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文创的“三脑耦合”假说

来源: 企业家日报 时间: 2021-10-17 作者: 王颖

■李后强

数字文创产业是数字经济的重要内容,是数字技术与文创产业深度融合的创新产物,是产品创新、业态新生、消费模式升级的重要动能,是“老字号”复兴、“新字号”崛起及品牌建设的重要引擎。我们指的“三脑”,就是人的左脑、右脑和电脑,不同于美国学者保罗·麦克里恩的三脑理论。数字文创的本质就是“三脑耦合”作用的视觉艺术,政府的作用体现在人脑中。科学研究表明,二体问题可以精确求解,但三体问题就不能精确求解,甚至会出现混沌、分形、孤波、极限环、吸引子、蝴蝶效应等奇妙的非线性现象。这就是文创的本质。没有“三脑”的非线性复杂作用,就没有高质量的文创产品。

第一、“三脑理论”与人脑分工机理

三脑理论(Triune Brain Theory),也称“脑的三位一体理论”、“三合一脑”,是美国国家精神卫生研究院神经学专家保罗·麦克里恩在1970年提出的理论。三脑理论设想人类颅腔内的脑并非只有一个,而是三个。这三个脑作为人类进化不同阶段的产物,按照出现顺序依次覆盖在已有的脑层之上,这三个脑分别称作视觉脑、情绪脑、爬行脑,对应三种物理脑系统,分别为网状脑系统、情绪脑系统、大脑皮层系统。三脑就像三台互联的生物电脑,各自拥有独立的智能、主体、时空感与记忆。爬行脑位于大脑的最里层,是最古老的一层大脑。这个是我们和其他动物共有的大脑结构。当我们需要迅速反应时,爬行脑非常有用。爬行脑的功能和天赋让我们能迅速对刺激作出反应。当我们的生命或躯体遇到危险时,这种反应的速度非常快,有时甚至比意识还快。情绪脑,包裹在爬行脑的外面,在身体结构上被称为“边缘系统”。 情绪脑与情感、情绪、直觉、安全、哺育、搏斗、逃避等紧密相关,尤其是其中的情感系统更是爱恨分明的,要么喜欢,要么厌恶,根本没有缓冲地段或中间状态,因此,也有人将其称之为诚实的大脑。在恶劣的环境中,几乎所有的动物都是依赖这种简单的“趋利避害”原则,生存才得到保证。视觉脑就是高级脑或理性脑,它几乎将左右脑半球全部囊括在内,因为左右脑由一种进化较新的皮质类型组成,故而也称为新皮质,同时它还包括了一些皮层下的神经元组群。在整个人类大脑中,新皮质,即视觉脑占据了整个脑容量的三分之 二,而其他动物种类虽然也有新皮质,但是相对来说很小,少有甚至没有褶皱,而褶皱意味着新皮质的表面积、复杂度与发达程度。从麦克里恩三脑理论可见,新皮质、视觉脑是文创的主要机构。

我们来看看人类的左脑和右脑的功能区别。

人的左脑主要有语言、概念、数据、分析、逻辑推理方面的能力,管着人类的分析活动,属于理性思维,属于学术脑。

而右脑属于“感性”思维,主要有音乐、绘画、想象、几何空间等功能,属于艺术脑。通常用来发挥情感,或许是一些天马行空的想象都集中在右脑。因此右脑就像是个具有艺术性的创造大师。在记忆方面,右脑也比左脑厉害,有着过目不忘的本领。

再从听觉上比较,左脑是是听些动物的叫声,而右脑是优雅的音乐。在感觉方面,左脑就像是个人工素材,而右脑却像是天然的素材,也更为复杂。左脑看到的都是字母数字,而右脑所见识到的是自然风景,也更为复杂。可见,从大脑内部看,数字文创是左脑与右脑相互作用的产物。电脑即计算机只是实现的手段和路径。

