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后,小微企业主的产业取舍与心理暗示

来源: 企业家日报 时间: 2020-03-26 作者: 张璐

新冠病毒爆发,世界摇摆不定。宅在家的两个多月,对于网上泛滥成灾的精神杀马特深有体会。通过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等会发现,大多数人都在坐吃山空,被动抗疫,牺牲很大。日前,全球疫情危机、物质短缺、经济危机叠加,形势比人强,面对残酷的现实,大考的不仅仅是全球的政治领袖人物,也迫使企业家、小微企业主主动的、痛苦的做产业取舍。 

一、通过大事件,站在地缘地理与国家宏观维度来思考自己的产业选择

2020年的头三个月,也许是普通人见证历史最多的时候,在政治、经济、社会……差不多各个领域。我们见证了一场百年不遇的全球疫病大流行,有人说这是1918年所谓的“西班牙流感”爆发后最厉害的一次;在两个星期内全球最富的股市连续4次熔断,而之前的十多年仅有1次;人们争相抛售股票、黄金、不动产等等几乎各类资产,二战后最有权势的央行祭出了“无上限”、“敞开”放水模式。当然,不知道是幸还是不幸,在经济领域,我们将见证罕见的“大衰退”;在政治领域,我们将见证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被进一步撕裂。下列几个大家熟知的事实,给世界带来了巨大不确定性,站在地缘政治与国家宏观高维度,小微企业主们自己更要思考怎样平稳渡过这次大灾难,寻找自己所熟悉产业的再定位,以及与自身人生价值的再次选择。

1、关于美国的那点事儿

除了流感与新冠疫情以外,祸不单行,美股10天4次熔断,史无前例,连巴菲特都不得不感慨,活久见! 就在写文章的时候,美国新的2万亿美元的刺激计划被国会否决,美国见过几番挣扎后,再跌3.04%,把特朗普上任以来的涨幅跌得一干二净。但是,看美国要从它的国家发展史的逻辑来推导,在过去大半个世纪里,美国之所以能够一家独大,不只是因为它利用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机会,也不只是因为它科技最发达武器最先进。如果只是靠这些运气和硬实力,它走不到今天。在二战以后,我们看到的是,马歇尔带着源源不断的美元,帮助欧洲从废墟里重建;麦克阿瑟在日本搞土改,给妇女选举权,利用朝鲜战争的契机、让日本工业再次起飞。几次熔断不能代表什么,更不能幸灾乐祸,特朗普就“中国病毒”48小时的戏剧化表演,更说明互相妥协的艺术无处不在。世界经济是一体化的,或许其中还有其他故事,谁都不能真正看到美联储最后的底牌。只要是资本,就有嗜血的本性,没什么道德可言。欧洲的政客、日本的政客,都明白美国是一个什么角色?这个角色为什么会存在,才能对自己民众有所交代?有了这种交代以后,在欧亚大陆上美国的军事力量才能够延续至今,美元的硬通货地位才能延续至今。如果因为和德国在诺曼底打过仗、占领以后就不给德国人发口罩;如果因为和日本在太平洋上打过仗、接管以后就第一时间拿下天皇,美国过去几十年,能一直稳住自己的地位吗?最后能得到这么多利益吗?不可能。穷尽几届总统之力都摆不平的中东,就是反例。

