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不敢办”到“不愿办” 村规民约给大操大办上起“紧箍咒”

来源: 企业家日报网 时间: 2022-08-16 作者: 刘传福 李悦 文/图

村规民约给大操大办上起“紧箍咒”.jpg


“恭喜周锐通过自己的努力,拿到西南大学录取通知书来干杯,祝你在未来的道路上学有所成!”8月14日,四川省泸州市叙永县向林镇向林社区周圣纲家里摆了2桌宴席,邀请直系亲属团聚为孩子考上大学庆祝。难能可贵的是,这宴席,既不收礼品,也不收礼金,只接受亲朋好友的鼓励和祝福。这是该镇在推进移风易俗工作中,群众自觉遵守村规民约,积极倡导新风尚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该镇以减轻群众潜在负担为出发点,发挥村规民约的约束作用,宴席大操大办上了“紧箍咒”,昔日不良习俗逐渐消除,如今形成“崇尚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文明新风尚。

“作为村支书,以前我是走到哪家送礼就送到哪家,送礼钱都需要家里补贴。”黄良富是向林镇龙池村副支部书记,也是曾经的村支部书记据他回忆,以前村里人喜欢办“升学宴”“搬家宴”“生日宴”等宴席,多的时候村里一天几家,而且攀比成风,礼金一次比一次高。龙池村8社的李春兵也表示,“以前买辆摩托车都要操办,送礼送穷了,也送怕了,村里大部分人的精力都用在了红白喜事上,不少人甚至将操办事情当作捞钱。

“在移风易俗工作中,我们紧盯各类重点人群,有的放矢开展宣传、劝导和约束,目前效果很好。”如何摒弃大操大办的不良风气,真正引导群众将精力聚焦到村里的发展上来?据该镇相关人员介绍,聚集党员领导干部这一“示范人群”,加强考核,要求发挥积极带头作用,以身示范;聚焦广大群众这一“关键人群”,签订承诺,要求按照村规民约,不违规操办;聚焦学生这一“带动人群”,采取“小手拉大手”方式,要求向家长宣传;聚焦厨师这一“重点人群”,登记造册,要求拒绝一切违规宴席。

紧盯广大群众这一关键群体,该镇出台、修订《制止大操大办酒席风管理办法》,并以村为单位,经过村民大会讨论、制定条例,形成村规民约,以此为依据,对广大群众开展劝导和约束。

红白喜事可办,七十岁及七十岁以上满十宴可办,其余不办,礼金不能超过200元……笔者在龙池村看到,该村制定的村规民约对“可以办”和“不可办”事项进行了明确,还约定红事需提前一个月报备,并签订不请歌舞团承诺书和安全承诺书,白事可先报备待事情结束后再补足手续,根据新冠疫情变化对操办的规模实施动态管理。同时,以村支部书记为会长的村红白理事会,还要指导村民规范、有序、节俭办宴席,并督查人员聚集情况以及食品安全等问题。

随后,向林镇每个村,将村规民约印成小册子发放到每户,并动态管理更新,深入宣传到每家每户,让移风易俗工作出实效。

“原本确实还是想闹热一下,既然不能办,我们就把食材和客人都退了。”今年4月,龙池村8社村民刘良琴年满60岁,抱着侥幸心理准备操办生日宴,提前在镇上预定了食材,还请了客。该村红白理事会知悉后,立即前去劝导,根据村规民约内容和她曾担任过村干部的经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终刘良琴取消了生日宴。

“我满80岁就不办了,办宴不仅违反了村规民约,而且还铺张浪费。”在棉竹村集中安置点,该村1社张仕琼当着大伙的面表示。

在村规民约的约束下,当地群众的思想悄然发生转变,从最初的“不敢办”转变为“不愿办”。

“以前一年至少要送2元的礼金,现在一年最多送几千元,这也是人之常情。”办事的少了,8社的李春兵夫妇将精力放在发展上,现在,一年四季都帮砍竹子,一天两人能挣500余元,还种了6亩地,喂了5头猪,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禁止大操大办并非不让聚会。在不违反村规民约的情况下,该镇村民之间悄然兴起吃“转转饭”。“关系好的几家人偶尔相约一下,不用送任何礼金礼物,既没有经济压力,又轻松自在,大家的关系反而更好了。”6社村民蒋国平乐呵呵地说。                   

“在村规民约实行过程中,镇纪委公开举报电话,让群众参与到监督中来,同时,建立问责制度,与村上签订目标责任书,分层明确目标任务,确保村规民约不走过场。”谈起村规民约的执行,向林镇纪委副书记杨虎成说。

“村规民约作为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有效手段,目的在于增强群众意识,最终提升群众文明素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据向林镇党委书记王珂介绍,自开展除陋习树新风以来,该镇镇、村干部将更多的时间放在带领群众发展经济上,截至目前,全镇各类种养殖业不断兴起,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群众持续增收。 2021年,向林镇集体经济收入46万余元,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2.9万余元、1.7万余元。


责任编辑:张宇

猜你喜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