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建国:河南省委书记点题的“新发展赛道”,范县如何走在前列?

来源: 企业家日报网 时间: 2022-05-30 作者: 杨建国

QQ图片20220530133416.jpg

文/中国产业集聚研究专家、老杨会客厅创始人  杨建国

 四月中旬,河南省委书记楼阳生调研濮阳时,点题濮阳全面向“新”,提出“六个新”发展要求,定下“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创新驱动,力争在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列、勇立潮头,在‘十四五’期间再上新台阶、再创新发展”的目标。

 如何落实“六个新”中的 “抢抓新发展赛道”?

 昨天下午,在范县县委书记赵丽玲主持下,笔者主讲2022年范县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第四次集体学习暨能力作风建设报告会,为范县全体在职县级干部、各乡镇办党委书记、重点县直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共100余人,做题为《在加快推动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列     在抢抓新发展赛道培育新发展硬核中勇立潮头》的主题报告。

 在报告中总结:范县在加快推动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中,走出一条转型发展、创新发展新路。

 今年以来,范县在濮阳全市,夺得了多项第一:

 首先,2022 年一季度范县全县规上工业实现产值 74.5 亿元,同比增长63.84%,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背景下,这个增速放在全省,乃至全国县域来看,都是非常优秀,而非常不容易的;

 2022 年一季度范县完成工业增加值 15.7 亿元,同比增长 16.5%,增速居濮阳市第 1 位,比全市平均增速高 7 个百分点;

 其次,2022年一季度范县地区生产总值、税收占比等指标,均居濮阳市第一;

 第三,范县还在濮阳全市高质量发展暨“三个一批”项目观摩考评、经济发展排名“双第一”;

 第四,范县还连续荣获“大比武·打擂台”擂主称号。

 可以说,今年以来,范县不仅顺利实现经济发展“开门红”,而这也更加佐证、强化了笔者对范县的定位和判断:

 范县占据濮阳新型化工发展的半壁江山,也是当之无愧的河南石化产业第一县,濮阳市县域的产业龙头是范县。

 这个“县域产业龙头”,不仅仅指向的是过去一阶段的产业体量和发展路径,更重要的是在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范县取得的新作为、新成绩。

 作为濮阳县域产业龙头,范县肩负着引领濮阳市县域全面向“新”的新任务。

 而通过这两天聚焦“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两个主题的考察调研,笔者总结,范县在加快推动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中,走出一条转型发展、创新发展新路。

 这条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的新路,首先是在产业方向上,具体来看,体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全面对标“五化”方法论,攻坚产业项目。

 “坚持把产业项目作为项目建设的重中之重”

 河南省第四期“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活动上,围绕产业项目,给出“五化”方法论:

 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推动产业链条一体化、推动产业发展集群化、推动产业体系现代化、推动产业集群生态化......

 这次考察发现,范县正在完美践行产业项目“五化”方法论,特别是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条一体化、产业发展集群化上,成效明显。

 比如,聚碳新材料科技园集聚企业22家,盛源集团牵头组建产业联盟,吸引了中石油集团等大型企业合作,打造聚碳新材料领域“单项冠军”,加快建设聚碳新材料科技园。

 此外,范县在产业发展中,聚焦主导产业和优势企业,找准补链延链强链的突破口,打通堵点、消除痛点、补上断点,推进流程再造、优势再造。

 本次调研中,产业项目的普遍亮点是,注重补链延链,主导产业“内循环”更加畅通。

 这方面,范县突出“加快产业全链条协同发展”,积极融入濮阳市新型化工基地,打通“油头”“化尾”全链条,积极推进产业“链长制”建设。

 包括围绕聚碳新材料产业链,实施多个重点项目,加快推进聚碳新材料科技园建设;

 包括围绕药用玻璃产业链,依托新和实业、鲁蒙玻璃,组建药用玻璃集团,打造中硼硅药用玻璃生产基地等等。

 特别是盛通聚源打造的生态型新材料产业循环基地,更是对濮阳乃至全省化工产业转型升级意义重大,也期待范县的新材料产业,能够实现推动产业裂变反应,

 考察中,印象最深刻的是,这里“产业链“思维”贯穿到从企业到政府的各类人员的思维逻辑中,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分析、谋划产业链的短板和不足,通过项目落地补齐、补强,最终形成了整个产业生态乘数效应。

 这方面,范县坚持以系统思维、重点突破来谋划产业,打通企业之间的协作通道,形成相互支撑、融合的闭环发展格局,释放集群效应。

 比如,以丰利石化为龙头,拉长产业链,实施多个关键节点项目,打造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化工产业集群。

