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钢多了两个“大个头”

来源: 企业家日报网 时间: 2022-06-30 作者: 张志

  ——中国二十二冶本钢产能二次升级系列项目纪实

  东北振兴,始于老工业基地——本钢。本钢集团有限公司始建于1905年,是新中国最早恢复生产的大型钢铁企业,被誉为“中国钢铁工业摇篮”“共和国功勋企业”。新世纪之初,本钢面临产能大幅提升、技术全面突破的重大挑战。围绕高炉扩容以及落后工艺一系列的升级改造。从2004年到2010年,中国二十二冶集团本钢项目团队历时六载,先后完成了“镀锌生产线厂房施工”“炼钢4号连铸”、“炼铁3号高炉 ”3850立方米、“炼铁4号高炉 ”4380立方米,以及“一九厂厂区管网改造”等项目,深得甲方认可。

  战严寒,保工期攻坚克难

  本溪这座北方城市,冬季寒风凛冽,在这里铸高炉,称得上是现实版的“《冰与火之歌》”。作为当时全国最大的高炉施工项目,工程施工难度巨大,且工期极其紧张。为赶工期,甲方副总每天深夜12点及清晨5点主持召开进度跟踪会,项目部负责人员24小时轮岗,风雪不下火线,力保高炉施工进度。在这样恶劣的施工条件下,如此紧迫的工期下,二十二冶人不惧风雪的挑战,将困难变成不断前进的动力。

  本溪的十一月,白天气温零摄氏度左右,夜间低温可达零下20摄氏度。昼夜温差大,有时仅需一晚,就会出现部分焊缝开裂的严重质量问题。钢结构低温焊接是项目施工中的难点,有时构件刚焊接完成就出现了冷裂纹,采取常规的补救措施如加热、保温等,确实能减少冷裂纹的出现,但没多久质检人员再次发现延迟裂纹,补焊之后重复出现裂纹,低温焊接难题阻挠着工程的进展,多处结构已出现变形的预兆。07年开工不久的项目遇到了巨大的困难,举步维艰。现场人员眼睁睁地看着辛苦劳动的成果在一夜之间化为虚无,内心十分难过。“不能这么干!重复施工不但增加了施工成本更是无限期拖延了工期,这绝对不行!”二十二冶项目经理果断的说,项目部立刻联合甲方召开紧急会议,这也是本次施工中意义非常重大的一次会议,关系着项目能否按期交工。外面是冰天雪地,会议室里却讨论得热火朝天,每个人都提出了自己认为可行的解决方案。第一种声音就是“等”,温度条件不具备这是客观因素,北方冬季大规模钢结构焊接无法施工这也是惯例。此种观点一被提出首先遭到项目经理的坚决否定:“本钢高炉建设关系到国家诸多重要民生,投产后的订单早已签订,必须按时完工!”此言一出便没了退路,只有努力将不可能变为可能。

  项目部急红了眼,一连几天日夜不停地组织项目工艺方案讨论会,提出方案、反驳、辩论、补充……一个个方案被提出又被淘汰,新的办法再次被拿到桌面,“论辩出真知”,经过几日紧锣密鼓地集思广益,最后解决方案终于浮出水面。

  通过与设计方及时沟通,在不影响受力的情况下,合理安排焊接顺序,优化焊接接头处结构设计方式,有效的分散由于构件本身焊接冷却收缩产生的焊接应力集中点。另外,方案考虑到了各个环节和细节。施焊前,通过电加热和保温棉保温等方式进行严格的焊前预热,并采取焊中保温和焊后缓冷等措施,降低焊接接头处金属组织的淬硬性倾向;与此同时二十二冶项目部紧急购买了多台焊条烘干箱对焊条进行严格的烘干和保温,有效清除焊接中有害元素氢元素,从而降低了氢致裂纹的出现。在如此严谨的一系列焊接工艺制定完成后,低温焊接难题终于得到了解决,焊接裂纹消失了!考虑到项目施工成本问题,项目部又合理地安排了施工顺序。将关键部位和节点,采取上述方法进行全位置焊或者加固焊,继续搭建钢结构主体。而其他非影响施工进行的节点,待到温度适宜的情况下再组织人员集中施焊。次年四月我们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所有遗留的焊接工作,最终焊缝全部复检合格,按期交工。

  这是一场策略上的胜利,是克服了日常施工思维惯性的结果,中冶人勇于正面客观难题,突破了重大工程施工模式限制,和严寒打了一场游击战。

  斗风雪,高架通廊无缝对接

  本溪铸高炉,这是冰与火的共舞,是意志与困难的角逐。冬季严寒,冷却塔飞出的蒸汽,被这低温一拢,化成冰雪精华,洋洋洒洒。在晴空万里的北方天空下,热火朝天的施工现场,漫天飞雪是大国工匠浪漫,更是一种挑战!

