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德保:生态共富猕猴桃园的“甜猕”之旅

来源: 企业家日报 时间: 2022-04-20 作者: 莫超驿 何 颖

  一个春日的清晨,在广西德保县足荣镇足荣村的玉宸红心猕猴桃园内,园主许旭战早早便带着妻子黄莹和数位员工穿戴工作服,腰别剪子和塑料绳,在给猕猴桃树人工授粉的同时,进行修剪、固定枝丫以保护娇嫩的初果,园内尽是忙碌的身影。原来,现在正是百亩“红阳”红心猕猴桃的关键授粉初果期,藤下白花已一簇簇盛开,初果隐没在枝叶间,长势喜人焕发勃勃生机,待到八月来临,藤蔓间将呈现一派果实密密匝匝的盛况。

俯瞰猕猴桃产业园。黄少将 摄.png

俯瞰猕猴桃产业园。黄少将 摄

  经了解,玉宸红心猕猴桃园是足荣镇乃至德保县内首个种植猕猴桃并经营成功的猕猴桃种植园,种植园规模约100亩,每年亩产约1100斤左右,自2012年从陕西引种首批猕猴桃苗成功开花结果后,园主不断在育种、种植、施肥方面配比试验,直至发掘出最优质的品种才开始扩种,他坚持绿色生态的种植技术,以保证猕猴桃最佳的口感。如今优良的果实品质被口口相传,不断吸引着众多回头客,果园的效益得以逐年增长。园主许旭战在实现增收创收的同时,还积极带动周边村屯贫困户的就业,将致富带头人的名号展现得淋漓尽致。

  精益求精,不断探索最优品质

  “最开始我们引种的是山西的‘黄金果’,能够顺利开花结果并且发现品质不错才考虑开始扩种。”早在2012年,许旭战就试验种植200株“黄金果”猕猴桃苗,是镇上第一批种植猕猴桃的园主。此后,他精益求精仍不断奔赴各地引苗回乡试种,从中对比寻找品质和产量最优的品种。“去四川都江堰学习考察一个多星期,引进的‘红阳’红心猕猴桃在我们这种植得到的品质最好。”

  德保气候条件毕竟不同于引进地四川,所以在种植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不尽相同,许旭战曾邀请过四川技术人员来指导,但发现有些方法在本地并不适用,他觉得应该因地制宜,经过不断摸索、试验,终于实践出符合自己的一套种植护理方法,终于在2015年抓住契机,开启规模化种植的道路。

  “红心猕猴桃品质最好也是最难护理的,需要经常修护枝条,保持它既通风透光。”园主妻子黄莹介绍道。“两边枝条不能挨得太近,要不然表皮被刷花,结果的时候就不好看了。所以修剪的时候我们都会很小心保护果实,这边虫子多,到时候我们还一个一个给果实套袋。”员工梁姐边修剪枝丫边说道。修剪枝条既留存了更多的采光间隔,也避免繁茂的枝条刮伤果实表皮。

管护工人在给猕猴桃果树修枝。黄少将  摄.JPG

管护工人在给猕猴桃果树修枝。黄少将  摄

  师法自然,坚持绿色生态种植

  “这种猕猴桃属于雌雄不同株,需要人工授粉。”员工们授粉是将公花花粉点触母株的花中的大花柱上。“自从我们很少喷药之后发现,蜜蜂蝴蝶来得特别多,能帮助我们完成一部分授粉工作。”在人工授粉的同时他们利用蜜蜂帮助授粉。

  许旭战的环保意识极强,始终坚持原生态种植技术,在种植前都会回归原生态绿色施肥法养肥土地,改善当地因过度施用化肥而板结硬化的土壤质量。“我们没有什么成就感,没给村里做什么,但我们把这块地养肥了,之前连蚯蚓都没有。”土壤质量得到有效改善,这使园主在征地过程非常顺利,村里人都很支持还主动联系。

  “我们也有尝试使用桐油炸做肥料,但结果口感不如农家肥。”许旭战说道。种植园的整块土地都施用农家肥,园内的杂草也割下做绿肥,引入蚯蚓疏松土壤,处理田间的塑料垃圾,有效避免白色污染。田间时常有野鸡出没,它们亦成为为绿色生态循环的一员。

  天道酬勤,销路广泛回头客多

  玉宸红心猕猴桃园采用“线上+线下”模式进行销售,线上利用微信朋友圈进行宣传推广,线下采摘销售。

  “有个青岛顾客一下子订购了几十箱,还说等到口感最好的时候再发,什么时候都愿意等。”因为种植过程中很少喷洒农药,坚持绿色施肥,让果实的绝对品质和安全得到了保证,许多顾客也是冲着这个不断下单购买。猕猴桃接受面广泛,糖尿病患者也可以食用,口口相传下新顾客也会不断出现。大部分产量基本都能通过网络渠道销售完。

  许旭战打算在今年建立冷库,尽可能满足顾客长期回购的需求。还打算未来产量稳定之后考虑找各地的代理商做直销点,解决快递运送量有限的供需问题。

管护工人在给猕猴桃果树修枝。莫超驿 摄.JPG

管护工人在给猕猴桃果树修枝。莫超驿 摄

  带头致富,搭建平台促民增收

  猕猴桃护理和采摘的工程量巨大,种植园会聘请周边村屯的村民到园内工作,据了解,园内共聘请了8名固定员工,每月工资3000元左右,聘用临时员工30名左右,每天支付80-100元工资不等。员工们在家务农能得到的收入不多,然而进入种植园工作可以在照顾家庭的同时,也能得到一份稳定的收入。

  在聘用的固定员工当中有不少脱贫户,来自足荣村的杨玉花就是脱贫户,她表示园内的工作环境相对自由些,离家又近,能够照顾家里,在工作之余还能干自家农活的,还是感谢能有这个务工的平台。

  隔壁村的员工梁大云是退出户,已经在园里工作四年,“我平常送孩子上学之后就来这里工作,虽然工资相较外出务工的低,但在这里既能照顾孩子,还能挣钱。”

  许旭战在县内引种猕猴桃致富的道路上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看清形势、敢于尝试,在做大、致富的同时,不忘搭建就业平台带动村民增收,拓宽群众的收入渠道。眼下,他带头发展的猕猴桃种植园已经成为当地一张响亮的名片。


责任编辑:林凡建

猜你喜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