灾难是对国家治理能力的检验,也是对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测试。美国过去经受了考验,收获了多年的强盛。如今“美国苐一”已显现了美国文明的另一面色。特氏强权这次疫情的应对,完全像皇帝的新衣,大家都看在眼里。前期隔岸观火,投石落井,今天火烧眉毛还不停抹黑甩锅,嫁祸于人。甚至有议员发起索赔,想赖掉万亿国债,甚至发出战争叫嚣。前期,中国经受了严酷考验,今后还有更严酷的大考。中国文明善心善念为重,有袍哥特质,讲究“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当局和精英过去都能忍辱负重,今后也不敢不会轻启争端。现在,口罩、试剂都在发送,但还得看清别人到底想要什么才行。但别人胃口似乎很大,不止是口罩那点事了。有说,全球化不会终结,但是会换一个模式。有人统计,2009-2018年,美国企业累计购买了3.37万亿美元的股票,ETF和共同基金购买了1.64 万亿的股票,而美国家庭和机构分别净出售了6557亿、1.14万亿。也就是说十年来,美股里最大的净买入者是上市公司回购。利润没什么变化,EPS却增长24%,然后股价翻了一倍。网络如此发达,梳理各个渠道的资讯可以发现,疫情期间,美国实实在在没有带头大哥的样子,大哥形象崩 盘的时间正常逻辑会提前很多。

2、关于沙特与俄罗斯的那点石油事儿

沙特、俄罗斯石油战,病毒掩护下的三国杀是突如其来的场景。一切都始于维也纳举行的那次例行会议,或许是早已预设好的阴谋。会后不久,沙特立即对其主要市场大幅降价,并承诺几周内将日产量大幅提高。效果立竿见影,雷霆万钧,风头一时抢过冠状病毒。一夜间,油价下跌三分之一。道琼斯指数下跌逾8%,全球所有市场都被坑得鼻青脸肿,大出血。冠状病毒已经使全球经济陷入瘫痪,在世界卫生组织准备宣布大流行之际,又来一出人为灾难。对需求方来说,沙特降价的最重要的客户是中国,我们也是俄罗斯的最重要买家。早前,俄罗斯若无其事明确表示,哪怕油价每桶25美元,莫斯科也可以撑6至10年的预算缺口。但是,美国的页岩油 行业债务到期的压力很快就将爆发。如果沙特向全球市场大量供应廉价石油,很快将对美国页岩油造成致命打击。只是,正如普京的密友、俄罗斯石油大老板伊戈尔.谢钦所说,“如果你总是向合伙人让步,你就不再是合伙人了。让我们看看在这种情况下,美国页岩勘探的感觉如何。”油价下跌好消息?美国页岩油付出代价。要知道,这可能直接对2020年美国大选造成不小的影响,工人失业,产业衰落,股市下跌,背锅的都是特朗普。

前几天看到一条中国船舶工业协会的新闻,说是我们84艘30万吨级的超级油轮全部开往海湾,一次能运回1.68亿桶石油。这些都是很好的事。如果不是这轮疫情,哪来这么便宜的石油?既然这么便宜,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多搞点回来?我们加满油,踩下油门,诗和远方,就在脚下。谢谢沙特富豪,谢谢战狼普京。即便是对搭乘公交出游的人们来讲,石油价格下降也是好事。同样意味着,可以出更多的门,看更好的景,走更远的路。

3、关于蝗灾带来粮食减产的那点事儿

粮食安全是涉及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稳定的全局性、基础性的重大战略问题,是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这一论断表明中央对我国国情、农情、粮情的深刻把握,也展示了中央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坚定决心。就在世界各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同时,一场日益严峻的沙漠蝗虫危机袭来。联合国专家警告称,预计中东与非洲将有2500万人的粮食安全将受到蝗灾的严重威胁。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3月20日消息,联合国粮农组织(FAO)高级蝗虫预报专家基思·克雷斯曼(Keith Cressman)近日向媒体表示,尽管沙漠蝗虫数目应该会像历史上那样,在可预见的未来减少,但是由于气候变化创造了新的常态,使得沙漠蝗虫种群扩大,中东与非洲2500万人的粮食安全恐因此遭到威胁。他说,由于多处原先干旱的地区近年来气候变得湿润,沙漠蝗虫种群借此扩大,并在植被丰富的地区继续大肆繁衍。2018年5月的极强气旋风暴梅库纳(Mekunu)在沙特阿拉 伯、阿曼和也门之间的沙漠中为沙漠蝗虫创造了理想的繁衍环境。值得注意的是,沙漠蝗虫每天可以吃掉相当于自己质量的新鲜食物。“随着‘梅库纳’消散,就在气候慢慢从湿润转为干燥,沙漠蝗虫繁殖即将结束的时候,第二个气旋风暴‘塞格尔’(Sagar)又来到了这一区域,登陆索马里,此时离‘梅库纳’登陆仅有几天时间。”克雷斯曼说道, “这使气候条件继续对沙漠蝗虫繁衍生息有利,因此它们又繁殖了一代,其数目没有像往年一样增加400倍,而是增加了8000倍。”