第二 文创的量子假说与计算机图形学

人造的东西是文化,包括精神和物质,可见文化就是人脑与工具互动的结果。微观地看,世界的本质是能量(energy),物质、能量、时间、空间是统一的并且是量子化的,因此数字文创也是量子化产业,国际上高度重视量子产业。量子就是发生运动的不可再分的基本单元。能量简称“能”,质量的时空分布可能变化程度的度量,用来表征物理系统做功的本领。现代物理学已明确了质量与能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即爱因斯坦的质能关系式:E=MC²。能量的单位与功的单位相同,在国际单位制中是焦耳(J)。按照物质的不同运动形式分类,能量可分为核能、机械能、化学能、内能(热能)、电能、辐射能、光能、生物能等。这些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通过物理效应或化学反应而相互转化 。各种场也具有能量。能量的辐射是量子化的,量子(quantum)是现代物理的重要概念。即一个物理量如果存在最小的不可分割的基本单位,则这个物理量是量子化的,并把最小的基本单位称为量子。量子一词来自拉丁语quantus,意为“有多少”,代表“相当数量的某物质”,它最早是由德国物理学家M·普朗克在1900年提出的。他假设黑体辐射中的辐射能量是不连续的,只能取能量基本单位的整数倍,从而很好地解释了黑体辐射的实验现象。后来的研究表明,不但能量表现出这种不连续的分离化性质,其他物理量诸如角动量、自旋、电荷甚至空间、时间等也都表现出这种不连续的量子化现象,因为世界的本质是能量、超弦,一种运动,一曲“交响乐”。这与以牛顿力学为代表的经典物理有根本的区别。量子化现象主要表现在微观物理世界。描写微观物理世界的物理理论是量子力学。绝大多数物理学家将量子力学视为理解和描述自然的基本理论。量子引发的世界变革,目前无法估量。中国政府高度重视量子科技,要求大力发展量子产业,特别是量子通信、量子计算。

人脑的思维是量子化现象,电脑的运行是量子化现象,因此“三脑耦合”也是量子化机理。数字文创产业是现代信息技术与文化创意产业深度融合而产生的一种新经济形态,和传统文化创意产业以实体为载体进行艺术创作不同,数字文创是以CG(Computer Graphics即计算机图形)等现代数字技术为主要技术工具,强调依靠团队或个人通过技术、创意和产业化的方式进行数字内容开发、视觉设计、策划和创意服务等,是典型的量子产业,是深度的思维产物。目前数字创意产业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会展领域、虚拟现实领域等、产品可视化领域。计算机图形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就是研究如何在计算机中表示图形、以及利用计算机进行图形的计算、处理和显示的相关原理与算法。图形通常由点、线、面、体等几何元素和灰度、色彩、线型、线宽等非几何属性组成。计算机图形学一个主要的目的就是要利用计算机产生令人赏心悦目的真实感图形。为此,必须建立图形所描述的场景的几何表示,再用某种光照模型,计算在假想的光源、纹理、材质属性下的光照明效果。所以计算机图形学与另一门学科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有着密切的关系。事实上,图形学也把可以表示几何场景的曲线曲面造型技术和实体造型技术作为其主要的研究内容。同时,真实感图形计算的结果是以数字图像的方式提供的,计算机图形学也就和图像处理有着密切的关系。计算机图形学的研究内容非常广泛,如图形硬件、图形标准、图形交互技术、光栅图形生成算法、曲线曲面造型、实体造型、真实感图形计算与显示算法,以及科学计算可视化、计算机动画、自然景物仿真、虚拟现实等。CG游戏软件即电子游戏开始于美国,日本的软件使之风靡世界。在日本,CG通常指的是数码化的作品,内容是从纯艺术创作到广告设计,可以是二维三维、静止或动画(movie),从自由创作、服装设计、工业设计、电视广告(CM)到网页设计,可谓包罗万象。广义的还包括DIP和CAD,随着CG的概念扩大,由CG和虚拟真实技术制作的媒体文化,都可以归于CG范畴,它们已经形成一个可观的经济产业。

第三 “三脑耦合”与数字文创定律

我国在数字文化产业领域,已跃上潮头,跻身世界前列。既要勇于创新,又要谨慎前行。既要讲社会效益,更要推动产业价值和文化价值的良性互动。

宏观地看,数字文创就是“科技+文化”或者“电脑+人脑”的复杂系统。数字文创产业=计算机图形学+创新思想+市场运作+金融支持+网路。表现是人的创意,核心在大脑,关键在电脑。

