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满大地,照亮中国二十二冶集团中冶重工唐山公司汉中钢铁项目部,张工又开始了一天的忙碌。项目已进入收尾消缺阶段,由于疫情原因,驰援人员无法及时到位。预算出身的张工每天就这样扮演着多面手的角色。他既是现场施工负责人,也是预算员,技术员,材料员,库管员,开上皮卡他又成了采购员,一个人支撑起了整个项目部的运转。
张工是个面容温和、身材圆润的中年人,话虽少,却每句都能说到点子上。甲方预算人员不喜欢和他打交道,嫌他太“较真儿”,“斤斤计较”,不达目的不罢休。这话的起因要从MPR炉的结算说起。“兄弟,你这个品类的定额明显套低了,再仔细看看。”一清早张工又开始了和甲方结算人员的争论。“那不可能,我昨天特意查的手册,就是这样套的。”“王工,你的手册是旧版吧,20年改版以后定额系数就提高了,不信你看”张工随手从洗得褪色的蓝色双肩包里掏出来一本由于频繁翻阅磨得变厚卷边的小册子。“这次先这样,下次结算的时候补给你们行不?”“那肯定不行,没事儿,咱俩一起算,一会儿就完。”“别介啊,领导看见你这不是给我上眼药呢么,明天吧,我晚上重新算下。”“好嘞!明儿早不见不散”看着张工远去的背影,甲方预算人员对了个眼色无奈的笑了笑。他的脑袋就像电脑,最新计价依据,费用标准,合同细节都装在里面随时调用;眼睛是台“扫描仪”一眼望过去就能发现常人关注不到的计算误差,上半年他仅凭借定额、地方计价政策差异、合同细节这几方面,就为项目争取了近20万元的利润。
日上中天,初秋正午,工地依然骄阳似火,张工抹了一把额头细密的汗珠,沉着脸快步走到外协班长面前。“小刘,你们昨天是不是多领了一盒卷尺?”“没有的事儿”焊工班长小刘头都没抬,只是身体悄悄地向右移了移。张工快步绕过小刘,指着地上崭新的黄色卷尺问“这是啥?”“你叫它,看它答应不?”张工俯身抄起地上的卷尺转身就走。“别啊,旧的丢了”“丢了,自己买去,一个人一个月就一盒”“搞得跟你们家东西一样。小气!抠门!真是个铁公鸡!就没见过你这样的......”张工头也没回地说“我就这样,下次别偷领了,肯定能破案”事后被问及为啥这么仔细,张工不好意的挠了挠头说“工地人多人杂,各类材料、工机具种类繁多,数量庞杂,每月采购费用的支出是项目支出的大头,手一松几万块钱就流了出去,库管员没到,现在我当家,我就得顾好家,站好这班岗”。
晚风吹拂,月上枝头,偌大工地静了下来,机械的轰鸣戛然而止,白天的喧闹荡然无存。伴着夜色,返巢的鸟儿不时发出“啾”的一声,展翅远去。张工摘下眼镜,揉了揉由于长时间盯着屏幕变得酸涩的眼睛。掏出手机,小心翼翼地打开,看着屏幕上闪现的一家四口的合影,一阵甜蜜涌上心头。儿子下午发来的留言还未来得及听“爸爸,我今天围棋定段成功了,你什么时候回来帮我庆祝啊?”“过两天就回去”手机发出嘀的一声,消息被秒回了过来“两天是几天,总说两天,一晃都大半年了。”“那不是疫情了么,过两天你刘叔叔到了爸爸就能回去了,等回去给你做好吃的”“好的,等你呦!”放下手机张工随手撕开了箱子里最后一包泡面,倒上开水,打开视频《人生一串》,张工最大的爱好就是就着视频吃泡面,目前项目管理人员就他一个人,离城区几十公里,没有要紧的事儿也不出去。我问他为啥喜欢看《人生一串》他笑着说:“不花钱,还能解馋,满满的烟火气,等将来有时间了,一定带着媳妇、儿子和女儿一个个吃个遍。”我不知道“将来”到底有多远,但是我想倘若远方的张嫂能听到张工的愿望一定会心头一暖。
张工是无数平凡“二十二冶人”的缩影,他用自己的乐观打败了孤独,用坚持守护着企业的利益,也用自己的坚定活出了“工程人”厚重的责任与情怀。我敬佩每个为梦想而坚守的人,这与梦想的平凡或伟大无关。(张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