据联合国消息,最近共有10个国家出现了大量沙漠蝗虫,分别是肯尼亚、埃塞俄比亚、也门、伊朗、苏丹、厄立特里亚、埃及、沙特阿拉 伯、索马里和阿曼。有说,预计今年粮食减产30%,问题是粮食价格不会按照30%的轨迹来发展,变量太多。全球仍有51个国家约1.24亿人受到急性粮食不安全的影响,同时世界各国抢占粮食市场话语权的竞争更加激烈,欧美等农业强国在农业生物技术领域占据优势地位,正逐步加大对国际粮食市场的掌控。而我国长期粮食供需偏紧的矛盾依然存在。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乡结构变化和食物消费升级,我国粮食需求量不断增加,粮食自给率降低的风险依然存在。今年蝗灾的传导效应,预期会给国际农产品市场不小的波澜,去年猪肉已经大幅度涨了,至今还在高位,现在小猪仔价高的离谱;粮食涨价,带来农产品系列价格上浮已经不是秘密了。

4、关于“新基建”与50万亿项目入库的那点事儿

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短短十天的时间里国家出台四个重大利好政策,相信能够有效提振各行各业,重整旗鼓,再创辉煌。1)为降低社会融资实际成本,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2020年3月16日实施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对达到考核标准的银行定向降准0.5至1个百分点。在此之外,对符合条件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再额外定向降准1个百分点,支持发放普惠金融领域贷款。以上定向降准共释放长期资金5500亿元。中国人民银行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把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搞大水漫灌,兼顾内外平衡,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货币信贷、社会融资规模增长同经济发展相适应,为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2)在严格保护耕地、节约集约用地的前提下,国务院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改革土地管理制度,赋予省级人民政府更大用地自主 权。良好的农村土地流转模式可以实现土地资源配置的市场化。随着土地流转规模提升,土地成为一种较为活跃的资本,粮食产业化经营也将得以促进。3)广州市政府在官网发布《广州市坚决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若干措施的通知》,其中规定,商服类项目不再限定销售对象,二手商服也不再限定转让对象,并且取消了新项目的最小分割单元。它也给其他省区市打开了一扇窗。4)各地出台多项扶植产业的利好政策。

在疫情影响下,基建投资稳增长的重要性再度凸显。为了推动经济复苏,各个地方政府密集公布了2020年重大项目投资计划,一波基建投资已经在路上。《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不完全统计发现,截至3月10日,有25个省区市公布了未来的投资规划,2.2万个项目总投资额达49.6万亿元,其中2020年度计划投资总规模7.6万亿元。1月3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2月21日、3月4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均提到新基建。3 月 4 日,中央政治局常务会议再次强调“要加快 5G 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一般认为,新基建区别于传统的“铁公基”(即铁路、公路、基础设施)项目,是指发力于“科技端”的基础设施建设。新基建主要包括5G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七大板块。其中,“5G”成为各省份稳增长发力的重点之一。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有19个省市的政府工作报告将“推进5G通信网络建设”列入2020年重点工作,其中有6个省市明确规划了2020年新建5G基站的数量,合计超过17.8万个。中国移动提出,计划在2020年底完成30万座5G基站建设目标,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力争前三季度提前完成全年25万座基站的建设目标。