人的左脑和右脑之间有内部的相互协同作用,二者团结起来又与外部的人造电脑发生交互作用,情况就会复杂化,创造出无穷的奇迹。政府的作用,表面看是外部,实际上也是集中在人的大脑。数字文创充分利用0和1技术,在人脑的左右刺激下生成奇妙图像,最后出现在电脑屏幕上,这是一个三脑耦合的过程。可以总结几个规律:

第一定律:“三脑”生万物原理——人的左脑、右脑和电脑的三体作用可以产生多样性和复杂性,甚至出现无穷多种奇异现象如混沌、分形、极限环等,这是文创的基础。

第二定律:产业测不准原理——基于二进制0和1的数字技术对文创产业的冲击不可预测,我们只能知道技术会越来越先进但不知道对产业影响深度有多大,类似量子力学海森堡测不准原理。

第三定律:蝴蝶效应原理——就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的特征,我们对数字文创产业把握的丝毫失误就可能带来几个量级落后,必须高度警惕。

第四定律:光电效应原理——对于数字文创产业只要政府的政策光照达到一定能量就会产生经济流量,类似爱因斯坦获诺贝尔奖的光电效应定律。

第五定律:爱迪生灵感原理——爱迪生曾说“天才是99%的汗水加1%的灵感”,“但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更重要”,文创的关键是1%灵感。

第六定律:内在随机性原理——任何确定性的经典文化系统内部都存在不确定性即混沌性、创生性,主要是因为人的意识和博弈,但满足KAM定理,这对激活历史文化名城特别是传统文化有重要启示。

总之,数字文创产业是非线性复杂系统,其中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和无穷的可能性。关键是我们的政策措施要积极主动,精准有力。数字文创是目前最为热门的产业和领域,其引起的文化变革深度和广度还难于准确预测。

国家要求以数字技术和先进理念推动文化创意与创新设计等产业加快发展,促进文化科技深度融合、相关产业相互渗透。传统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也是一个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重要标签。但要想让这些宝贵的传统文化重新活起来,进入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去做。活化的关键在于创新。数字文创逐渐深入城市肌理,不仅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更参与城市形象和城市精神的重新诠释与塑造。数字文化产业是未来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板块,发展很快。相比传统文化产业,数字文化产业对文化资源的依赖性小,主要依靠科技力量、创意人群和创意环境等,使很多城市摆脱了“资源诅咒”。这是许多城市将数字文化产业作为主要发展方向的原因。而在引入数字文化产业之后,原有的城市文创竞争格局正在被打破。目前就是要把城市文化要素转变成生产力、引领力、引导力,用数字化的文化内容生产进行呼应、呈现和传播。当然,数字文创之路并非平坦。数字生产首先就要颠覆传统文化创作。通过全民创意、创作联动等新方式,挖掘优秀文化资源,激发文化创意,适应互联网传播特点,创作优质、多样、个性化的数字创意内容产品。优先发展现代新兴文化业态,推动文创与科技、金融城市的深度融合,构建以文旅、文博、音乐、设计、动漫、影视、传媒等重点的现代文创产业体系。

以互联网文化为代表的数字文创产业快速崛起,是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典型特征。如2016年、2017年,以“互联网+”为主要形式的文化信息传输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超过30%。更为重要的是,数字文创提供了新的发展模式和路径:具有创新性、引领性、低消耗、可持续的鲜明特点,以及转方式、调结构、促消费、扩就业的独特作用。而从全球视角看,从1969年互联网出现到2010年移动互联网发展再到如今智能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机交互、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革新为数字创意产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先决条件,这使数字文创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最终组成部分。数字文创产业发展的基础毫无疑问是文化企业。企业发展了,文化产业才有发展,企业竞争力提升了,城市文化产业竞争力才会提升。

数字文创产业具有较高的人才壁垒、品牌壁垒、技术壁垒、规模壁垒等行业门槛。要拥有具备长期从业经验和深刻理解视觉策划、创意设计的人才和高素质管理人,这是确保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核心要素。拥有客户认可的品牌和技术,拥有较大的规模性研发、设计平台,整体上为企业在行业中站稳脚跟提供重要支持

