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建国:这场河南创新大会上,濮阳为何成全省唯一?

来源: 企业家日报网 时间: 2022-05-30 作者: 杨建国


f1d5c21ef2e58b2cb32af9c4b9f7275.jpg

文/中国产业集聚研究专家、老杨会客厅创始人  杨建国

 “进一步奏响创新驱动发展这一现代化河南建设的主旋律、最强音”

 5月25日,河南省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大会召开。会上,河南省委书记楼阳生发出了河南创新驱动发展最强音:

 “以改革之火点燃创新引擎”、“ 打出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两个轮子一起转的组合拳”、“ 着力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将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号工程’”……

 本场会上,有个极为特殊的环节:濮阳作为全省唯一地市代表,作全省创新驱动发展典型发言。濮阳突出创新驱动、深化“两链”耦合,加快培育高质量发展新硬核的做法,作为全省标杆,得到了省级层面充分肯定。

 河南为何此时发展创新驱动发展最强音?为何濮阳成为本场大会河南唯一地市代表?作为全省创新标杆的“濮阳模式”,有哪些值得全省学习和借鉴的亮点?

 

创新驱动战略进入“深水区”

 去年9月举行的河南省委工作会议,把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放在“十大战略”的首位。

 “建设现代化河南,出路在创新、关键在人才、根基在教育。”

 “站上新发展起点的河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依靠科技、依靠创新。”

 新一届河南省委班子履新之后,包括本次赴京在内,也正是瞄准“科技创新”、“人才”、“教育”三个关键词,举全省之力,围绕创新发展,补短板、提质量、促改革。

 接下来,一系列重大动作,逐步落地,围绕创新驱动战略的“四梁八柱”逐渐清晰:

 重振河南省科学院、重塑实验室体系,推动产学研贯通,建立产业研究院、创新联盟、创新联合体等,实现主导产业、主要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搭建一流创新平台;

 成立科技创新委员会,省委书记、省长担任双主任,省委、省政府有关领导担任委员,建立党政“一把手”抓创新的工作机制,落实地方领导和组织本地创新发展的主体责任;

 加大对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双一流”建设支持力度,深入推进高校布局、学科学院、专业设置优化调整;

 ……

 如今大半年过去,河南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入到深水区。

 从重振省科学院、重塑实验室体系、搭建一流创新平台,来到了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阶段,来到了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一起转的阶段,也来到了创设一流的创新制度、创新文化,打造一流创新生态的新阶段。

 除此之外,河南省十一次党代会后,系列地市调研,“创新驱动”也一直是聚焦的中心和主题。过程中,既发现了不少值得全省学习借鉴的好经验和模式,也围绕创新驱动,提出了很多新部署、新要求。

 比如,濮阳调研时,点题濮阳全面向“新”,提出“六个新”发展要求,定下“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创新驱动,力争在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列、勇立潮头,在‘十四五’期间再上新台阶、再创新发展”的目标。

 比如,漯河调研,为漯河下一阶段发展定下总基调:创新驱动打造现代化食品名城,充分发挥头部企业引领带动作用,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着力建设省食品实验室、中试基地,加快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在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上提前谋划、先行先试。

 比如,焦作调研时,围绕创新驱动,给出的最重要,也最具焦作特色的解决方法是:用好当地高校资源,积极探索大学城建设新路径,推动城市与高校共生共荣、双向赋能。

 比如,三门峡调研,为三门峡定下“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创新驱动,实现资源型城市向创新型城市蝶变”的总目标,并提出要做好两个关键转变:加快推动产业从原料向材料转变,加快推动产业链从“中间”向“终端”转变!

 比如,平顶山调研,为平顶山定下“坚定走好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路子,壮大新动能”这条关键主线;

 ……

 在地市调研即将“收尾”的阶段,对全省践行创新驱动战略的情况和路径,有了更加清晰、全面的认识,对其中的优秀样本和经验的总结也逐步成型,对落地过程中的共性短板和不足也掌握得更加充分。

 这也为本场大会的召开,做足了阶段性的准备,也充分印证了创新驱动战略,需要也必须进入深水区,来到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的新阶段。

 

为何濮阳成为唯一地市发言代表?