“要着眼当前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复杂性,充分认识加快5G发展的重要性、紧迫性,务实推动5G快速发展。”工信部副部长陈肇雄说。5G建设本身包括芯片、器件、材料、精密加工等硬件以及操作系统、云平台、数据库等软件。5G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关联技术结合,又将带动诸多行业,为很多领域数字化转型奠定基础。据中国信通院预测,预计到2025年,我国5G网络建设投资累计将达到1.2万亿元。未来5年工业企业开展网络化改造投资规模有望达到5000亿元。5G网络建设将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以及各行业应用投资超过3.5万亿元。作为经济的“晴雨表”,资本市场的种种表现无疑是经济活动的投射。连日来,在A股市场上,以5G、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基建”概念股行情火爆。政府及国企主导的投资需求或将成为短期逆周期调节的主要着力点。基于不确定性的影响,短期内外需及内需的增长空间都非常有限,同时农产品价格可能的飙升更加考验老百姓的基本消费走势。根据历史经验,在周期显著走弱期间,政府部门主导的投资增长一直是重要的逆周期调节工具——基建投资与总投资之间的“增速差”与PPI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在需求受到严重冲击时期,国有企业可能也将增加资本支出以促进总需求增长(例如1998年、2008年)。短期内,逆周期调节的需要可能促使政府和国企部门的杠杆率上升,以对冲部分外需冲击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同时,广义政府赤字的大幅扩张也将有助于政府部门的投资增长。虽然“新基建”可能是政府投资的首选项目,但由于“新基建”在总体基建中所占份额较小,政府也将加码部分传统基建、以更有效地支撑总需求。更具体地说,城镇化(包括保障房)和铸造、升级现代城市群相关的偏传统类基建投资也有可能明显加快。

按照中金公司日前预测:近期,新冠疫情迅速在全球扩散升级、并已出现向金融市场“传染”的迹象。鉴于此,我们将2020年中国实际GDP增速预测从此前的6.1%下调至2.6%。由于实际GDP增长在2020年大部分时间都低于潜在增速,预计名义增速将在2020年显著放缓至2.8%。当前形势下,财政与货币政策的逆周期调节力度或将加码,短期“美元荒”过后,人民币可能有升值动力——我们维持2020年底美元兑人民币6.72的预期不变。与中国的经历类似,短期内新冠疫情将对全球的经济活动造成较大冲击。基准情形下,全球经济或将经历2-3个季度较为严重的衰退——短期经济景气度或将为近代史上最为萧条。为阻止疫情扩散,全球主要经济体纷纷进入“封国”状态,跨国商品和服务流通几近停滞。截至3月21日,已有42个国家宣布进入全国紧急状态、这些国家占全球GDP比例达50%(包括中国)。同时,130个国家宣布全国或人口最为集中的地区停学,这些经济体占去年全球GDP的比例达93%。根据中金公司监测的高频指标推算,短期内,疫情对海内外经济活动的冲击、很可能在多个维度大幅超出2008-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时期。

二、通过疫情期间企业现状,站在行业的高度与产业赋能角度来思考自己的产业取舍

从国家政策具体落实层面分析,我们接下来这段时间还有比较多的政策想象空间。比如也许可以适当的扩大中央财政赤字,去减税、去适度降息、去降低高速路收费、去发消费券、去定向扶持一些产业,结合能源成本的下降,来刺激经济复苏;如果这一揽子刺激政策有效,也许就有可能带来资本市场的复苏;资本市场的复苏又会为一些高杠杆高风险部门和产业、提供比如充裕的间接融资空间,为它们托底,比如地方财政和房地产行业;这些领域的风险得到平抑以后,在资本流动防火墙基本搭建成型的条件下,我们甚至可能尝试真正放开汇率,让人民币真正国际起来。从民营企业家与小微企业主角度分析,要做事情先看资金来源。

