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价厕所”变“仓房”,谁之过?

来源: 企业家日报 时间: 2019-12-12 作者: 杨艳

近日,安徽、河南等地农村新厕弃用现象被曝光,“中看不中用”的厕所暴露出农村改厕过程中存在一刀切和形 式主义等问题。近些年来,全国各地在财力吃紧的情况下,千方百计推进三年厕所革命,不少地区村民实现了足不出户就能“方便”的心愿。然而,也有很多地方急于求成、缺少调查、强行推进,导致一些农户的马桶竟成了“花瓶”,中看不中用。好事怎样才能办好,方便如何“真方便”?《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期在内蒙古农村走访,倾听了基层干部群众的心声。

“厕所革命”是农村生活环境改变路上的必然革命。“小厕所”连着“大民生”。然而,一些地方“一刀切”,一改了之,没有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导致一些“高价厕所”不好用、不能用,甚至长期闲置。这已经背离了农村厕所改造的初衷。一个只追求业绩、追求面子的工程,必然会脱离群众所需,脱离现实意义。这样的形 式主义也必然被群众所唾弃。

形 式主义作祟的原因并不复杂。一是官 僚主义,没能充分尊重群众愿望,二是“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作怪,三是缺少相关部门的有效监督。厕所是方便群众用的,说到底,农村改厕不仅是改设施,也是改观念、改行为,更是检验作风,农村改厕作为一项系统的民生工程,必须实事求是地落实好中央厕所改革的精神要义,坚决对形 式主义说不,给群众一个卫生方便。

把农村厕所改造当成应景工程或面子工程,不仅浪费了国家有限的补助资金,也让党和政府的形象也群众心中大打折扣,更撕裂了党群干群之间的关系。为此,各地都从中吸取教训,对已完成的农村厕所改造从质量、使用、后期维护等方面进行拉网式排查,对存在的问题迅速进行整改;对未改造的农村厕所要尊重群众的卫生习惯、结合当地的现有条件采取适宜的改厕模式,坚决防止生搬硬套和“一刀切”。

对厕改成摆设的现象不能就此画上句号,要实行责任倒查:对工作不负责者要追究责任,倒逼各级干部认真履职尽责,不敢敷衍,从而使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对党和政府确定的民生实事既要抓落实,也要抓质量;上级主管部门要采取不打招呼、不通知直插基层的办法发现问题掌握实情,对工作中履职不尽责的必须追究责任以确保执行中不打折扣、没有水分。(文/郭静)


责任编辑:企业家日报

猜你喜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