 再比如,推动盛源集团与国家大型企业合作事项落地,聚焦特种聚碳酸酯、生物降解塑料、其他特种聚合物三个领域,在技术研发、产品生产、市场开发等方面开展合资合作,并逐步向聚碳酸酯产业链的上下游延伸,致力于将打造国内聚碳酸酯等特种聚合物的重要生产和研发基地等。

 考察中,范县的项目,普遍有三大特点:高成长性、高技术创新、高附加值,与火热的项目建设现场相比,更火热的是三到五年以后范县产业的发展质量、规模和态势。

 二是突出创新驱动、优势再造、换道领跑战略,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

 创新驱动方面,范县突出以企业为创新主体,推动产业迈向产业链中高端、关键环。

 在发展聚碳新材料方面,范县支持帮助盛通聚源新材料公司对接北京化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北京联办新材料技术研究院,攻克“卡脖子”技术,成功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非光气法聚碳酸酯生产技术,吸引中石油集团主动合作,联合其他企业共同打造聚碳新材料科技园,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在其他传统和新兴产业领域,促使一批骨干企业通过科技创新实现提质升级发展,推动产业迈向产业链中高端、关键环。

 优势再造方面,范县主要突出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强势崛起上。

 特别是在传统产业升级方面,范县取得了全方位的成效:新和实业成功研制棕色中硼硅药玻管,打破国外长期技术垄断;鲁蒙玻璃产能持续提升,进入国内行业前三;木业产业园成功创建国家林业产业示范园;盛鑫润滑油、鑫业润滑油脂、航天化工等相继建成投产,范县润滑油脂产量占国内市场份额30%以上等等

 换道领跑方面,集中体现在聚碳新材料科技园从无到有,强势崛起,初步形成了上下衔接、互为配套的产业链条。

 随着濮阳市聚碳新材料产业联盟挂牌成立,聚碳新材料科技园成为濮阳新型化工基地的桥头堡、排头兵。

 三是,体现在营商环境打造上。

 考察中得知,濮阳叫响全省乃至全国的重点项目首席服务官的制度,正是源于范县的创新,并由范县经验推广到全市。

 除了首席服务官制度,范县还有一系列围绕营商环境的制度创新,包括组建了县委营商环境建设委员会,由县委书记担任主任,相关县级领导干部担任副主任或常委、委员等;

 包括成立县委营商环境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作为日常办事机构,明确工作职责和目标任务,形成由县委营商委牵头抓总、县委营商办统筹协调、成员单位各司其职的营商环境建设工作格局。

 范县的这一系列制度创新,解决了营商环境维护中人的难题、推进的难题等等,搭建起了政企服务新平台。

 在2020年度营商环境评价中,全省104个县(市)排名第28位,进入全省第一方阵,更是充分代表着范县营商环境优化的成果。

 四是,突出产业载体的提质升级。

 范县产业集聚区或者现在是开发区,可以说是濮阳县区之中,最有规模和质量优势,最应该引领产业发展的龙头园区。

 而这方面,范县也确实通过一区两园模式,重点围绕化工、纺织服装、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产业,立足自身优势,着力延链补链,通过大力推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推动特色产业提质增效、集群发展。

 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方面,范县着重突出做好了三大工作:

 1、  突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提升基地承载能力。

 在开发区考察,随处可以见到互联互通的管道、通路等等,而这些正是范县开发区升级重点所在:突出抓好新型化工基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管廊、工业气公共平台等重大工程,提升基地承载能力。

 这方面,范县一方面,开展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攻坚行动,坚持以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完善企业服务中心、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中心等配套功能,另一方面,则加快建设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切实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2、突出“项目为王”理念,持续抓招商、上项目、扩投资。

 为了抢抓一带一路、中原经济区、濮范台综合开发试验区等发展机遇,范县不断改进营商环境,不断提高要素保障能力、产业配套能力,确保承接高端产业转移;同时加大招才引智和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加快引进新动能、培育新产业、厚植新优势。

 也正是通过持续抓招商、上项目、扩投资,范县不断培育出了发展新动能,努力构建产业发展新体系,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夯实高质量发展的产业基础,为濮阳新发展做出范县新贡献。

 范县走出的这条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的新路,还在乡村振兴方面。

 乡村振兴方面,范县坚持把乡村振兴作为“三农”工作总抓手,通过“产业”、“人”和“机制”三个关键要素,撬动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而梳理乡村振兴范县经验,关键词正是:“产业”、“人”和“机制”。

