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福桑梓的企业家 乡村振兴的领头雁 ——记四川省南部县伏虎镇寺外桃源创始人王新

来源: 企业家日报网 时间: 2022-05-17 作者: 杜江 龙柯利

                                                                                                                                                                                       

图片1.png

王新有许多荣誉和光环,最耀眼的是“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模范”、“全国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四川好人”。20多年来,他为父老乡亲发家致富,创立了“正觉寺村模式”。2016年2月,南部县委政府对“最美南部人”的颁奖词是对他真实的写照:“他是孤儿,却孝敬着全村父老!他是老板,却为全村穷人打工!15年返乡办‘村晚’,3000里雁归见情怀。别说吃多少苦,别说捐多少钱,好男儿行走天下,只讲人生大义!”王新朴实谦逊,脚踏实地,二十余年来用心用情反哺回报家乡,为地方乡村振兴做出了积极贡献。

醉心公益 扶危济困

1966年7月,王新出生在四川省南部县伏虎镇(原玉镇乡)正觉寺村3社的一个贫困农家,幼年失去双亲跟随哥嫂生活,受乡亲照顾。高中时辍学放电影,24岁时赴江苏昆山一家建筑公司打工搞机电维修,7年后自主创业成立公司。他坚信“互帮互助,关爱也能收到关怀”的信念,牢记“为社会贡献,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也能把浓浓的恋乡情结化为实际行动回报乡亲。

2003年,村民王泽夫、高桂英夫妇唯一儿子因车祸身亡,而失去生活依靠。王新知道后立即资助2000元,并主动承担二位老人每月平均1200元的生活费。2005年,王泽夫二老双双卧病在床无人照料,王新得知后从昆山赶回老家,服侍二老两月之久,待高桂英可以下床自理后,方回昆山。半年后,王泽夫二老再次病倒,王新即刻乘飞机回老家,将其送到医院抢救治疗。王泽夫瘫痪后,王新出钱请了一位护理人员,常年负责二老的日常生活起居。从此,他往返于昆山和家乡之间,两位老人非常感动,逢人便夸赞王新虽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

村民王桂花儿子不幸去世,儿媳妇抛下3岁的孩子出走,家里立即陷入困境,王新知道后,从那一年起每年捐给王桂花钱不少于8000元。被王桂花感激地称为“难找的好人”、“真是个活菩萨”。

村民大鹏大学毕业正想大展宏图改变家庭的困窘,不料横遭车祸,脊椎断离,全身瘫痪。父亲和祖母本就多病,如此更是雪上加霜,困苦异常,王新立即跟进大力救助至今。

对老人尊重关爱更是王新的慈善主题。王新常回老家看看,每次都会去看望高龄老人,每年春节给高龄老人拜年送红包己是常态,十多年来共计捐赠50多万元,特别是80岁以上老人每人每月发放200元生活补助。每年重阳节回乡,他组织本村乃至全乡的老人聚会,举办遵老敬老文娱活动,凡参加老年人都有祝福红包或礼物。为了村里留守老人能够安享晚年,他出资30余万元添置各种设备,并购买一台65英寸的大彩电,开办老年活动室,并出资聘请村民管理维护。

王新的救助对象并不限于家乡村社,他的爱是不受地域限制。南部县伏虎镇一小女孩身患白血病,家里已经一贫如洗,她的家人在绝望中从新闻了解到王新的善举,便抱着试一试的想法联系上了王新,王新核实情况后,主动解决了这个家庭的燃眉之急。