  高架通廊的安装是整个高炉安装工程中的重点也是难点。本溪的雪一下就是一个月,风大的时候,平地都难以睁眼视物,60米的高空作业更是难上加难。但在如此紧张的工期下,我们无法静待风停雪住。如何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于60米的高空完成对接,这是对设备、技术、施工人员意志的多重考验。“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项目部几经辗转调来了两台400吨台吊,以保证在有风条件下吊装顺利进行。施工前,技术人员和吊装人员共同拟定方案。方案要求对施工现场的风向、风速进行严格测试并及时记录、汇报;同时,也要对每一构件的吊点根据现场环境进行具体设定;还要求操作人员对吊装索具能够最大限度地熟练运用。这其中的每个细节都决定着对接的成败。设备到位后,最为关键的就是操作人员的挑选。在如此恶劣条件下施工,谁又敢说确保万无一失。经过精挑细选,一位操作经验丰富、心理素质稳定的起重老师傅脱颖而出。寒风呼啸的施工现场,通廊被一次次高高举起的过程中,在场每个人都提着一口气,生怕出现什么意外情况,而每一次通廊被升到指定位置的时候,都是现场人员长舒一口气的时候。在最后的对接即将完成的那一刻,时间似乎停滞,大家的心都被提到了嗓子眼。能否成功,只此一举!老师傅短短几十分钟的操作,仿佛持续了一个世纪……完美对接!那一瞬间,炉台下那群最可爱的建设者,彼此拥抱,发出了战斗胜利的欢呼,欢呼声中充满了如释重负的愉悦和历尽千辛的骄傲!甲方经理、专家更是激动地鼓起了掌,掌声一直响到了老师傅平安回到地面。

  控质量,创行业施工奇迹

  质量就是企业的生命。严格按照图纸要求的精度开展施工,是确保设备顺利运行的重中之重。所谓精度,既包含制作精度,也包含安装精度,二者缺一不可。设备制造达不到设计精度要求,安装经验不够丰富,甚至现场细微的环境变化都会影响到最终的设备精度。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二十二冶人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过程管控理念,在过程策划、过程实施、过程监测、过程改进各个环节均精益求精。为让各个环节出现的问题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项目部每周定期召开质量总结会,并定期检查、监督问题整改情况,确保不影响项目工期和质量。

  炼铁4号高炉,是当时国内最大的高炉,建造过程也是一次伟大的实践过程,因为当时国内并没有可供借鉴的同规模高炉建造经验。4号高炉炉顶采用带分配器的固定上料罐串罐无料钟装料设备, 具有高喷煤、高富氧、高风温、高煤气利用率、低焦比的诸多节能优势。随着高炉炉容的不断增大,炉顶压力会随之升高,高炉炉顶法兰是高炉设备的重要部件之一,其中心度与平面度直接影响着设备是否安全及运转情况。为保证炉顶法兰的安装精度,项目部最终决定通过控制焊接顺序,采用跳返焊法、连续作业、加肋板等多种方式控制焊接变形,多措并举,进而实现对高炉炉顶法兰安装质量的有效控制。更采用了高精度水准仪,对平面度多点连续测量进行校核。在项目团队不懈的努力下,最终炉顶法兰以平面度2度的高精度完成了安装,远超图纸技术要求5度这一指标,达到了冶金施工的先进水平,深得甲方及业内专家的赞誉。4号高炉框架由二十二冶金结公司自主制作,宝冶共同安装,所有结构高强螺栓连接处、螺栓孔的位置精度均满足图纸要求,对接连接时无偏离和错位等缺陷,达到一次安装零返工的效果,创造了高炉施工中的工程奇迹。

  时代更迭,斗转星移,本溪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这里锻炼出了深得赞誉的“人参铁”,成长出了中国十大钢铁企业——本钢,中冶人见证着、参与着。沧海横流显大略,历久弥新中冶魂。中国二十二冶集团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在东北的大地上,插上了冶金建设国家队的旗帜。2006年9月动工建设,2008年10月本钢炼铁4号高炉点火投产,恰逢同年我国粗钢产量超过5亿吨,跃居世界第一,这是冶金生产者的成绩,也是所有冶金建设者的荣耀。

  精耕七余载,这一代二十二冶人将自己的青春与本溪高炉建设相连,为我国军工、航海、道路运输等高科技产品的生产奠定了原料基础。这是“高技术、高质量、高速度”的样板工程,为助力本钢产业升级作出了重大贡献,在漫天飞雪中谱下了中冶人浓墨重彩的篇章!(张志)


责任编辑:刘月朋

猜你喜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