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青花《鬼谷子下山》瓷罐(二)辨伪

来源: 企业家日报网 时间: 2022-07-26 作者: 吴秀之

吴秀之

元青花是我国陶瓷制造史上的一朵奇葩。2005年7月12日在伦敦佳士得艺术品拍卖会上,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大罐以2.3亿元人民币成交,自此激发了全民收藏研究元青花的热潮。

元青花《鬼谷子下山》瓷罐(二)辨伪1.jpg

据悉,目前全世界只有8只元青花人物故事罐。本文鬼谷子下山罐(以下称罐二),高37.5cm,口径内20cm,外口径26cm,底径23cm,比拍卖的元青花鬼谷子下山(以下称罐一)高出10cm,堪称元青花巨无霸,其罐具有以下特征:

一,造型上罐二为溜肩。元代罐的肩部有两种造型,一种为丰肩,配上圆鼓的腹部,全罐比较肥胖。另一种为溜肩,配上膨出的圆腹,显得比较均称,器形稍高一些。庆阳市博物馆收藏的原华池县南梁乡荔园堡出土的元代白釉褐彩草叶纹瓷罐(高37cm,口径22cm,底径14cm)与罐二造型基本一致。

二,罐二釉面细腻光滑,白中泛青,露胎处以及釉面有砂眼和孔隙,并且釉面布满了裂纹,迎亮观看,釉面呈现出五彩缤纷的蛤蜊光,十分精美。

三,罐二由于长期使用和流传,40倍放大镜下观看,釉面出现很多划痕、软道等不同程度的磨损,但仍宝光十足,润泽如玉

四,在放大镜下观看,釉面下很多气,无规则密度,干燥不成群。

五,底足露胎,浅圈足,双面斜削,坡面很小,左旋修坯,旋纹明显,并有一乳丁。

六,底足有火石红。

七,瓷胎表面有铁锈斑点,锈斑坚硬,不易去除,锈色极深,呈黑褐色。

八,纹饰主题为鬼谷子下山,内容与罐一基本一致,不同的在于:罐一所绘出的青花纹饰共分四层,第一层颈部:饰水波纹;第二层肩部:饰缠枝牡丹;第三层腹部:为“鬼谷子下山”主题纹饰;第四层下部:为变形莲瓣纹内绘琛宝,俗称“八大码”。而罐二纹饰共分:第一层为单线水波纹;第二层为粗云纹;层:饰缠枝牡丹四层:“鬼谷子下山”主题图案;第层:变形莲瓣纹内绘琛宝“八大码”。

元青花《鬼谷子下山》瓷罐(二)辨伪2.jpg

对于罐二,一些人认为,该罐元青花的绘画工艺不高,而且花纹断断续续的黑点结晶斑点不明显有仿品之嫌。

对此,我认为:元代青花瓷产地除了江西景德镇,另有浙江江山、云南建水及玉溪等地。青花瓷创烧于唐代河南巩县窑,宋代亦有烧制。而青花料分为两种:一种发色浓重鲜丽呈青翠浓艳,浓厚处有黑色锈斑,俗称“黑疵”,浓处用手抚摸时青花釉面上呈凹凸不平之感,这就是使用进口“苏泥勃青”料所特有的呈色效果另一种为国产料,国产料青花发色呈蓝中泛灰,有的色泽呈青蓝偏灰或青花发色蓝中闪灰。延祐期青花发色的牡丹纹深入胎骨呈云层块状,像潜伏在胎骨上,呈立体感似有闪动。青花上浮与釉面紧贴,晕散青花呈炸开状,上浮青花釉面显有浓黑丝及小点,青花纹饰紧贴釉面,微呈凹状,在胎面形成斑痕。

元青花《鬼谷子下山》瓷罐(二)辨伪3.jpg

虽然青花斑痕是鉴定元青花主要依据,但造成无斑原因也很多。一是釉不厚而无斑痕。由于釉水稀薄,无积釉,很难形成斑痕。二是烧窑的物料、窑温等等因素也能致釉面青料洇散效果变化多端。三是青料调制不纯,矿物质含量比例不等,洇散效果有异,或如点点繁星,或呈放射状,或浓墨重笔构成青料积斑等等。四是胎质与胎釉不同造成的。元青花不仅选用青白釉,也有白釉、卵白釉的,制瓷的原料中掺合了高岭土,瓷石与高岭土掺杂的比例很难掌控。五是贮存条件各不相同, 历经数百年漫漫岁月, 外部物理作用也可影响到青料生成效果。

元青花的斑痕有多种的,如纹饰的笔路下釉下紧贴胎上,这叫沉胎,不是斑痕。钻胎也有很多类型,有的是斑,有的是条型,有的是坑、点,有的均匀的沉入胎上含铁高斑痕就明显,含铁少就不明显,如早期的钴料多,研磨又不好,颗粒就大,这样产生的斑也不那么明显,研磨成了细粉状后就是均匀沉胎,而不是坑坑道道的了,当然也要看当时涂釉的工艺和用的什么料,是哪个窑口用的料,这都是明显不同的。

元青花《鬼谷子下山》瓷罐(二)辨伪4.jpg

另外,由于元青花瓷当年多用于外贸出口,制作过程中,并不都是绘画水平相当高的。而且罐二属于实用器,体形巨大,绘画不精也在所难免。

鉴于世人对元青花的认识与了解不足百年,一般来讲,没有认识的东西是不会出现仿品的,而且由于没有认识,它的价值也不易被人认可,难以步入以牟利为目的的仿制者的视野。因此,对于元代青花瓷来说,要么就是元代真品,要么就是现代仿品。而罐二上所体现的很多特征,是现代造假者所无法做到的。(作者为著名美术评论家、鉴赏家,时代之春美术馆法人)


责任编辑:张宇

猜你喜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