这样的救助不下千人次。几年前赵天瑞因家里经济困难面临失学,王新资助他上完西华师范大学。如今赵天瑞是一名老师,他把感恩的心化作工作动力,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他说:“王新叔叔让我学会做人的道理。我想,感恩的最好方式就是传递这种正能量,尽力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2006年春节期间,王新拿出一万元资助南部县红十字协会,并与全国劳动模范李勇一起联手做好事,救助了三官镇7名孤寡老人。先后给中国红十字总会、南部县红十字会等捐款20多万元。当遭遇重大自然灾害时,王新也是积极参与救灾。汶川大地震、雅安芦山地震后,他带上团队与善款亲自赶赴灾区,送去在外游子们的关心和帮助。2020年1月,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王新的“春晚”演出计划,他与村干部一道,在全村各出入口设置防控点。他自掏腰包按每人每天60元补助计酬,请村里15名在家青年到防控点执勤,登记进村人员信息,测量体温,并为困难群众提供帮助。王新购买消毒药,对全村各区域角落进行全面消毒,他还购买一万口罩免费发放给村民。王新时刻关注着全国抗疫阻击战的情况,他从新闻报道中看到湖南一位医生牺牲在抗疫一线后,给湖南省慈善总会捐赠了10000元,又分别给武汉慈善总会捐款5000元、南部县红十字会捐款50000元。到目前为止他已捐资10万余元用于抗击新冠疫情。王新的抗疫行动赢得村民和网友的称赞,2020年5月,被南充市互联网联合会评为“最美战疫先锋”。

图片2.png

图片3.png


发展经济 慷慨解囊

王新在浓烈的家乡情结中,扶危济困尊老赈灾只是应急之为,梦想是家乡物质和精神的共同富裕。要怎样提升家乡经济发展和如何丰富家乡群众文化生活,是他心之所向的目标。

家乡修路,他捐资20万;家乡水利建设,也不懈付出。为解决常年易受旱的状况,他带头出资请人修筑石河堰,并完善排灌系统,从此再不受干旱困扰。他还为村里开通了自来水,前后共计花费10万余元。

他率先配合村里搞土地流转,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计划投资2000万元,现已投入1000万元。产业定位在佳果种植和花卉培育,构建文化特色,形成观赏价值,发展旅游产业效应,与正觉寺村的传统文化相互映衬,为发展正觉寺村的特色乡村旅游奠定基础,以带动乡村经济发展为建设新农村服务。

2003年,王新将自己在江苏昆山市购置的一套楼房卖掉,用在老家荒山梁修新房用,带动村民建设新农村,哥哥和妻子坚决反对:“正觉寺村穷得叮当响,你卖掉房子回老家干啥?你当了几十年农民还没穷够?”“我只想为村里做点实事。”经王新耐心解说,哥哥和妻子不再反对,为说服大家聚居而建,按规划行事,王新出资修了街道,安装了路灯,并买来桂花树栽种在道路两旁,还特地把水泥路修到困难户家门口。看到王新修建的房子,村民也开始筹钱迁建房屋,从此13户人家荒山梁上安了家,正觉寺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了大的改变。在此过程中,王新发动大家种果树,办农家乐,发展水果产业和乡村旅游。如今,正觉寺村每年仅水果一项达到5万元以上收入的农户就有10户,还有10余户农民依靠旅游资源兴办了农家乐,去年底年均纯收入已经超过7000元。

王新明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王新便投入500万元整治村里的土地,种上珍贵林木和优良果树。2007年,当新村建设渐渐走上正轨,王新凭着自己的影响力,带头在外打工的成功人士中筹集现金100多万元,在村里成立了和谐发展基金会。“我也只是打工仔,将来的发展也说不准。要是我无法资助乡亲们了,只要有基金会存在,大伙发展的后顾之忧就解决了。”迄今为止,基金会已资助贫困户、贫困学生100多人次。

2006年春节前,村里一位70多岁的老人背着一袋小麦去邻村加工面粉。路过小河时脚下一滑摔倒在水中,恰巧路过目睹这一幕的王新立即上前扶起老人……送老人回家的路上王新才得知,村里时常停电,村民加工米面都要走很远的路。王新当即决定“这件事我要出力”。第二天,他拿出5万元钱购买了一套加工设备,在村委会办公场地旁修建了米面加工坊,每月出工资1200元聘请贫困村民王永康给村民免费加工,每年仅加工这一项,王新为老百姓“买单”的钱已超过8万元。