先看政府能够提供的资金渠道,专项债和政策银行金融债可能成为为基建“加力”的主要来源。去年下半年以来,明确专项债发行用途、提前下达1万亿元专项债额度、允许专项债作为部分重大项目资本金等政策相继出台,意在提振基建投资进而稳增长。近期,相关部门的公开表态也明确释放了这一信号。2月24日,财政部部长助理欧文汉公开表示,要集中使用部分中央部门存量资金,加大转移支付力度,扩大地方专项债发行规模,确保资金要跟着项目走。2月27日,国家发改委基础司司长罗国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加快下达中央预算投资,积极争取金融机构的贷款支持,以及要吸引更多的社会投资参与重大项目建设。3月4日,国家发改委投资司司长欧鸿透露,下一步,为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发改委将会同有关方面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加快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组织地方抓紧准备专项债项目等。 在规模扩大的同时,专项债的发行也在提速。数据显示,截至2月末,全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12230亿元,地方债提前批发行进度已达到66%。中泰证券分析认为,从基建资金结构来看,预算内资金、国内贷款和自筹资金,这三大部分资金占基建资金来源的90%左右。预算内资金的发力主要来自赤字率的上调和调入资金增加;自筹资金中,专项债和政策银行金融债可能成为今年基建发力的主要来源;受益于项目资本金比例的下调,基建领域贷款会有边际改善。具体来看,预算内资金(财政收入+赤字规模+其他净调入资金)规模为 3.4万亿元,自筹资金(专项债、政策银行金融债)为2万亿元,国内贷款约为 3.4万亿元。整体来看,主要的几项资金或比去年增加1.5万亿元,拉动基建投资增速回升至8%。非常时期,新一轮 大规模基建能否承担起稳增长重任?或许,对于中国经济而言,大考才刚刚开始。

再看企业家自己的资金筹措实力,基于对小微企业主们风险控制的无限责任设计,必须知道自己究竟能拿出多少钱?兜底能力有多强?赌徒心态已经不合适了,要守住底线,让自己与家族安全。事实上,选择机会就在眼前,问题是选择什么,放弃什么。你不可能什么都抓在手上,更重要的是要学会放弃与放下。全球大的地缘政治背景与国家的宏观经济环境变化摆在那里,产业重构,与企业重构必须做,不需要再找任何理由来说明。实践证明,每一次历史的大转弯时期,就有人从飞驰的时代列车上摔下来。但每次都有人因此而跨上了时代的快车。但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一个前提,那就是我们和这个世界上的多数群体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在一些突发性事件要谈大市场大趋势的时候,一定要看看历史上是否有同类事件发生。当时的那个时间段内整个社会运行情况是怎样的?这里不是说刻舟求剑,至少你的参考要有依据,再考虑时间纬度来做评估,而不是基于个人想法去推导全中国人民会有和你一样的想法。疫情被迫在家线上办公,疫情之后,线上办公就可以取代实地办公吗?在2003年,我们发生过同样一例类似“黑天鹅”的事件,那就是非典。非典总共持续了大约6个月才算完结。目前新冠病毒会持续多久,官方还没有出准确说法,我们只能以非典疫情作为参考,保守估计6个月,也有说一年时间的。但当时战胜非典疫情之后,经济很快出现反弹,回归到正常水平。假设我们以最保守的视角来看待此次新冠疫情,即假设它最长持续6个月,6个月之后,我们也有理由相信经济会走向正常的发展轨道。

我们身边的确有很多中小企业,中小店铺会因为现金流扛不住而倒闭。但同时,死亡也意味着新生。只要社会回归到正常的运行轨道,人们的消费需求依旧需要释放,你就不用担心资本没有去处。争议的地方在于,疫情过后,人们的消费需求还在不在。目前市面上有两大主流观点,一类观点认为,疫情过后,许多领域会迎来报复性消费。一类观点认为,人们的钱包已经在疫情中被掏空,工作也变得岌岌可危,人们根本不会再有余力去消费。况且此次疫情已经教育了人们现金流和存款的重要性,因此人们会形成更加理智的觉悟,尽可能少的消费。