虚拟现实等数字创意技术的不断进步推动行业持续发展。广义的虚拟现实内容丰富,包括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混合现实等领域,并且具备较强的沉浸性、交互性、构想性特征,不断提升视听体验,提高客户满意度。并且,伴随着国内智能手机用户规模持续增长,以及国内VR相关硬件产品的稳步增长势头,未来数字创意产业在虚拟现实领域具备较好的成长空间。在产品可视化领域,一方面,在建筑产品可视化领域,建筑行业规模逐年稳步提升为数字创意产业保持较快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持。另一方面,在非建筑产品可视化领域,目前数字创意产品涉及的行业范围广泛,包括消费品、电子产品、医疗健康、装备制造业(汽车、轮船、飞机、机械零部件)等领域,市场需求较大。VR成为新的增长点,潜力巨大,成为投资方趋之若鹜的“小鲜肉”。国内经济平稳快速增长为数字文创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第四 四川数字文创的探索

四川历来重视数字文创产业发展,并且形成了突出优势和成功方略。2021年1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印发了《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 (四川)建设工作方案》。要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数据要素高效流通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驱动,以推动数字产业集聚发展和产业数字化融合为重点,以集聚高端人才和培育市场主体为引领,加快数字技术创新赋能实体经济,开展超大城市智慧治理,加强数字经济开放合作,探索建立与数字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政策法规、公共服务、产业生态和技术创新体系,推动形成更多在全国具有引领性、示范性的试验成果,加速促进经济社会各领域数字化转型,着力打造数字经济新增长极。确定的主要目标是,力争通过3年努力,初步构建与数字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政策体系和制度环境,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取得显著成效,数字经济对我省地区生产总值(GDP)贡献率大幅提升。到2022 年,全省数字经济规模超过2 万亿元、占 GDP 比重达到40%。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迈上新台阶。 全省5G基站达到12万个,5G网络实现县级以上城区全覆盖,卫星遥感基本具备全球卫星影像服务能力,北斗导航实现城市亚米级定位和位置服务,在用数据中心机架数达到15万个,设备联网数量达到1000万台。

数字产业发展取得新突破。 在“芯屏端软智网”等领域建设10个左右产业示范园区或产业集群,在智能制造、数字康养、智慧文旅、智慧医疗等领域打造5个以上典型案例,培育3—5家数字经济产业生态主导型企业和一批高成长创新型企业。

数字治理能力得到新提升。 成都市初步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区域带动力的新型智慧城市,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超大城市智慧治理模式。 打造5个左右省级数字经济发展先导示范区,开展一批数字乡村示范。

数字开放合作形成新局面。 成渝地区数字双城经济圈加快构建,实现数字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积极融入“数字丝绸之路”合作,打造数字西部陆海新通道,数字经济国际和区域合作取得积极成效。

根据全省数字经济发展实际,重点依托成都市、7个区域中心城市和部分基础较好的地区开展先行先试,形成“1+7”的发展大格局,带动全省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为全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探索经验和路径。成都市是创新发展试验的核心区域,要提高数字赋能城市治理能力,开展超大城市智慧治理,大力发展具有先导性、颠覆性、带动性的数字经济“硬核科技”,加快建设新型基础设施,探索数字产业集聚发展模式,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强数字经济交流合作,辐射带动其他市(州)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泸州、德阳、绵阳、乐山、南充、宜宾、达州等区域中心城市,以及自贡、遂宁、内江、广安、雅安、眉山等数字经济基础较好的城市,是创新发展试验的重要区域,要围绕试验任务先行先试,加快数字化转型发展。 其他市(州)结合发展基础、产业特色、要素资源等实际,选择若干领域进行试验。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数字产业园和集聚区、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产业互联网平台、公共服务型平台等,是创新发展试验的重要载体,要创新组织方式,推进平台叠加、政策叠加,打造有形抓手、无形边界、立体互动的创新试验载体,为高质量完成试验任务提供有力支撑。全面推动通信网络提档升级。 加快建设5G和光纤超宽带“双千兆”网络,积极推行“微基站+智慧杆塔”“5G+Wi-Fi6”等新型网络部署方式,推进5G独立组网(SA)建设,率先在交通枢纽、产业园区、热门景区、核心商圈等区域实现深度覆盖。 加快推进跨行业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合作建设,支持成都、自贡、泸州、绵阳、遂宁、乐山、达州、眉山等市开展试点。 推进物联网泛在感知设施部署,依托成都、泸州等市推动窄带物联网(NB-IoT)与5G协同发展,加快智能停车场、智能仓储、综合管廊等集成载体建设,推动“魔方”等物联网聚合平台建设应用。 探索建立车联网和车路协同试验、测试、认证标准,鼓励开展车路协同试点示范。