图片4.png

图片5.png

文旅融合 振兴乡村

文化建设是王新的大手笔,也是王新不同凡响的构思亮点。

亲力亲为,连办17年“村晚”

1997年,王新回老家过春节,除夕晚上突然停电了,他觉得很扫兴,于是去村里转悠,发现村民们在物质生活富裕的同时,精神生活却极度匮乏,很多人还沉浸在赌博、进庙烧香拜佛的陋俗中。王新开始思考,能不能与时俱进跟着时代走,在看电视节目时,他细心一想,能不能学电视台办个“春晚”?有了想法,王新就找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商议,还真有不少人赞成。行,说干就干!王新立即组织了一些有文艺根底的年轻村民拼凑了几个节目,算是“村晚”试场。没想到,就是这么简单的一台演出,还真把正觉村推向“文旅融合、振兴乡村”的历史舞台。

2002年春节前夕,王新回乡决定搞一台像样的春节大联欢文艺演出。在村支部村委会的支持下,他买了央视春晚光碟观摩,请来村上文艺活跃分子寻找节目的线索和创作灵感。大年初一那天,他所在的正觉寺村首届“春晚”如期上演。原本计划凑够两小时的节目足足演了3个小时。接下来几天,王新又请来川剧班子给村民演戏。乡亲们看了自己举办的“村晚”,过了个崭新的新春佳节,让村里搞赌博和搞封建迷信的村民也减少了。从此,他愈演愈烈,拿出20多万元在村里修建了一个2000多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和一个大舞台,购置了全套音响设备,并买来幕布、吊灯,在他的带动下,村民王子文、王洪生、王正保等也加入到文艺演出的团队。他和村民们自编自导自演,年年办春晚,越办越热闹,越办越成功,一直办到2019年第17届春晚。为此,王新还亲自创作了村晚主题歌:“青青山川秀,浓浓村晚情。怀揣思乡的热情,亲人的话语温暖心房,喜庆的节日一起欢畅。歌声在村庄不再是梦想,舞台在粮仓旁不再是想象……村晚在咱美丽的山乡。”

正觉寺村的春节大联欢活动在当地及周边县市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力,大家都称它为“村晚”。刚开始只是每年大年初一上午的节目表演,而今扩大为期一周的新春联欢系列活动,节目表演、文化展览、文化竞赛、土特产销售等等,使得村里热闹非凡,趣意盎然。不仅一改以前村里枯燥乏味的过年氛围,因为“村晚”活动的举办,村里文娱积极分子们积极参与,村里文化氛围愈加浓厚,帮助正觉寺村探索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子,网红打卡地,实现了风清气正,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无非法宗教活动、无赌博、无上访、无治安和刑事案件的“世外桃源”。

图片6.png

 

图片7.png

立足忠孝,打造特色旅游文化

图片8.png

王新所在的正觉寺村,因古有正觉寺而得其名。正觉寺与成都昭觉寺齐名,正觉为佛教修为的最高境界,乃“无上正等正觉”。“寺外桃源”为寺外有理想境地桃花源,“寺外桃源”取名别致,名字本身就具有文化魅力。整个园区像个粗实的“山”字,一条水泥路在笔画中央延伸。

“山”字中间顶部,建有“忠孝广场”,其左栽种水果,其右主要种植花卉。进入寺外桃园,茁壮的桃林硕果累累,前边就是一望无际的花卉。红玫瑰、波斯菊、格桑花等竞相怒放,争奇斗艳,在阳光照射下烁辉耀金,极为壮观,游者无不心旷神怡。心神愉悦之余,进入“忠孝广场”,巨大的庄子塑像矗立于广场中央,“忠孝仁义礼智信廉”八个大字分别镌刻在石头上,环列场周。这里叫庄子岭,传说庄子曾经云游驻足,留下一段神奇的佳话。庄子的塑像,给广场平添了神韵。基座上王新为广场撰写的题记,阐释了他的价值追求:

“忠为立国之本”——“热爱祖国 忠于职守”

“孝为立家之本”——“尊敬父母 尊老敬贤”

“仁义礼智信廉为立身之本”

“仁——以人为本 富有爱心

义——坚持正义 保持节操

礼——注重礼仪 尊重他人

智——提高素质 服务祖国

信——诚信守法 一诺千金

廉——品行端正 秉公无私”

“要让大家在家为孝,在外为忠,做人为诚,做事为信。孝父母,忠祖国,为社会贡献,为人民服务。”

于此,王新热心公益、倾情家乡、醉心文化的原因,答案尽在其中。他将传统观念注入时代核心价值,彰显出一个新南部人,一个新时代共产党员最美丽的品格。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王新的引领下,有若干村民回乡兴业,共同打造特色旅游文化,进一步提升乡村经济发展水平。在特色旅游的运作中催生出多家“农家乐”,使村民的收入成倍增加。而今正觉寺村已将另两个村合并,村域面积增大,人口增多,如何让村民发家致富,乡村振兴让“正觉寺村模式”向更新发展,是摆在村两委和王新身上的更大挑战……

 

图片9.png

图片10.png

打文化牌,营造浓浓的文化氛围

对于村子的建设,王新始终围绕“文化”二字做文章,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全方位提升本村的文化品位。为进一步激发旅外村民的爱乡之情,王新投资10多万在庄子岭下的小溪桥边修建了一座凉亭,取名梦乡亭,造型古朴大方颇有意境,路过之人可以小憩,旅游之人可以徜徉,为家乡增添了一道景观。

王新的“别墅”紧靠石崖,后窗正对一个采石剩下的石窠。王新连这个隐蔽背阴的地方也不放过,硬是别具匠心地打造出一个人工景点来。从房侧的新院坝爬上铁梯,抬眼一望,令人眼前一亮,浓浓的书香味扑面而来。石窠顶崖树木成荫,一片翠绿,石壁正中刻有“崇文书岩”四个繁体字,下方和右侧硕大的“德”字和“龙”字尤为醒目。地上摆放着两套大理石桌凳,好一个读书、休闲、品茗的清凉世界!

在正觉寺的对面,王新投资修建了“都市山庄”,作为文学艺术团体和个人的创作基地。“南部县升钟湖民间文化研究协会”、“南部县摄影家协会”都在这里挂牌。省、市、县的许多文艺工作者曾多次来这里采风体验生活,留下无数优美的作品。2021年3月《人民日报》海外版题为《正觉寺村花儿开》、四川农村日报《十年联欢十年情》的文章,称颂了他投资建设新村寺外桃源、带动村民发家致富的事迹。

王新的文化情结愈来愈浓。为有序推进家乡文化建设,让更多的人了解家乡,关注家乡,吸引更多的人来这片希望的土地上投资兴业,2014年5月,王新在“都市山庄”挂牌成立了“四川省正南昆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正”,家乡正觉寺村;“南”,家乡南部县;“昆”,创业基地昆山市。一个公司名字,道出的是他的家乡情结和文化追求。正南昆公司的定位是以文化交流为背景,以文艺创作及表演、乡村旅游投资管理为主业,并开发相关周边产品及服务。王新亲自担任董事长,聘请南部县升钟湖民间文化研究协会秘书长宋开华担任公司执行总经理,聘请上海戏剧学院毕业的杨之羽担任导演,聘请8名大学生担任剧务、摄像、剪辑、配音等。他们承办了“南部县首届菜花节开幕式活动”,由他组织成立起的南部县微电影传媒协会在政府的支持与帮助下,连续举办了四届“南部县微电影节”。公司花费三年时间斥资500万元,拍摄《在南部的天空下》、《心放升钟湖》、《西河流韵》、《双峰风情》、《走进马王乡》、《店垭花灯》等多部公益影片。聚焦具有川北地方特色的剪纸、花灯、地灯戏、傩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心整理、拍摄反映川北民间传统主题的《川北旧事》30集,为抢救保护、弘扬传承民间文化,为发展乡村文化振兴建设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正觉寺村20年来没有一个刑事犯罪,没有发生刑事案件,村域治安良好,村民精神健康,被评为“司法先进村”。民风淳朴,村风纯洁,良好的精神面貌,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现在全村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农户已在家乡建有风格各异的楼房,大多数人家还在城镇购置了住房,正在信心百倍地迈向整体小康的目标。