对于观点一,2003年非典过去之后,第二产业3个月内回归到正常水平,第三产业回血较慢,大概用了6个月时间才回归到正常水平。所谓的报复性消费,不是指你没有面包,饿着肚子了,因此一旦市场上出现面包供给,你就一口气吃下六个、七个面包。而是,你长期吃不到面包,等到面包供给正常时,你一定会去买面包。这个时候,面包市场会出现回弹。总体来说,还是各大产业回归正常水平。市场本身就有自动调节机制,也就是说供需双方总会走向基本平衡。只要人们的需求还在,有需求就意味着有市场。有市场就意味着一定有供给方去满足市场。因此,一部分企业/店铺倒闭了,只要这个行业还存在,市场还存在,就一定有新的企业/店铺来满足这个市场。那么,岗位需求就还在,不用担心自己彻底、永久失业。最困难的人,其实最担心的不是失业,而是怕自己手中的存款、现金流熬不到找到下一份工作。建议,在疫情过去之前,在消费上能省则省,尽可能熬过这段时间。当然,如果你被困在家中什么也做不了,其实可以尝试尝试自媒体,本次疫情直接带动了线上行业的爆发,无论是直播还是自媒体,都迎来了极大利好。人们被困家中,大多数人一天泡在网上的时间是超过10个小时的,当所有人被迫泡在网上,如果你是个内容创作者,无疑,你会更容易获得关注度。当然如果你有能力通过自媒体创造现金流,那就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了。强者看待世界的方式,从来不会只盯着糟糕的部分看,他们总能在糟糕的地方创造生机。

观点二说疫情会掏空人们的钱包,会教育人们省钱,就有失偏颇了。还是参考2003年,非典过后,市场用了3-6个月回血。也就意味着即使是最没有钱的人,也会在3-6个月差不多回归到他正常的收入水平。人类从来都不是可以被教育的动物,因为几千年来人类总是在不断地犯重复的错误。因此,说疫情可以教育人们不去消费的,显然是过于幼稚了。在疫情之中过得很难,也意识到存款的重要性,疫情过后,就不再吃猪肉,不再喝奶茶,服装店打折你就不再买衣服了么?会过上戒掉一切不必要的消费,只吃白水煮青菜么?从人性上来说做不到,从经济数据上反映的情况来看,也的确做不到。因此,即使是最为悲观的餐饮业老板,服装店老板,只要能熬过疫情,也照样会迎来生机。

线上教育,线上办公,线上跑腿业务,自媒体等,按照目前自媒体大号的说法,俨然这些行业已经要颠覆时代,好像凡是从业者都要成为人生赢家了。实际上还是28原则,只有少数人才可以活下来。至于线上办公颠覆办公方式就更扯。线上跑腿业务早已存在,生鲜到家业务也早已经存在,在2年前,上海的叮咚买菜就发展得非常好,同样在2年前,阿里腾讯京东都已经在布局线上生鲜零售到家服务,也就是所谓的新零售。只不过这次疫情原因,会让他们进一步提升流程水平而已。但是,这和你成为人生赢家有什么关系?自媒体,会制造内容的人,会因为疫情有了获得关注度的便利性,完全不懂制造内容的人,即使一天24小时泡在网上也不会因为疫情成为大V。然而,自媒体鸡汤号割韭菜作者,总是以一副自己看透时代的姿态,动辄教你搭上时代的便车,动辄出言“颠覆”、“革命”、“机遇”等。他们意欲所指,也不过是颠覆你的脑袋,让你乖乖交钱而已。要信了,就彻底傻了。

疫情过后,哪些行业会崛起?从来没有一夜崛起的行业。你所看到的崛起,其实都早早有了布局;看到的机遇,其实早早有人为了它做了准备。不迎来崛起,只会回到那个正常的属于你的轨道而已。如果这个世界上真的存在一夜崛起,你只要立马切入就能暴富的行业,会告诉你吗?你会有切入机会吗?

