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证明”是优化政府职能的必要之举

来源: 企业家日报 时间: 2019-12-31 作者: 杨艳

近日,北京市住建委印发《关于进一步简化保障性住房申请手续的通知》。《通知》提到,进一步精简申请家庭申报材料。不再由申请人提供现居住地或户籍所在地房屋的不动产登记证书;不再由申请人提供本人及家庭成员工作单位出具的收入及住房证明;由申请家庭提交的申报材料需提供一份,负责受理、审核的部门因存档需要若干份的,由受理、审核部门自行复印。(12月30日《北京青年报》)

保障性住房手续如何提供,北京市住建委给出了最新的解答。申请家庭需提交的基本资料由13项简化为5项,取消了所有的纸质证明材料,申请人只需填写“收入、住房、财产”等情况,并书面承诺符合相应条件,其他一切收入、住房、户籍之类的证明,都由受理部门通过部门间的信息共享进行核对,免去了申请人的来回奔波之苦。甚至连存档需要申请人提供多份申请材料,也由受理部门自行复印,不再让申请人劳心费力。

这种状况的出现,得益于破解了政府部门间的信息壁垒,信息共享共用所带来的便利,同时也是政府简政放权和优化作风的必然结果。与之相对应的是,群众“办证难”“办事难”的顽疾,一直成为民生的痛点而难以得到解决。表面上看,“办证难”“办事难”与办证程序复杂、申报的资料太多有关,但实质上是对权力是否谦卑、作风是否优良、效率是否高效的检验。公共服务意识强则作风就优良,政府效能就能得到最大提升,“放管服”改革的推进则扎实有力,便民利民的举措也能体现出张力与活力。反之,形 式主义和官 僚主义则会成为路径依赖,群众办证办事依然会面临着“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障碍。

有对比才有鉴别。之前,哈尔滨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大厅就出现过“秒转作风”:13个服务窗口在领导检查到来的半分钟内全部开放,而此前只有4个窗口在办理业务。从“稍后办理”的迟缓到“神一般的提升”,从“今天的号已经发完,须明日再来”到“没号了,怎么办?”。如是观之,群众办事办证究竟难不难?只要服务作风好,难也不难,反之,不难也难。

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在医院、车站和商演票务领域的“黄牛炒票”,居然在政府部门为民办事的服务大厅也会出现,2018年8月30日国务院第八督查组在黑龙江省大庆市房屋产权市场龙南交易中心暗访发现,为了排上“绿色通道”,有人4时就来排队,普通群众预约业务有的要排到一周之后。不仅如此,还有中介人员现场500元出售指定日期的预约名额……更多的时候,群众往往会陷入“我是我”和“我妈是我妈”的证明循环中,为了一纸证明而来回奔波甚至千里往返。而包括收入证明、户籍证明和亲属证明,实则只需要相关部门动动鼠标,或一个电话就足以解决问题。

工商部门要求提供营业执照,公安部门要求出具关系证明……这种状况颇有“自话自说”的况味,可以自证的事项,结果交给办事办证者旁证,服务“堵点”就变成了“民生”痛点,办证办事就始终“一直在路上”。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服务作风、提高办事效率,重在“把权力关进笼子里”。很显然,出台责任清单明确、精简服务流程、减少申报提供材料,继而达到“零证明”,是疏通“堵点”,消除“痛点”和治理“难点”的应有之举。

简化申请表格、压缩受理时限、统一审核标准,“零证明”是优化政府职能的题中之义。明确了这些基础要件后,既便于受理部门操作也利于外界监督,迈出了极为重要的第一步。“办证难”“办事难”本质上是作风问题,“零证明”解决的是“怎么办”的前提要件,时下更亟待构建“不办如何做”的约束机制,让不作为、慢作为和乱作为者为自身的行为付出代价,让懒政和怠政者失去场,如此,效能革命和营商改革才会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唐伟


责任编辑:企业家日报

猜你喜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