 本场会上,濮阳作为全省唯一地市代表,作全省创新驱动发展典型发言。

 为什么是濮阳?

 首先,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 濮阳因油而建,是资源枯竭型城市。地处省际边缘,远离经济中心辐射。创新驱动既是转型发展的重中之重,又是最突出的短板弱项。

 濮阳在创新驱动发展、推动产业升级、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方面,无论是紧迫性、必要性和重要性,均在全省最前列。

 这方面,濮阳是全省的典型代表,当下的河南急需高质量发展“强动能”、“新活力”,也到了必须加快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的关键节点。

 其次,濮阳在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方面,已经成为全国样本。

 近年来,濮阳市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围绕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补短板、夯基础、创优势,培育形成了石油化工、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现代家居、羽绒及制品、生物基新材料“三大三专”接续替代产业体系,从加快产业优化升级、蓄积转型动力,构建现代交通体系、夯实转型基础等方面,推动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并取得丰硕成果。

 2020年,濮阳枯竭城市转型绩效评价晋级优秀等次,位居全国67个资源枯竭城市第4名。全国共有7个转型成效突出的资源枯竭城市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濮阳是河南唯一入选城市。

 而在河南几个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赛道上,濮阳也是成效最好、路径最清晰的典型代表。

 第三,濮阳在创新驱动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了极佳的成效。

 以濮阳市第八次党代会为标志,濮阳在充分总结、继承、拓展上一阶段发展路径、成果、经验基础上,正式开启全面重构、率先出彩的新征程,其中特别强调:突出资源枯竭城市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主题。

 从整体上看,去年至今,濮阳在一系列引领全省、处于第一方阵的关键发展数据,充分证明了濮阳“全面转型”取得了极佳开局。

 具体到创新驱动来看,濮阳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推动更多产业产品、技术装备等进入中高端、关键环,以产业转型带动全面转型。

 这一方面,体现在产业端,濮阳在原有“三大三专”产业体系基础上,依靠创新驱动,大力发展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四新”产业。

 这方面,濮阳涌现出三个亮点:

 一是,濮阳市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被列为河南省第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近年来,濮阳把新材料产业作为“四新”产业之首,着力推动集群化、高端化发展,涌现了一批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产业项目。

 以本次获批为标志,濮阳新材料产业的发展路径越来越清晰、成效越来越显著。

 二是,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条一体化、产业发展集群化上,成效明显。

 比如,聚碳新材料科技园集聚企业22家,盛源集团牵头组建产业联盟,吸引了中石油集团等大型企业合作,打造聚碳新材料领域“单项冠军”;绿色涂料产业园快速集聚东方雨虹、展辰、三棵树、巴德富等涂料行业头部企业,两个“区中园”初步形成全链条、生态化发展格局等等。

 三是,在布局未来产业方面,濮阳选准氢能利用为突破口,依托骨干企业和2个氢能产业研究院建设氢能产业园,加快构建氢能制、运、储、用全产业链。

 濮阳通过创新驱动发展,在传统产业上高位嫁接、优中培新,在新兴产业上抢滩占先,在未来产业上前瞻布局、“无中生有”,通过“四新”产业裂变式发展,打造新引擎新支柱,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

 这另一方面,还体现在体制机制端。

 这方面,濮阳紧抓河南打造国家创新高地重大机遇,把关键变量转化为最大增量,率先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

 比如,在各省辖市中率先成立市科技创新委员会;比如,获批组建河南省生物基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实现了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零的突破;比如,设立首批10家市产业研究院、4家市中试基地等等。

 4月12日至13日,河南省委书记楼阳生到濮阳市调研。本次调研,为濮阳定下“‘十四五’期间再上新台阶、再创新发展”的目标。

 这两个“再”,既是指向过去的,是对去年以来濮阳发展态势、成果的肯定,对濮阳转换动能、创新驱动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模式的肯定,也是对濮阳过去一个阶段探索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路径的肯定。

 可以说,无论是在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新赛道上,还是全省创新驱动发展的新新赛道上,濮阳均可以说在全省率先成势、率先见效。

 

“濮阳模式”有哪些值得全省学习的亮点?