大力推动算力基础设施集约共享。 探索跨区域共建共享机制和模式,打造算力应用生态,夯实现代产业发展数字底座。 创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国家枢纽节点,推动实施先进数据中心示范工程。 在医疗健康、综合交通、能源环境、文化旅游、社会保障、知识产权、科学、应急等领域,统筹布局建设智能、先进、绿色的公共性基础性数据中心。 加快建设成都超算中心,推动构建基于鲲鹏及昇腾、海光芯片的多架构、分布式智能算力支持体系,积极争取纳入国家超算中心体系布局。 实施“星河”智能卫星互联网建设工程,建设天基卫星互联网、地基运控网、卫星网络应用服务平台。 打造通导遥一体化空间信息大数据中心,拓展高分卫星应用,谋划建设航天装备及卫星应用产业基地。 着力开展天空地多网络融合、太赫兹器件与系统等6G关键技术攻关,推动建设6G通信试验场,争取在基础研究、标准规范、创新应用等方面取得突破。依托成都、绵阳、泸州、内江等市建设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北斗时空服务平台、国家北斗导航位置服务数据中心四川分中心,实现时空数据资源融合共享,提供亚米级导航定位和位置服务,打造国内领先的北斗应用基础设施。

支持成都市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区域带动力的新型智慧城市。加快建设成都市智慧治理中心,打造“城市大脑”和“政务中枢”,推动实现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社会诉求“一键回应”、生活服务“一码通城”、风险防控“一体联动”,探索建立新型智慧城市标准和规范体系,形成超大城市智慧治理模式。 协同推动成德眉资同城化数字治理,促进信息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推动“天府市民云”等公共服务平台互认互通,探索建设数字都市圈。

全面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完善省级政务云、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等支撑平台和基础数据资源库,拓展公共基础类应用。 打造“天府通办”四川政务服务品牌,推动建设市(州)分站点,推动打通全省政务服务办理系统,提升全省统一网络理政服务效能。整合政务服务移动端应用,推进高频事项“掌上办”。 推动网上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充分利用社会平台拓展办事渠道,实现政务服务“就近办”。 建设四川省大数据资源中心,推动数据资源高效流动。 推动政企合作,在城市管理、文化旅游、医疗健康等领域探索开展政务数据资源创新应用。 支持德阳、绵阳、泸州、乐山、自贡等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积极推进数字乡村治理。 实施数字乡村建设试点示范工程,因地制宜发展“互联网+”特色产业。 促进数字技术在乡村文脉保护传承、最美古镇古村落创建中的应用。 推进“数字农房”建设,探索“互联网+设计下乡”农房设计服务新模式。 建设智慧化灌区和智能电网,推进农村大数据平台和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大数据建设,促进北斗卫星、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在农业生产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中的应用。 持续推动电信普遍服务、智慧广电网络建设,推广“雪亮工程”“慧眼工程”试点经验,推动民族语言音视频技术研发应用。

加快建设国家集成电路“芯火”双创基地、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成都鲲鹏生态基地,实施绵阳鲲鹏生态长虹天宫系统应用示范工程。 支持成都、绵阳、遂宁、南充等地协同打造国内领先的集成电路产业基地。支持成都、绵阳、眉山协同发展新型显示制造业,打造高端柔性显示产业基地。加快建设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天府无线通信谷等5G应用示范载体。加快推动人工智能领域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创新,建设脑科学与类脑智能研究院、人工智能产业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引进培育一批人工智能领军企业和服务型企业,重点研发智能装备、智能机器人、无人机等一批标志性战略产品,推进人工智能企业集群集聚。 推进智慧医疗和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示范,建设全民健康信息平台,鼓励“智能终端+就医”“人工智能+医疗器械”等创新。 加快建设成都武侯区国家智慧教育示范区,培育省级智慧教育示范区。 支持成都市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加快建设天府新区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依托在川高校、院所和企业,加强基础和创新应用研究,加快建设区块链产业创新中心。 加快推动“蜀信链”区块链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在政府治理、金融科技、产品溯源、医疗健康、物流仓储、知识产权等领域开展区块链创新应用,打造若干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区块链应用场景。 支持成都市开展数字货币试点。