综上,疫情期间,利用线上直播,连续听了30多个各类讲座与各种线上互动,结合自己的体会,想要少投入,又要跟上时代,疫情后小微企业的产业选择做了一个归类,包括但不限于:

【1】微商,电商,短视频,游戏,线上教育,知识付费等线上项目,将遇到空前的发展机遇,乃至会井喷。

【2】无人零售、无人餐饮、无人机配送等高科技行业回强势崛起,未来的服务业里没有服务员。

【3】各种配送平台和上门服务平台,比如蔬菜配送,定制化餐饮配送,清洁/保姆/搬家等各种上门服务。最典型案子就是中石化利用加油站跨界买菜。

【4】线上办公软件,尤其是能够实现个体协同的办公软件,是未来的趋势,工作不再受地理空间限制。

【5】家用办公家具,家用娱乐设备,个体崛起的时代,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人在家里办公,远程办公。

【6】同城物流,跑腿服务等,未来的人会变得越来越懒,越来越独立,越来越不喜欢跟人接触。

【7】私人医生,私人心理医生,以及各种线上咨询服务,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人心理需要抚慰

【8】VR/AR等场景体验类项目,将再次受到关注,再加上5G的成熟,其应用方面会加快进展,虚拟世界,将一步步地变成现实世界。

【9】村社组织、城市社区组织,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其自治能力越强越好。各种能够深入社区的项目,包括乡村,帮助社会进行网格化管理的项目。特别是,乡村五十平方公里范围之内,各种基本生活物质应尽量本地化、自主化,农业以村镇为单位的种子繁育场机会。乡村振兴的重点,要放在未来中心村和未来小镇建设上,把消灾避祸的功能要放在特殊位置,民宿数字经济综合体的机会油然而生。

【10】医药健康,养生保健行业继续保持高昂的增长势头,人们挣的钱更多的用于购买健康,包括身体和心理健康,比如森林医院题材。

疫情后,可以关注这些新的行业:生产的新方式包括信息系统、云办公、纵向整合等;公共新服务包括医院建设、物资储备、社会管理等;消费新习惯包括数字消费、在线教育、私人经济等;科技新产品包括新能源汽车、5G、电子产品等,这些新的行业本身有较强的自下而上产业逻辑,疫情之后可能迎来爆发。当然,具体能够做什么,首要意识就是“背靠大树好乘凉”,自己的认知能力要超过实干能力。不然,自己被卖了,真的还要给别人数钱。更大的命题在于,当新的趋势形成,如果不跟上时代,再优秀的公司终究躲不过被淘汰的命运。

三、小微企业主的自我心理调节与期许

现在网络如此发达,如果有时间,建议少打点游戏,少追点爱豆,多看点书,如果书看不进去、看点纪录片也行。看看这个世界上存在过的那些强者,是因为什么成为了强者。成为强者以后,为了延续强势需要扮演什么样角色?要知道,傻话说得越多,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的伙伴就越少,和对手竞争的时候就越吃亏。我们要做好自己的心理调节,暗示自己,提升自己。

3月17日晚,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举办的“全球金融市场与经济形势分析”网络视频会上说,自己曾经历过多场经济、金融危机。但目前我们所面临的情况是最复杂、最具不确定性的。他认为,2020年的世界经济衰退是个大概率事件。而目前世界民粹主义指数已经达到了二战前的高度,这是一个令人担忧的水平;低油价可能会维持很长时间,带来的全球震荡不可低估。全球贸易增长速度在2008年发生12.3%的巨大下跌之后维持低位,去年只有0.9%的增长。现在看来今年贸易增长将转负,而且幅度很大。

