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是第一要务,恢复生产经营也是“当务之急”

来源: 企业家日报 时间: 2020-02-05 作者: 张璐

有人说,2020年的新年太过于沉重,似乎处处充满了意外,令人伤感。疫情的严重程度已经超乎之前所有人的想象,随着每天的确诊病例不断增多,疫情的规模与持续时间仍是未知之数。

疫情对经济影响短期不言而喻

新型肺炎对经济最直接的影响是出门减少,因此疫情对当前经济特别是对消费的影响在加大,尤其是对交通运输、文化旅游、酒店餐饮、影视娱乐等服务消费影响比较大。2019年春节假期,全国旅游接待总人数4.15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139亿元,2020年同期锐减。2019年春节七天假期内,全国零售和餐饮业销售额约10050亿元,受此次疫情影响,据估算餐饮零售额仅在7天内就会有5000亿元的损失,原本被看好的春节档在大年初一仅收获惨淡的181万元票房,而2019年春节档票房58.59亿元。

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的数据,我国目前中小微企业数量达到1808万家,占全部企业数量的99.80%。共吸纳就业人数达到2.33亿,占全部企业数吸纳就业人数的79.40%。从分布行业来看,我国中小微企业主要以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旅游业、商贸业等劳动密集型以及轻资产的行业为主,占全部中小微企业数的比例超过70%,而这些企业,尤其是疫区的中小微企业,正是疫情影响的“重灾区”。

资本面前无疫情,企业工厂放假了,外贸订单还得按期交货;企业放大假,房租要继续缴,贷款利息得照常支付,员工的社保工资还得照发,大企业抗风险能力强,或许不会伤筋动骨,但是对于许多中小企业而言,也许疫情对它们就是灭顶之灾。

心急如焚的中小企业主

近年来,贸易战已经让许多制造业企业处境艰难,如今疫情如同雪上加霜,他们承担了所有的经济风险,包括经营风险、债务风险、违约风险。如果疫情不能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控制,恢复正常生产,大多数企业可能都撑不过两个月。如西贝这样的龙头企业,目前账上的现金加上贷款最多也只能再发3个月工资。

一位老板算了一笔账:400个员工一个月工资200万,房租130万,储藏期很短的货备了100多万,税收定额50万,水电损耗20万。停工一个月损失500万。卖年货的个体小老板们几乎个个是巨亏,许多人店里进了一堆送礼的礼盒,卖不出去,也退不了。旅行社几乎全军覆没,导游们在朋友圈中哀叹,估计要失业几个月了。家禽养殖企业纷纷告急,各地活禽市场全部关闭,出栏的家禽无处可卖,与此同时,由于饲料厂推迟复工,饲料已经供应不上了,家禽陷入断粮……湖北4亿只家禽面临断粮,鸡苗被活埋,鸡蛋没人要,养殖户“下辈子不愿做养鸡人”。

此外,年后制造业订单交付将出现延迟,合作的上下游会受到影响,生产企业面临损失。生产恢复过程迟滞、交货时间目前尚难以确定,尤其是出口行业的订单交付延误,可能面临更大的损失。在供应链上,一个企业即使有充足的现金流,能支撑渡过难关,但如果其上下游企业一旦出现问题,则也无法置身事外,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再者,此次疫情不仅会直接影响许多企业的正常经营,中小企业本来的抗风能力就很低,如果疫情不能及时控制住,很多中小企业可能将因不能及时收回款项,企业的资金周转就很有可能出现问题,如果又恰好碰到了企业偿债高峰时期的话,那些资金和资源上绷得太紧的企业,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难题。如果这些企业的资金链发生断裂,可能会带来企业破产、失业增加,从而可能影响到后续经济走势。