加快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催生融合发展新业态新模式。 加快发展“互联网+先进制造业”。争创成渝地区国家级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做大做强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成都)综合节点,加快建设行业二级节点,开展工业互联网网络化改造、标识解析集成创新应用试点示范。支持成都、自贡、德阳、泸州、宜宾、攀枝花等打造工业互联网产业示范基地和智能制造示范园区,开展先进制造与数字经济融合示范。

加快发展数字农业。推动物联网、地理信息系统(GIS)、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以现代农业园区为重点开展数字农业试点、智能农机应用示范,建设覆盖种养殖的数字农业试点县。 依托龙头企业开展数字养殖全产业链示范。 推动郫县豆瓣、眉山泡菜等特色食品产业数字化转型,利用大数据实现“以产定销”到“以销定产”转变。 加快推动川猪、川茶、川酒等优势农产品全产业链数据资源整合,打造数字化生产线,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大力发展数字消费新业态新模式。 推动线上线下消费高效融合,鼓励发展直播电商、智慧商超、智能体验中心等新场景,社区电商、社群电商等新模式,生鲜电商、门店到家等新业态。打造穿戴产品、机器人等智能化、体验式、个性化应用场景。 鼓励发展互联网医疗服务,培育完善在线问诊、在线购药等健康消费模式。加快数字化转型与“出海”,推进“蓉欧+”数字化创新应用,推广“中欧e单通”跨境区块链平台。

加快“智游天府”文旅公共服务平台推广应用,培育数字文旅发展新模式。 高水平打造一批智慧旅游城市和三星堆、九寨沟、卧龙、乐山大佛、稻城亚丁等智慧景区。在攀西地区开展数字康养示范,打通家庭社区、医疗机构、健康服务机构数据,实现本地和远程互动的数字康养个性化服务。建设一批数字文化馆、数字博物馆、数字图书馆、数字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推动文物数字化,打造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科技旅游示范基地等。 依托2021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开展数字赛事创新。 支持成都市发展“电竞+”产业,构建数字文创产业体系。

推动成渝地区深度合作。协同共建数字双城经济圈,加快推动数字经济开放合作。 加快推动成渝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数据资源高效流通、数字产业协同互补,共同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联合打造数字经济发展新高地。 推动5G、人工智能、区块链、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共同争取国家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等试点。 推动实现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国家枢纽节点成渝功能对等、数据互通,构建成渝地区数据共享开放和业务协同机制。共同探索超大城市智慧治理模式,推动公共服务互联互通。 推动建设数字资产交易中心。

积极开展跨区域融合协作。 深入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数据直连合作,探索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数据互通路径,积极参与数字经济国际合作和标准规则制定,共同推动“数字丝绸之路”建设。 依托西部(四川)物流大数据中心,打造四川现代全球物贸综合服务平台,打造“一带一路”智慧国际区域物流基地。举办天府数字经济论坛、中国数字经济投融资机构四川行等高端交流活动,以会展集聚带动数字经济产业发展。

持续优化创新创业环境。 面向数字经济新型场景应用、数据标注等新兴领域,探索建立新业态成长型企业名录,及时推动解决企业面临的堵点和政策诉求。 支持互联网企业共享经济平台建立各类共享用工平台和增值应用开发平台,鼓励数字化生产资料共享。 建立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和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机制,探索建设知识产权新经济示范园区。 支持成都市完善城市机会清单发布机制,在其他有条件的市(州)探索建立城市机会清单发布机制。

建设数字信用监管体系。 制定完善信用信息管理和开放应用的规章办法,加快推动全省各级各部门信用数据共享,逐步实现跨区域、跨部门、跨行业个人诚信评价结果互通互认。 加强互联网平台治理,推动构建基于信用积分的多元协同治理体系和触发式监管机制,探索共享经济、平台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的分类监管制度。 积极培育信用产品应用市场,推广本地信用评价产品应用。

