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林53号”油茶,自从有了“名”就出了名

来源: 企业家日报 时间: 2019-09-27 作者: 杨艳

本报记者 马爱平

    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前往河南省光山县考察调研脱贫攻坚工作成效时,专门察看了当地的司马光油茶园。一时间,“总书记看油茶”的这张照片,瞬间火遍了朋友圈。

    回忆起总书记到自己油茶园调研的情景,陈世法依旧激动不已。“我下半辈子只干一件事,那就是种好油茶树,让更多老区群众过上好日子。”他说。

    “与众不同”的油茶树

    总书记看的这棵油茶有名字吗?

    是的,油茶是有“名”的。

    “长林53号”!

    国家油茶科学中心首席专家、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研究员姚小华一眼就看出了这棵油茶的“与众不同”。

    “树冠松散、枝条粗、叶片大、果实呈葫芦形是‘长林53号’的典型特征。”姚小华说,经过科学试验和生产性栽培实验,目前在光山主要推广种植的油茶品种组合还有2个。其中,“长林4号”树冠是圆头形、枝叶密集、果呈长橄榄形、有钝果尖;“长林18号”虽然树冠也是圆头形,但枝叶一般中等密度、果实呈红色、圆球形。

    “树冠、外形的差异虽然也会影响到油茶的结实率,但在光山选择种植‘长林’系列油茶品种可不是件简单的事。”姚小华说,考虑油茶苗生长的同时要考虑授粉,这是丰产结果的前提。

    光山属于北部产区,气温低,低温来得也早,而油茶“长林”系列良种相对于其他系列花期较早,是避寒栽培的好材料,所以当时试验就采用这个系列品种作为研究材料。

    “经过这十几年的栽培推广,结果也证实了当初这一选择是正确的。”姚小华说。

    油茶好不好,良种是关键。

    在我国油茶品种选育研究过程中,“长林”系列品种选育推出的时间较晚,但和其他品种相比,“长林”系列具有总体产量高的特性,具体表现在产果量大,含油率、出油率高,果皮薄等优良性状上。此外,“长林”系列还具有较高的抗病特性,在雨、热同季的亚热带地区具有很大发展潜力。

    自从“长林”系列品种研发出来后,姚小华团队就开始对该品种进行系统研究,初步提出了大区域优良品种,并在丰产性、稳产性、抗病性等方面进行指标排序,淘汰不良品种,使应用于生产中的良种得到精品化提升。

    “在2018年全国测产中,安徽潜山的‘长林’良种样方产量达到1100公斤以上,为全国最高产量水平。”姚小华说。

    科技让油茶“火”了

    光山油茶产业发展之路并不一帆风顺。

    十几年前,全国掀起油茶产业热潮,各地纷纷上马油茶,光山也不例外,随即印发了《关于大力发展油茶产业的决定》。

    但由于缺少油茶良种和配套的栽培管理技术,光山油茶产业计划在最初的2007年和2008年里都宣告失败。

    为了找到油茶产业发展的突破口,光山县委、县政府找到了姚小华的油茶研究团队,希望科技能给光山油茶产业注入新的动力。

    “当时如果按照正常的接种、引种程序,采用从小苗开始试验的方式,要在7—8年或更久才能出现试验结果。这和光山已经发布的生产计划不相符,也会造成较大损失。”姚小华回忆。

    姚小华作出大胆尝试,采用大树试验获取参考依据,同时进行小苗试验跟进。试验采取了10个品种1000株大树移植试验。

    很快便表现出了结果,有几个品种结果累累,为品种选择提供了参考,加上小苗适应试验,姚小华初步确定以“长林53号”“长林4号”和“长林18号”作为光山油茶主要栽培组合,用于早期试验示范林建设。

    “经过试验后的品种,我们实现了高产稳产,在光山为店乡上千亩示范基地,7—8年生产果量达750公斤以上,实现亩产值3000元以上。”姚小华说。

    由于栽培管理容易、效益好且适应当地大面积发展,光山县从只有零星油茶种植,发展成数万亩高产示范林的主产县,已经成为我国北部油茶产区的典范。

    “一亩油茶百斤油,又娶媳妇又盖楼。”光山县槐店乡司马光油茶园创办人陈世法,是10年前光山县组织企业家到浙江杭州外出考察学习的一员。现如今,在他的带动下,光山县油茶树种植面积已超过20万亩,覆盖6个乡41个村民组的司马光油茶园,目前带动了390户贫困户增收,安置2000多名周边群众就业。


责任编辑:企业家日报

猜你喜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