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手写“新年贺词”让内心泛起涟漪

来源: 企业家日报 时间: 2020-01-06 作者: 杨艳

近日,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西北新村小学生收到校长手写“新年贺词”的消息引发不少关注。据了解,在2019年12月31日,西北新村小学的全体学生都收到了一个崭新的笔记本,扉页上有着马艳萍校长手写的“新年贺词”。1月2日,马艳萍对记者介绍,从2016年开始,她就一直坚持手写“新年贺词”,用传统文化形式传递对学生的关怀和鼓励,传达新一年的祝福和期许。(1月3日《北京青年报》)

很多人会有这种感觉,收到贺卡或名信片,如果对方是用电脑制作的铅字版,瞄上一眼就会弃于一旁,不以为然;如果是用笔手写的,则会细细品味一番,内心涌动出一复温暖的情愫,或感怀、或感叹、或感激,那种莫名的感动会留存心际良久,对手写赠品也会敝帚自珍而一直保存下来。写字如人,一个人写字的风格跟性格十分相似,很多时候见字如见人,作为一种印记留存和美好的念想,及至产生睹字思人的情感,手写的这种优势是电脑所不具备的。

移动互联时代,电子产品代替了纸面抄写,传统的书信、对联、贺卡已成为稀缺产品。电脑普及的年代,很多人敲打键盘习惯了,渐渐忘记如何用笔写字了,提笔忘字成了一个通病,“电脑失写症”日益严重。长沙市某高校计算机班举行了一次特殊的测试,让大学生们听写20个不算生僻的常见字,如“喇叭”、“斡旋”等,学生们居然想了半天也写不出来,或者是写错。测试结果显示,错别字就占了七成。除了书写能力的下降,最严重的当属于书写兴趣的丧失,时下,就连受电脑影响不深的中小学生也变得越来越不喜欢写字了。

全民性“不会写字”究竟是种社会危机,还是时代进步的新常态,这种争议由来已久。有高效的电脑替代,低效而传统的提笔书写似乎应当淘汰,就像百年前年轻人不写毛笔字而不必忧心一样,那怕不会写字仅会打字,也并不影响个体的交流与社会的发展。但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于手写汉字所包含的价值情感,于书写所具有特殊韵味而言,手写“新年贺词”都应引发对“还要不要手写”的重新思考。

工具性替代提升了效率,与文字本身的表达和传播功能亦不违和,但文字手写的文化内涵与形式表征则不能忽视。手写不仅是文字呈现和表达的方式,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和个人修养,体现出了文字应有的传统文化特质,以及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延续。如果当某天,书写仅是少数书法者的专利,而绝大多数人已不具备写字的能力,这其实意味着传统的书写形式已然消失,汉字独有的艺术美感和工具韵味也将失去。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是否手写汉字,是否具备这样的能力,已成为宏大的汉字危机中的重要一环,需要全社会警惕并高度重视。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延续,要形成广泛共识并构建厚实的基础,从点滴做起并润物无声的教化,让更多的人在认同的基础上,培养一种主动参与和自觉践行的习惯,是教育应有的基本功能与责任,也是教育者以身作则的题中之义。近年来,无论是高校手写录取通知书,还是教师手写的学业鉴定,及至校长手写“新年贺词”都能成为网红,成为网络热议的话题,其因在于,一是说明汉字书写的能力退化和功能丧失形势严峻,已引发了全社会的担忧;二是对传统文化传承的社会共识还在,现实性需求和长远考量形成了围观效应;三是就如何进行日常的教化与传承,需要更多的创新与尝试。

教师,是播撒知识的种子,传递文明火炬的使者。教育的艺术不在传授,而在鼓舞和唤醒。培养大众对传统文化以及传统文化的载体认同,需要从娃娃做起,需要学校教育发挥主体作用。师者贵在传道授业解惑,言传不如身教,在要求学生的同时自己做到率先垂范,用实际行动去示范、引领、熏陶和带动,这是教师和教育的责任,更是教育与教师的艺术。自然,基于忧虑、愿景和展望,每每面对校长手写“新年贺词”,我们的内心才会不断泛出层层涟漪。(唐伟


责任编辑:企业家日报

猜你喜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