开展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点。 建设省级数字经济发展先导示范区,聚焦智能制造、数字康养、智慧医疗、数字金融、智能建造等特色优势领域开展试点示范。 鼓励探索产业发展要素集聚创新、新技术新设施试验验证的政策机制。 鼓励川南地区一体化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建设长江经济带生态环保、西部陆海新通道大数据等应用平台。在成都、绵阳、德阳、乐山、内江、自贡等地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及成都天府软件园、崇州新型工业示范基地(大数据)、泸州云溪数字经济产业园、雅安川西大数据产业园等特色产业园区,推进数字产业创新集聚。 四川省政府要求,建立试验区建设工作协调机制,统筹研究重大事项,协调解决重大问题。经济和信息化厅、省大数据中心等单位负责数字经济相关领域创新发展试验,各市(州)人民政府作为推进试验区建设的实施主体,具体推动各项试验任务的落地落实。研究制定具有竞争力的数字经济人才招引政策,支持成都完善“蓉城人才绿卡”制度,吸引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来川创新创业。 支持在川高等院校设置数字经济相关专业,与数字经济领域企业联合办学。加大数字经济领域人才培训力度,大力发展“互联网+”教学和技能培训,推广微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教学培训模式。对数字经济领域重点项目提供土地、电价等要素支持,加大起步支持力度。 统筹安排科技创新、工业发展等专项资金支持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实施创新企业阶梯培育计划,支持数字经济领域企业上市,对培育名单内中小企业债权融资、上市或挂牌,按照相关规定给予支持。 支持新经济天使投资等各类基金对数字经济领域企业进行投资。 探索发行专项债券支持数字经济发展。推动建设数字经济发展综合信息平台、数字经济创新展示中心,切实做好氛围营造和宣传推广工作。

第五 数字文创的“成都经验”和“武侯路径”

四川数字文创的重镇在成都,武侯区是天然的基地。成都有人才、有文化、有环境、有设备硬件。数字文创的实质是科技赋能、数字赋能。企业是主体,政府引导,金融支持,要有奇人、异人、怪人,就是要有奇思妙想之人。这些奇人完全不管现实社会的评价,只管自己创造。计算机软件设计要有高人、神童。这是年轻人的产业、是奇人的产业、是高智商的产业、高门槛的产业。起点平等的产业,是重塑城市形象的产业、是冲刷传统的产业,是伤害无知的产业。具有量子特征的产业。满足测不准原理。坐标与速度、位置与产量,不可同时侧准。具有相对论效应,速度越快,距离越短、时间越长,引力波越大。

中央多次强调,要部署“未来产业”。未来产业格局取决于政府、资本、企业家、消费者等的耦合联动。数字经济、数字文创就是未来产业,核心在三脑耦合。早在2006年,成都市就在国内首次将数字娱乐产业规划为地方支柱产业,并订立地方法规、成立扶持基金,打造“中国数字娱乐第一城”。 到2016年,高新区聚集游戏企业300余家,从业人员约1.3万人;其中,51家规模以上游戏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20.5亿元,同比增长43.5%。2018年初,成都又发布了《建设西部文创中心行动计划(2017-2022年)》和《成都市促进西部文创中心建设若干政策》。根据规划,成都强调文创与科技、产业的融合,计划打造文创新经济,培育一批“独角兽”“瞪羚”企业。

成都与腾讯集团合作,发展“新文创和智慧城市”,助力成都世界文化名城建设。落地天府长岛文创中心的腾讯新文创总部项目,总投资达50亿元,是腾讯在全国范围设立的首个功能型总部。腾讯集团希望以IP构建为核心,打造出更多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中国文化符号,进而推动中国数字文创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作为中国内地历史最悠久的电子工业基地,加之政策环境,成都正在成为中国最重要的数字文创中心之一。腾讯动漫将发挥全国最大的互联网动漫平台的力量,培育挖掘成都地方的优质动漫内容创作人才,推动更多西南地区动漫相关创作资源逐渐往成都聚合。数字文创不仅为成都世界文化名城的建设贡献更大的力量,也能打造出更多真正有社会影响力、有国际影响力的成都特色文化符号。成都培育发展动漫、游戏等新型数字文化产业的优势集中体现在:建立了良性发展的数字文化产业生态系统,包括:海量历史文化遗产为数字文创提供了丰富的内容支撑;重视数字文化产业发展,出台多项政策大力扶持、引导;发展数字文化产业人才培育的高等院校密集,出台多项政策为数字文创业人才的引进、留驻提供坚实保障。成都创造了“三快奇迹”,人口增长快、经济发展快、环境改善快,并且保持了可持续的良好势头,已经进入快道超车阶段,预计会超越沿海城市,因为成都是西部唯一的超特大城市,12个省市“众星捧月”,没有竞争对手。数字文创发展的“成都经验”“成都模式”已经成型。