着急出门务工的低收入人群

目前在中国,从事快递员、街头商贩、小吃摊点、搬运工、黑 车司机、送餐员、临时工的人员占了就业人数的相当一部分,相较于写字楼里的白领和大型工厂中的蓝领,这些工作不是那么正规,因此被称之为“非正规就业”, 这些岗位很大一部分是弹性薪酬制的,但是社会保障和抗风险能力非常薄弱。据数据,62.6%的人口从事非正规就业,大部分赚钱赚的都是辛苦钱,一些甚至是用身体健康赚钱、用生命换钱。

疫情当前,很多人都把自己关在家里,但是也有些个体商贩还是在街头叫卖,难道他不知道危险吗?难道他不知道东西卖出去的可能性很小吗?他自然知道,可是一些劳动者,并没有所谓的休假,他们不工作一天,收入就少一天,如果不出工,他又如何生活?

往年这几天是返程高峰,今年情况特殊,一些人已经启程回到自己的岗位上工作了,他们也许“心存侥幸”,也许在暗自庆幸,至少还有活干,有活干就有希望。

2019年第三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882元/年,其中“中位数”是19882元/年。即便这么低的收入标准,全国还是有50%的人没达到这个数。

中小企业是中国经济的中坚,保障了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许多中小企业一旦撑不过此次疫情,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让这些低收入人群何去何从?

防疫是第一要务,恢复生产经营也是“当务之急”

生死面前,一切都是小事,当下防疫是第一要务。

一方面要战胜疫情,一方面要保障经济与人民生活,这是一个整体系统工程。2003年的时候中国经济正在爬坡,挺过困难期,当年三四季度就强劲反弹。当前,中国经济处于从高速向中高速的转换区间,疫情集中爆发时点为春节,此次疫情对经济的冲击可能大于2003年非典,政策层需要未雨绸缪,在保证防控疫情的前提下,对生产恢复提前做出安排和部署,稳定企业和金融机构的预期,从而为日后的工作重点从疫情管控转向恢复生产做好准备,将疫情的冲击降到最小。

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推动保障疫情防控、能源供应、交通物流、医疗物资和生活必需品等企业以及其他涉及国计民生的企业复工复产,推动重大项目、重大工程的企业尽早复工复产,同时出台措施尽力帮扶受疫情影响较大企业。在疫情尚未完全解除的情况下,地方政府还需明确复产后的防护措施,在疫情未完全解除的情况下,政府应指导企业对员工进行必要的防护,并为企业提供防护用品充足市场供给。

对一些处于停工半停工状态的生产经营出现困难的小微企业应给予援助,通过有针对性的税收减免、临时性短期融资,为疫情冲击较大行业的困难企业提供周转资金。尤其是对于因疫情冲击而陷入困境的民营企业,要帮助其稳住资金链条、渡过暂时的难关,然后再实现整体复苏与经济逆流而上。在疫情中面临困难的企业,政府要帮助他们软性着陆,比如超大型城市“封城”,大多数商铺关门暂停营业,租金压力不言而喻,政府可以帮助这些企业与房东协调,实现租金部分减免,分阶段渡过难关。再如,尽快恢复生猪、家禽类饲料的供应和物流系统,避免生猪、禽类因饲料供应和销售受阻而大面积扑杀产生新的疫情。

中小企业亟需政策扶持 渡过难关

面对大灾难,一些中小企业仅凭自己的力量,可能很难渡过难关,此时急需国家来拉一把。

在财政政策方面,需要调动紧急资金对重点地区实施财政支持,对相关医疗、医生、护士等一线工作人员给予政府补贴,对相关行业交通运输、旅游、文化餐饮等相关行业提出税收减免,给予企业部分受疫情影响期间受损行业的财政贴息,减轻企业各项税负。同时,对一些困难家庭政府社区要重点帮扶,补贴并保障低收入人群和前期失业人员的生活水平不因疫情受影响,提前防范可能的失业潮引发的社会稳定。

提前做好基建项目储备,加大对交运、教育、医疗等行业的投资,以刺激需求、稳定就业、完善基础设施、提升中国制造竞争力和提高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