百年一遇的大劫就发生在自己身上,人与人之间大幅度减少了面对面的接触,增加了屏对屏的线上交流。不论达官显贵,还是下里巴人,疫情没有让人有例外,预计大家心里会平衡一点。我们自己要有自己的心理预期。放慢自己的节奏,先活下来再说,尽量做到体面一点。世间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心理问题与精神问题。企业家与小微企业业主们担负的责任更大,问题更大。疫情初期,大家或许不以为然;随着发展,慢慢都惊讶、恐惧到无助转变。本钱本来就不大,举全家之力淘出来一点买卖,现金流突然没了,茫然不知所措。

疫情后,就是一个分水岭:经过两个多月的休整,绝大部人都会变得更加空虚寂寞,乃至于狂躁不安,会出现精神问题,只有一小部分人将会取得质的飞跃。事实上,社会每一次事件,都是一次大洗牌,有的人将下地狱,有的人会上天堂。我们不能简单地用英国、瑞典对待疫情采取“物竞天择”的淘汰法来理解他们的抗疫措施,但企业要生存下来,达尔文主义还是有其道理的。疫情期间都被按了暂停键,不同的人表现对待的企业差异不一样,人的生活能量差异也很明显。分为三种:1)初级的能量,从食物中获取;2)高级的能量,从智慧中获得;3)顶级的能量,从高维中获取。世界真正的高手,都在悄悄吸收高维能量。那么,如何才能吸收高维能量呢?先来看一个问题:一滴水怎么样才能永存?当然是把它放进大海里!人也是这样,让自己彻底融合进万物运转的时空循环当中。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崇尚“天人合一”,对于很多悟道、修行的人来说,打坐、苦思、冥想的本质,就是调整人体的运作状态,使身体的运作秩序将同外界的宇宙天体一致,你就变成了宇宙天体在世上的一个投影,然后做到了忘我、无我。“静心”的本质就是不断提高自己与自然的共融能力,最终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再比如佛家的禅修,禅定让自己的大脑和全部身心细胞处于高度安静的状态,这个时候你的大脑就像超导体一样。你的心就是整个世界,当你充满着欢喜心、慈悲心、包容心的时候,时空的正能量会源源不断流入你的身体;当你正发善心、善愿的时候,瞬间就会得到无限的能量。人一旦到了这个境界,自然的就能产生到敬天爱仁、爱护众生的仁慈,以利他心渡人生。

美国考门夫人创作的散文集《荒漠甘泉》以圣经经文为据,贯穿全书主体的是信心与爱心。其中说:我们总难免站在自己的偏角看事物看问题。这个偏角跟我们的观念模型有关,在底层上跟我们的知识有关,跟知识的产生机制(抽象扭曲)有关。有时间,多读点书,迷惑自然会少一些。疫情会带来一系列变化,比如供应链的重新布局,合理的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结构调整,新技术比如5G、大数据的加速下沉与渗透,政府与公民之间的相互协调,更好的治理模式等等。有很多都是新知识,知识与“摩尔定律”一样,也是需要迭代的,如果知识跟不上,这些发展方向就离自己很远,自然也就失去了机会,被淘汰出局。

更高维度讲,病毒是不分国界的,世界是一个整体。中国、美国、意大利都无法完全隔绝病毒的传播。但我们可以在自己国境内努力去避免、去控制疫情余波的第二次、第三次冲击。关键的是,我们是否能够互相协调与配合。要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来认识,让世界意识到大家会彼此依赖。从疫情中的供应链管理发现,更离不开“世界工厂”的中国。企业家、业主、掌柜们也只有相互协同、背靠背、合伙才有未来。

对了,要明白,我们是同一片海里的浪花,同一棵树上的叶子,是同一个花园里的花朵。还有,同一个绳子上的蚂蚱。好了,也提醒自己,继续教育很重要,多读点书,自然就知道产业的选择机会在哪里了,经历事情多了,心理素质自然也就好了。

作者及单位:赵令,北京龙谷资本创始合伙人/四川天香地权农场主

责任编辑:企业家日报

猜你喜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