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服务不妨多点老百姓“需求侧”转变

来源: 企业家日报 时间: 2019-09-23 作者: 杨艳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为人民谋幸福,让百姓切实享受到政策的红利,是当下党和各级政府最重要的工作内容和奋斗方向。服务群众的方法没有休止符,坚持“人民主体”导向,践行“群众路线”,应是我们各项政策措施和服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时代在进步,经济在发展,人民群众的需求也在日益多元化、精细化,这就要求我们国家机关、部门、单位必须顺应新时代发展的需求,务实戒虚、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不断开拓思路,不断创新举措,及时准确了解居民所思、所盼、所忧、所急,把社区工作做实、做深、做细、做透,以老百姓的“需求侧”要求为导向,从思想、作风、工作模式上做出应有的转变,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落到实处,走到百姓的心坎里,让群众切切实实感受到党和国家的关怀,感受到身处新时代社会的优越与幸福,不断提升民众的幸福感和归属感,持续加强党和政府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方是新时代社区干部应有的新作为。

转思想,“一切为了群众”,变封闭思想为开放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因此,我们要善谋利民之策、力行惠民之事。群众的需求就是“召集令”、“集结号”,老百姓需要什么我们就应该干什么,服务百姓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社区服务要打破常规8小时坐班制,亮出“服务居民只有上班没有下班”的旗帜,组建全天开放服务阵地,通过全天24小时周到、多元的服务,让社区居民感到触手可及的实惠和便利,不断加强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

转作风,“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变被动受理为主动服务。社区工作的中心内容就是服务居民、凝聚人心,通过深入细致收集民声民意,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为此,我们要在工作中必须摒弃“官老爷”做派,从思想意识上要沉下身心甘做人民的“公仆”、“勤务员”,彻底改变以往坐在办公室等居民来办事的“等靠”工作模式,而是主动出击查民意、知民需、解民困,通过上门走访调研,与居民唠家常、说心里话,收集老百姓的需求意见,主动作为,多方协调,集中优势资源优先办理百姓呼声最强烈、最迫切的问题,针对第一手获得的居民“微心愿”进而量身定做、精准施策,如提供老人和儿童临时托管、代收发邮件快递、开放24小时读书屋、设立免费公众健身房和举办社区文艺培训和演出等,让居民的“小梦想”成为现实,获得感、归属感和幸福感不断加强,从而主动靠近党、拥护党,将爱党、爱国化为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转模式,“一切依靠群众”,变单打独斗为群策群力。“独木难成林”,“众人划桨开大船”,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而集体和人民的力量是无穷的。唯有充分发挥我们社会主义的政策优势、调动最广泛的人民的集体智慧和力量,我们的各项惠民政策才能及时、实效地落地生根。因此,我们要改变以往仅靠社区自身力量满足居民日益广泛多元的需求这种工作思路,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学习推广北京“吹哨报到”的服务模式,通过推行“双报道”、开展“党建联席会”和组建“爱心银行”等党建模式,集中社区、驻地各党组织、辖区所有党员和社会热心公益人士的力量,群策群力,实现服务群众工作模式从“一对多”到“多对一”的转变,有效地解决社区居民的和主要诉求和困难问题,最大程度地满足实现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期待,让服务更贴心、社区更温馨,形成抓党建、促治理、强服务、得民心的良好态势。

以百姓心为心,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是党的初心,也是党的恒心,更是党的立党宗旨和使命责任。社区作为密切群众的最直接、最关键、最有效的环节,更应该始终将问需于民、问效于民当成为我们服务群众的纲领指引,我们唯有做到“以百姓心为心”、“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时刻不忘“人民中心”的立场,牢记民之所求、心之所向,老百姓的幸福就是我们的最终信仰,把干事创业作为第一责任,以“担当作为”的奋斗底色、“为民务实”的公仆意识,守初心、担使命,奋发有为、砥砺前行,才不负党国和人民的给予的重托期望,共筑鱼水情深、干群一家人的和谐社区、文明社会!(陕西省府谷县文旅局 李义)


责任编辑:企业家日报

猜你喜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