由于王新的出色表现,正觉寺村党支部对他及时培养,2005年6月,王新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他的人生开始了不同凡响的辉煌。他把做慈善做公益当作是一种快乐荣耀,升华为一个共产党人的责任,他常说:“这些都是我一名共产党员应该做的事”。他严格要求自己,率先垂范。2013年6月,南部县委组织部在江苏昆山市建立了南部县旅外企业家联合会江苏分会党支部,王新被推选为党支部书记,他勇挑重担,积极为党工作,多年来,发展了20多名中共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南部县旅外企业家联合会江苏分会党支部被上级党组织表彰为先进基层组织。2014年,他回到家乡,向村两委提出了文旅富村的想法,得到了村两委的认同,并与当年启动了寺外桃源项目的建设,2019年5月正式营运,2021年寺外桃源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该项目共引领正觉寺村5名中共党员和20名农民工返乡创业,80名村民到景区务工,培养了一批新型职业农民,连续三年为村集体经济组织分红5万元以上,为村民分红20万元以上,全村100多农户入股,11户贫困户成为股东。项目实现了“支部+公司+农户”的共建共享的发展模式,为正觉寺村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助力乡村振兴做出了突出贡献。寺外桃源也成为正觉寺村实现乡村振兴的“正觉寺村模式”。

王新的事迹流传于群众口中,感动于乡邻心中,先后荣获“全国敬老爱老模范人物”、“全国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四川好人”、“四川十大新村带头人”、“南充市第三届道德模范”、“南充市优秀人大代表”、“南充市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南充市优秀返乡发展企业家”、“最美南部人”、“感动南部特别人物”、“南部县优秀拔尖人才”等四十多项荣誉。当选为南部县十二届党代表和十六、十七、十八届人大代表,南充市六届、七届人大代表。先进人大代表对他进行了高度的评价和认可,在人大宣传片中称赞“他是流淌南部热血的昆山企业家,他是凝聚商会力量的南部代言人,他是致力扶贫济困的无私慈善者,他是弘扬乡土文化的无冕领头羊,他是始终不忘初心的共产党员”。正觉寺村被评为“四川省先进文化示范培育村”、“四川省乡村振兴示范村”、“四川省四好村”、“中国特色村庄”和“中国幸福村庄”。

为进一步提升寺外桃源AAA级景区影响力,吸引更多的游客旅游观光,2021年王新在南部县委统战部和县新联会的指导下,他亲自规划,冒着酷暑劳动,用短短4个月时间投资200多万新建近千平方米的南部县乡贤馆。他因过去放过电影,对此情有独钟,开辟有老电影院,陈列南部县历代先贤、“最美南部人”、宗祠族谱及老物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人们记住乡愁。

企业家王新的成功贵在高瞻远瞩、韧性十足,对公益活动的坚持不懈贵在爱心奉献,对文化建设的苦心孤诣贵在境界不凡。乡村振兴的目标是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归根结底,根植于炽热的家国情怀。正如《村晚主题歌》所唱:永远回报父母情,心中怀揣大中华!

图片11.png

图片12.png

(杜江   龙柯利)


责任编辑:王颖

猜你喜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