在货币政策方面,货币政策需适当宽松,稳定市场信心很重要,鼓励但不强制商业银行对主要疫区湖北下降利率,对受疫情冲击较大的行业信贷支持。金融货币政策应拿出相应应急政策,对家庭,对企业有一些特殊政策出台。

央行3日发布公告称,为对冲公开市场逆回购到期和金融市场资金集中到期等因素的影响,维护疫情防控特殊时期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开展1.2万亿元逆回购操作。因当日有1.05万亿元逆回购到期,央行实现净投放1500亿元,银行体系整体流动性比去年同期多9000亿元。

近期一些地方的政府积极作为,开始采取应对措施。如苏州市人民政府出台了苏“惠”十条,支持中小企业共渡难关。湖州发布应对疫情支持企业健康发展“湖八条”,宁波出台“18条”措施帮扶中小企业渡难关,预计减负超60亿,山东出台20条措施应对疫情支持中小企业平稳健康发展,等等。

中小企业联合自救 积极寻找商机与新的商业模式 

当前,如何自救,渡过危机,是中小企业生死存亡的考验。

第一,中小企业需审时度势地判断疫情对经济与产业的直接影响,消费需求变化、进出口状况等情况,对原有的生产经营计划进行适当调整。企业需极尽全力地降成本,开源节流,保持一定现金流,组织员工达成共识,尽可能降低疫情危机所带来的威胁和损失。比如,疫情对餐饮业的影响不小,现在大家普遍的做法是“化整为零做外卖”,尽可能减少损失。

第二,加强与上下游的联系,联合自救。如山东某礼品集团总部为减少代理商的压力,采取礼盒召回措施,损失由总部和代理商共同承担。在疫情面前,山东餐饮行业舍小家顾大家,积极配合。再如,以餐饮业和商超业自发合作的联合“抗疫”为例,暂时没活干的餐厅员工去急缺人手的商超上班,自2月1日起,暂停营业的云海肴、青年餐厅、西贝莜面村的部分员工将经面试、培训、体检、确认劳务合同后,分别入驻盒马各地门店,参与打包、分拣、上架、餐饮等工作。

第三,有条件的尽量在家办公或者远程办公等,来降低疫情的影响。由于疫情的蔓延,全国多家互联网公司宣布推迟上班时间,多家互联网巨头试行在家办公模式。为了有效隔离和避免交叉感染,需要在主要疫区和特大城市探索灵活办公机制、错峰上下班,发展线上和智能化办公。

第四,积极在疫情中寻找新的商机与商业模式。如医药健康行业,新疫情下,生命科学必然会得到重视,养生保健行业继续保持高昂的增长势头,人们会将收入更多地购买健康保健产品,包括身体和心理健康。

再如,无人配送服务业,送餐机器人能够避免交叉感染,此次疫情隔离中已初试牛刀。随着配送需求的加剧与人力成本的提升,以及一些偏远地区和特殊环境下的末端配送需求难以满足,传统物流的升级已是大势所趋;另一方面,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飞速发展为行业的变革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在企业和资本的一致青睐下, 无人配送正在成为行业发展的全新趋势。

还有,线上项目的兴起。无聊之下,游戏需求率先火了。泛娱乐活动也兴起了,这其中,既包含影、视、音、游等等狭义的娱乐活动,也包含阅读、学习等自我提升,还有各类健康管理项目。可以预见,电商,线上教育,知识付费等线上项目迎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短视频,游戏、电影和新媒体等领域的消费需求增加和商业模式改变,都在带动本行业发展的同时助力了整体经济的回升。

疫情正在改变企业的发展模式,因此要抓住变化、适应变化,顺势而为。短期疫情会对宏观经济带来一定冲击,伴随疫情得以控制和消退,经济将会迎来较为明显的反弹。疫情会加速企业转型和升级的大趋势,能够活下来甚至发展更好的企业必须更加敏捷、精细化和具有创新驱动精神。

周德文 作者系经济学家、民进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浙江民营投资企业联合会会长、上海中和正道集团主席)

责任编辑:企业家日报

猜你喜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