 作为全省创新标杆的“濮阳模式”,有哪些值得全省学习和借鉴的亮点?

 首先,以创新联合体为载体,让更多“科研之花”结出“产业之果”。

 本次会上强调,“面向产业需求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引导创新型企业牵头组建‘体系化、任务型、开放式’创新联合体,探索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健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激励机制,让更多‘科研之花’结出‘产业之果’。”

 这方面,濮阳有两个典型成功样本。

 一是,在发展聚碳新材料方面,支持帮助盛通聚源新材料有限公司对接北京化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北京联办新材料技术研究院,攻克“卡脖子”技术,成功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非光气法聚碳酸酯生产技术,吸引中石油集团主动合作,联合其他企业共同打造聚碳新材料科技园,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

 二是,围绕生物基新材料重点产业链,梳理企业资源、创新资源和关键核心技术,制定行动方案,支持“链长”单位宏业控股等重点企业整合资源,成功创建河南省生物基化学品绿色制造重点实验室、生物基材料产业研究院和中试基地,获批牵头组建省生物基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省委省政府支持下加快推进全省布局。

 可以说,濮阳通过深化产业链和创新链“两链”耦合,推动企业共建创新联盟部署创新链,在全省率先践行了以创新联合体为载体,让更多“科研之花”结出“产业之果”的新导向。

 其次,导入人才团队,推动产业核心竞争力重点突破。

 本场大会强调,围绕汇聚一流创新人才,改革人才“引育用服”体制机制。

 这方面,濮阳同样有成功的经验。

 濮阳通过紧盯氢能产业,引入加拿大院士李献国团队技术和科研平台,成功研制3种型号的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并实现量产,加快建设氢能研究院和产业园;发挥中石化集团中原油田科研机构多、科技人才多及承担集团绿氢示范建设优势,新设立氢能产业研究院,开工新能源新技术制氢和储氢示范项目;广泛招引氢能企业和人才团队,围绕“制、运、储、用”全产业链,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研制的氢燃料电池动力洗扫车已量产投用。

 濮阳的经验是,持续跟踪研究前沿技术、未来产业,结合自身实际有所作为,积极导入创新资源特别是人才团队实现重点突破,导入创新资源,构建企业创新平台,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无中生有”换道领跑。

 第三,政府搭建平台,共享创新资源,推动产业集群化、生态化发展。

 本场大会强调,“要扭住关键发力,实现改革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着力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这方面,濮阳的经验是:突出政府搭建平台,共享创新资源。

 濮阳区位较偏、城市能级不高,在吸引创新资源方面有先天劣势。濮阳通过坚持围绕服务企业与科研单位合作开展技术研发、人才引进、成果转化、科创型小微企业孵化等重点工作,搭建共用共享的政府创新平台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坚持“小机构、大平台、开放式、服务型”定位,贯通“产学研用金服”全链条,已汇聚研发平台40家、检验检测中心3个,牵头与河南大学等院所商谈共建龙子湖智慧能源省实验室。

 同时,濮阳特别重视政府与企业合作,共同打造绿色化工公共研发中心等公共研发平台,发挥在科技研发、中试放大、人才培育等方面服务全市的作用,实现应用研究“从1到100”的跨越,加快行业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推动产业集群化、生态化发展,促进产业蝶变升级。

 此外,濮阳还聚焦企业特别是中小微科技型企业需求,有序在上海、北京、深圳、郑州等地建设政府离岸创新平台,实施飞地引才、飞地创新创业,打造新的创新驱动“策源地”

 

责任编辑:王颖

猜你喜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