目前挑战主要表现在:亟需加大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科技在文化产业的布局,以场景示范来带动数字文化产业、新型文化产业的创新,实现“文化IP+应用场景+消费体验”一体化发展等。

我们必须解放思想,大胆创造。如果世界上存在某个限制,那这个限制肯定是想象力不够的限制。如果世界上存在某个难题,那这个难题一定是心结没有解开。“过去未去、未来已来”,未来已经加快入侵现实。我们所处的时代奇迹层出不穷,有许多“大问题”“真问题”,必须当好时代的瞭望者、眺望者,当好问题的攻坚手、破解手。预测未来的最好方式是创造未来,创造未来的强大力量是思想和战略。武侯经济总量在成都排前5位(人均第8位),但区位和资源独特,三水环抱,潜力待发,可以在“未来产业”上走在全市前列。“未来产业”是新引擎、新动能,具有群体性、融合性、标志性、颠覆性等技术特点,数字经济、新材料、生命健康、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等是重点瞄准的关键方向,以人为本,跨界融通、爆发式增长(核爆局面)、实体经济,依靠技术驱动、创新驱动、用户驱动、协同驱动。2020年常住人口为120万人,土地面积75.36平方公里,城镇化率100%。 地区生产总值(GDP)1232.3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0.001:14.870:85.130。第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2.3%和67.7%。全年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722.7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58.6%。武侯区第一产业2020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4万元。全国百强区武侯区第18位,武侯应该是成都“三快发展”的助推器、新引擎,因此,主要工作是“新旧动能转换、运行机制重构、城市片区更新”。对标是国际都市区、世界级城市范儿,就是按照国际大都市的社区标准来设计,按照世界城市的发展能级来建设,推出“武侯路径”。

武侯土地资源有限,但文化资源富集、人才资源丰厚,数字文创动力巨大,必须深度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牢固树立“密度、强度、精度”意识。在提高单位面积产出上、加大投入强度上、提升产业精度上大做文章,全面提升发展能级和综合竞争力。 “立足武侯、超越武侯”,建设文创武侯、科技武侯、时尚武侯、生态武侯、人才武侯。发展“有根产业”、推进无限创造;多做有情服务,消除无效劳动。

一是在空间上由二维向三维拓展。平面(二维)资源要高效利用,立体(三维)资源要创新开发,注重Z轴资源深度发掘(地下、空中),整合优化土地资源,推进旧城老街改造提升,保留文化基因,留出生态空间。做优做强人民南路、武侯红牌楼、川大川音等片区。

二是在动力上由物质向智力拓展。武侯物质资源有限,但创新资源无限,数字文创产业是最佳选择。把人作为发展的核心要素,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武侯要成为成都新的动力源和增长极。

三是在产业上由三产向六产拓展。在互联网、超算突破、航天航空、核能民用的时代,可以大力发展高次产业,比如第四、第五、第六次产业。第四次产业就是第一与第三产业组合1+3=4(比如农业旅游),第五次产业就是把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组合2+3=5,第六次产业就是2x3=6,1+2+3=6。乘积就是融合,组合就是相加。比如制造业数字化、人文化、旅游化,服务业科技化,农产品的无土栽培、按需定制工业生产等。我们曾经提出九次产业理论,在实践中产生了积极意义。武侯区应该发展工业尤其是高端制造业,把数字技术纳入其中。第三产业是武侯的优势,必须数字化、高端化、科技化,不能长期停留在低附加值的传统餐饮和商贸上。在成都的“三城三都”建设中,武侯至少占有文创、旅游、美食、音乐等4个优势。武侯还应该在新材料、人工智能、生命健康以及总部经济、金融产业、城市旅游、时尚消费、夜间经济、生态价值转化等方面加大力度,突出数字技术支撑,推动数字经济尤其是数字文创再上新台阶。

(本文系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成都市社科联主席、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后强于2021年10月15日在“创新世界、梦想成都——首届中国数字文创产业发展论坛”上的发言)

责任编辑:企业家日报

猜你喜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