 一,把产业振兴作为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根本前提。

 实际工作中,范县把农业产业作为县域高质量发展发展的重要支撑,也作为抓好乡村振兴的关键。而且着重突出差异化,根据各乡镇具体资源禀赋、实际情况,规划好、谋划好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布局,找准产业发展定位,创新发展机制、打造品牌化农业产业。

 范县立足产业发展的阶段性变化,及时调整工作重点和政策支持方向,着力在农业产业延链条、增效益上下功夫,着力推进农业提质增效。

 特别是,范县以超前思维、长远眼光科学布局乡村产业,强力推进“五大产业”发展,打造滩区特色种植、淤背区林果、背河洼地种养、旱作区菌菜等4条绿色产业带。

 向外突破市场,重点引进山东外贸、莱阳永和等龙头企业,谋划建设一批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向内优化产品,整合“五大产业”资源,建设冷链物流、烘干仓储、农业机械等现代农业物质装备,加强产销对接,打造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推动农业全链条发展。

 与此同时,范县把产业链主体留在县域的要求,积极谋划农产品加工园区。如今范县的乡村特色产业规模更大、链条更全、抗风险和带动群众增收的能力明显增强。

 二是,通过破解“人”的难题,打造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源。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这方面,范县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过程中,找到了两种重要方式,破解了“人”的难题,打造了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源。

 这方面,范县通过创新实施乡土人才“十百千”工程,通过政策鼓励、搭建平台、创业扶持等举措,锻造了一批新时代乡土人才队伍,使其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源。

 这其中,包括选拔三十名农村产业发展带头人,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等模式,把基地建在产业链上,让人才聚在产业链上,使农民富在产业链上,加快形成“一乡一品、一村一业”产业格局,全面推进乡村产业振兴。

 包括动员百名乡贤成功人士返乡创业,一方面,树立“以政策留人、用感情留人、靠服务留人”理念,围绕乡村振兴需求,紧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等环节,为乡贤能人返乡搭台子、架梯子、铺路子;

 另一方面,打好“感情牌”“营商环境牌”,建立乡村干部与乡土人才长效联络机制,定期组织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座谈会、茶话会、恳谈会,吸引广大乡贤能人带人才回乡、带项目回归、带技术回引、带资金回流,激活“归雁动能”,助力乡村振兴。

 这方面,还包括通过远程教育培训等形式,为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培养新型产业工人。

 三是,创新机制,打造扶贫车间升级版,积蓄乡村振兴新动能。

 脱贫攻坚全面胜利以后,为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序衔接,让广大群众尤其是脱贫户实现持续稳定地增收,范县坚持把扶贫车间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加大扶持力度,强化要素支撑,着力推动产业提质增效。

 2020年,范县共有扶贫车间达117家,实现群众就近就业19257人次,人均年增收2万余元。

 在全县,共有饰品加工、服装剪线、纽扣装订等 10 余种适宜分散加工的产品延伸入户,通过分散加工、订单下乡、按件计薪等形式,发展家庭作坊式代工,群众厅堂变厂房,足不出户实现就业增收。

 与此同时,范县还为扶贫车间升级版做足了配套保障。目前,范县明确要求各部门、各乡镇落实责任,明确专班主动与企业对接,实行“包保制度”,每个扶贫车间配备一名乡镇科级干部,及时解决好企业在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和土地、消防等手续办理问题,做好跟踪服务,不定期查看车间运转情况。

 可以说,范县着眼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增收,确保脱贫群众持续稳定增收,不断完善功能配套,优化升级致富产业,着力打造扶贫车间“升级版”、构建产业振兴新格局,探索出一条以就近就业为原则、特色产业为支撑、扶贫车间为载体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总体来看,过去几年,范县全县生产总值迈过200亿大关,经济结构实现大转型,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日益明显,聚碳新材料引领产业发展新方向愈发清晰,范县成为国内重要的氯代异氰尿酸、戊二醛、丙烯醛生产基地;

 三农工作实现大提升,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等等,可以说,范县县域经济迈上了全新的台阶。

 濮阳市十四五规划纲要中,为范县定下了这样的目标:

 既有宏观上的,引导范县向心发展,积极融入中心城市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和功能链,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培育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建设辐射城乡的支点;也有具体数字上,到2025年,范县生产总值超300亿元。

 可以说,随着十四五开启,范县正式开启了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的发展新阶段,如何为濮阳加速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范县贡献,就成为了十四五以及更长时间内,范县发展新阶段的重要历史使命。


责任编辑:王颖

猜你喜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