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风险识别意识筑牢项目建设之路

来源: 企业家日报 时间: 2022-07-29 作者: 肖智

随着“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深入推进,中国工程企业的经营模式已从过去的施工承包模式,逐步发展为EPC总承包模式,项目类别不断扩大,产业链条不断延伸,经营周期不断延长,因此所面临的国际风险也更加复杂,必须加强国际工程风险的识别力和应对能力,保障海外市场的高质量发展。

从宏观与微观的角度出发,在宏观层面,项目建设受到当地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法律、技术、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尤其境外很多国家的政治体系环境不同,一旦遇到政府换届等涉及国家政局的大事件,对工程建设影响巨大。在微观层面,项目所在国家的地质条件、气候变化、物流运输、分包资源、劳务市场等方面直接影响项目施工的进度和履约能力,应提前调研,制定应对方案;从国际工程项目风险主要特点出发,关注风险的长期性、独特性和复杂性。境外项目的工期短则几个月,长则几年、十几年,随着当地国家的发展,风险点也随之变化,因此风险点的识别始终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而项目的唯一性决定了风险的独特性,必须结合不同国家、不同项目的实际情况确立风险点。同时项目风险不是单一的,各种风险常常同时存在,须对风险点进行动态管理和实时监控;从境外项目风险类别出发,主要把握市场风险、决策风险、管理风险和技术风险,并对各类风险进行细化,落实在管理的各个环节中,使各风险点得到有效识别。

根据海外各区域市场特点,调整不同国家和地区风险的主次位置,并关注相关的次生风险和剩余风险,针对市场区域、国家和项目做好全生命周期风险管理;同时建立国际工程项目评审制度,在项目前期通过考察、询价、策划识别和归纳当地施工风险,并对项目条件、合同条款中的风险因素进行多角度论证,确定项目实施的可行性。此外,按照国际管理建立项目经理负责机制,始终围绕项目计划、项目组织、内外部安全管理等进行风险因素控制,保证项目的稳步推进。

建立健全国际工程管理风险预警机制,严格风险评估和防范程序,并根据项目所在国家和项目施工特点,将风险点进行高、中、低等级分类,对施工风险的波动进行实时监测,触碰风险预警线时及时启动风险管控方案,规避或降低风险。强化国内外风险管控对接,在境内发挥统筹规划、全面监控和指导服务的职能作用。在境外以分公司、办事处为前沿阵地,与大使馆、当地政府和其他中资企业保持联系,对当地政策全方面掌握和解读,对风险点和风险信息进行及时更新和传递,缩短风险应对的时间差,保证施工人员安全和国有资产安全。

充分认识到国际工程风险的特点,建立适合中国二十二冶海外发展的风险管理体系,采取有效措施对风险点进行识别和控制,在“走出去”发展道路上走得更稳、更好。

 


责任编辑:企业家日报

猜你喜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