通协会副秘书长兼宣传部长)


责任编辑:袁乙恒

猜你喜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