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要善于从群众和实践中锤炼干事创业的能力

来源: 企业家日报 时间: 2019-10-27 作者: 杨艳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和书写者,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不是哪一个或者哪几个人的功劳,而是人民集体智慧和共同努力的成果。我国是党领导下的以人民主体为根本的社会主义国家,党的根基在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宗旨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为人民服务”。如何更好地服务于人民,首先就要了解人民需要什么样的服务、怎样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唯有将“为民服务”的初心化为“解民困忧”、“足民需求”的实际,才算是我们党和国家承担起了使命,得到了始终。

古训有云:“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服务人民不是一句空话,喊口号、敲锣鼓并不能让老百姓真正得到实惠,我们必须要用实打实的服务政策施惠于民,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幸福生活的要求,让群众打心底感受到党和国家的温暖,才能真正赢得民心、凝聚力量,团结一心,去夺去更大的成果。党员、干部必须要在工作生活中务实戒虚、沉心实干,善于从群众和实践中汲取智慧,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找准找实问题,精准发力施策,不断在实干实绩中赢得民心、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

要善于从群众和实践中锤炼发现问题的能力。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就曾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提及:“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群众的事情都是琐碎小事,群众的事情却都不能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小事。我们党员、干部在服务群众、解民忧、惠民生的工作中,要杜绝“本本主义”现象,杜绝“拍脑袋”、“想当然”、主观臆断地谋事、干事,必须要让鞋底沾沾泥、裤脚带带土,多到乡间地头、陋室弄巷走走看看,问问谈谈,找准人民群众最关切、最迫切的问题和需求,才能有的放矢,做到精准施策,将好钢用在刀刃上,让政府的资源实现惠及人民利益最大化。

要善于从群众和实践中锤炼分析问题的能力。找准找实问题是我们解决问题的前提,如何解决好问题才是根本。苦干、蛮干不是我们党员、干部应有的态度,精谋细化,让纳税人的每分钱、国家的每一个铜板都跌的响亮才是我们工作的遵旨。解决问题的办法从哪里来,还是需要依靠群众。群众是与困忧、政策最息息相关的人,也是最贴近实际生活的群体,对他们面对的问题也最有发言权,其意见、建议也就非常具有建设性和可行性,最起码,可以帮助我们找准问题的脉络、把握问题根底的方向,从而不断提升我们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厘清问题的关键所在,不至于眉毛胡子一把抓,掐不准问题的“七寸”。

要善于从群众和实践中锤炼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国有句俗语:办法总比困难多,再高的山也高不过人的双腿。能否让老百姓得实惠、解困忧,能否让国家的政策接地气、有实效,能否让党聚民心、凝伟力,我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解决问题上。闭门造车、纸上谈兵只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和民心的涣失,唯有从群众和实践中找准发力点,开拓创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行之有效地解决了问题,满足了群众的需求,让群众得真实惠、真满意、真高兴,才能让我们的工作赢得口碑,不断增强民众的获得感、归属感,才能不断凝聚民心,让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不断加强,众志成城,形成无往不克的中国力量。

要善于从群众和实践中锤炼建言献策的能力。服务群众只有进行时而没有完成时,群众的呼声只是针对其最迫切、最关心的问题。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们的各项事业都是立足于人民、根源于人民,这就要求我们党员干部不能自满于前,而是要时刻保持许党报国之志,未雨绸缪多做谋划,走一步看十步,心中要始终想着如何更好地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的稳健发展。所以我们要善于从群众和实践中总结经验、开拓思路,发现现阶段仍存在的隐患与不足,主动谋求治国理政的更好切入点和更加务实有效的方法,积极向党和国家建言献策,充分发挥出集体智慧的力量,不断促进国家各项伟大事业稳步推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群众就是最广泛的实践者。党员干部应在工作生活中践行“群众路线”,不断强化向群众学习、向实践求知的意识,贴着大地行走,杜绝一切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以“匍伏”的姿态和心态,穿“荆野”,接“地气”,将自己的呼吸契合于公众的脉搏,做到坚持站在群众的立场想问题、破难关、解痛点,秉持“沥披肝胆”的精神意志,激发“鼓振蚺麟”的革新勇气,“驱重翳”、“奏吕声”,尽“匹夫”之责,行“无我”大义,汇民智、解民忧、思民福,积极进取、不懈奋斗,不断推动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和全国人民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人民幸福、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时代梦想!(陕西省府谷县文旅局 李义)



责任编辑:企业家日报

猜你喜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