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环保“伪装”还需问责发力

来源: 企业家日报 时间: 2019-12-25 作者: 杨艳

绿漆刷山、盆栽式复绿、防航拍挂网……近段时间,一些地方疑似以“伪装”方式应付环保检查的问题陆续曝光,引起广泛关注。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工作人员徐锡惠认为,五花八门的造假乱象,既有企业不注重环保、一味追逐利益的缘故,更是一些地方党委政府生态环保责任缺失,搞形 式主义、官 僚主义的具体体现。(12月23日《中国纪检监察报》)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人们对环境的保护意识也越来越高。然而,就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依然没有把利益扼杀。有些地方为了应付环保检查,绞尽脑汁,用华丽的“伪装”来逃避环保责任。可是,任何形 式主义最终都走不远,“伪装”早晚也会被卸下。所以,对于环保造假问题问责需持久发力。

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不用多说,利益熏心的企业们,宁愿找各种捷径,也愿意加入环保队伍。其实原因并不复杂,最大的不过一个利字。这样的企业理念可以说不能让企业走远,这样的企业也注定不会被社会接受。此外,这里面也不否定有一些“假政绩”在作祟。为了应付检查,弥补责任缺失,紧锣密鼓的造假,也是存在的。这种宁愿造假也不治理环境的政府部门,需要严厉问责,让虚假作风无处生存。

无论是企业主动造假,还是政府部门配合企业造假,都需要发现一个,问责一个,而且要问责到底。毕竟“伪装”的成本很低,重返不归路太容易。所以,治理“假环保”怪象,要做的就是拆穿其“西洋镜”,逼其“现原形”。要充分发挥好百姓监督、群众举报的作用,让“假环保”无法施展、无处逃遁;善于运用密查暗访和杀“回马枪”、搞“回头看”的办法发现“假环保”的蛛丝马迹;加强技术手段创新,用好无人机这一“延伸的眼睛”,进一步提高卫星拍摄的精度,等等。

当然,严厉的问责必不可少。与此同时,环保督查也要形成常态化机制,谨防一阵风现象。如此,内外兼修才能让“假环保”没有生存空间。(文/郭静)



责任编辑:企业家日报

猜你喜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