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王海亮:9 月 28 日,由北京大学领导力研究中心和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组织与战略管理系联合主办的“北大管理论坛——中国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在燕园成功举行;有关中小企业成长与发展的新书——《做实:“专精特新”企业的成长之道》于当日正式发行。
近300位国内高校工商管理领域的学者和创新型中小企业,特别是“专精特新”企业的管理者济济一堂,共同交流企业管理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探索中国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研究思路和有效路径。活动线上、线下同步进行,超57万人次在线观看,得到了百度、财经网、光明网、今日头条、经观、网易财经、中国经营报、企业家日报等多家媒体的大力支持。
论坛包括“中国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探索 ”和“中国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创新 ”两大主题。在“理论探索”部分,邀请了来自香港及大陆管理学领域的五位学者,从高品质企业的标准与培育,管理学研究的理论建构,创新性幸福企业的实践,大模型如何改变组织管理研究,人工智能的前因与影响效果等多个角度,结合丰富的实证数据和案例分析,分享了各自研究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与深入思考;在“实践创新”部分,中国企业联合会和中国企业家协会领导首先致辞,《做实:“专精特新”企业的成长之道》一书中的四位企业家代表受邀在论坛上进行了演讲。他们从实践角度出发,讲述了企业成长的故事与经验,为在场听众提供了宝贵的启示与借鉴。新书揭幕后,六位作者齐聚发布会现场,就各自的研究领域,围绕新书的写作历程及“专精特新”研究成果、实践案例、成功经验等内容,与大家进行了面对面交流。
王 辉
开幕式由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北京大学领导力研究中心主任王辉主持。
刘 俏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金融学系教授刘俏进行开幕致辞。他指出,新时代下中国企业需要创新商业模式和组织结构以适应全球经济变化和科技进步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作为庆祝光华管理学院建院40周年的活动之一,他希望本次论坛可以通过学术研讨与交流的形式来追溯光华四十年走过之路,汇聚各界智慧,为中国企业未来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此外,他对《做实:“专精特新”企业的成长之道》一书的发布表示了祝贺,期待该书能为中国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启发和实践启示。
张国有
上午论坛环节,北京大学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原副校长张国有教授发表了题为“企业高品质:市场环境中的现代化基准”的主题演讲,分别从宏观环境、行业状态和微观视角就如何在现代化基准的指导下推进中国企业高品质的发展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关注现代化趋势中的高品质基准、扛得住市场环境的高品质竞争、全景观察域外高品质发展的是推动企业高品质发展的三个关键点。他强调,使企业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找到高品质的生存方式,才是实现稳健成长的不二途径。
罗胜强
随后,香港中文大学讲席教授、商学院管理学系主任罗胜强教授分享了他对“管理现象探索过程”的见解,总结了管理学者如何从管理现象,现有理论,研究文献等方面建构研究问题并形成理论贡献。他强调管理研究应具有理论贡献、创新性、吸引力、全面性和应用性五个要点。他借助心理学中的“建构主义理论”,阐述了从具体细节到抽象总结的认知层次,提出研究者应具备“建构弹性”,提倡从现象出发,通过文献回顾和自身建构来不断完善研究设计,在内省过程中不断推进自己的研究边界,为管理学的发展贡献力量。
张建君
接下来的论坛由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组织与战略管理系教授、系主任张建君主持。
白长虹
南开大学商学院院长白长虹教授在“管理实践与知识创造——来自幸福与创造实验室的案例研究”的演讲中,透过多个案例分析,探讨了中外企业在管理实践中的知识建构和理论创新,以及知识创造如何推动企业成为高品质、引领性的行业标杆。白长虹指出,新消费群体的出现带来了新的商业模式和赛道,其背后的高阶建构为未来的商业模式演进提供了巨大的支持。他强调,无论是产品还是服务,企业都需要不断创新,以满足消费者的新需求。最后,他提出了“创造型幸福企业”的概念,认为幸福可以是组织层面的目标,通过平台让每个人参与创造,从而实现企业的价值提升。
李 宁
接下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领导力与组织管理系教授、系主任、Flextronics 讲席教授李宁以“大模型如何改变组织管理研究”为主题进行了分享。他详细阐述了人工智能技术在组织中的研究及应用现状,梳理了AI、人类、人机对话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技术采用获得竞争优势。研究显示,AI的使用提高了生产力和创新,但同时也缩小了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他强调了人对AI的看法的重要性,并表示,随着AI技术的发展,学科边界正在消失,新的知识传播途径正在形成。AI不仅改变了研究的流程,也对社会和科研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姜铠丰
北京大学讲席教授姜铠丰在论坛上发表了题为“从技术采用到竞争优势:探索人工智能技术采用的前因及其绩效影响”的演讲。他透过数据分析与实践调查发现,中国大多数企业虽然已经开始尝试使用人工智能技术,但在高度整合该技术以改变生产经营方式方面仍处于起步阶段。他强调,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不仅可能提升企业的经营绩效和效率,还可能对员工的工作满意度产生正面影响。尽管存在对工作安全的担忧,但整体而言,人工智能技术的采纳似乎并未给员工带来负面影响。他表示,未来的研究需要更精细地分析不同类型的人工智能技术对企业的具体影响,并考虑获取大企业的样本以全面评估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影响。
彭泗清
下午的论坛由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彭泗清主持。
朱宏任
作为“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和发展最早一批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中国企业联合会和中国企业家协会党委书记、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朱宏任出席论坛并致辞。朱宏任认为,广大中小企业要在困难面前保持定力,“专精特新”是非常重要的路径。他分析了当前国内外形势,鼓励企业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将自己的认知与行动统一到中央要求上。朱宏任强调,国家重视以“专精特新”促中小企业提质培优,从“专精特新”走向世界一流企业,在这一过程中,坚守使命、磨砺精神、涵养文化、可持续发展是重要的内核。他充分肯定了《做实:“专精特新”企业的成长之道》一书,认为此书为企业的追求卓越之路提供了智慧与力量。
《做实:“专精特新”企业的成长之道》正式发布,中国企业联合会和中国企业家协会党委书记、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朱宏任,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北京大学领导力研究中心主任王辉,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组织与战略管理系教授、系主任张建君,商务印书馆成都分馆总编辑刘玥妍,北京新曲线出版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力,宇视科技总裁张鹏国,共同为新书揭幕并合影留念。
在《做实“专精特新”企业的成长之道》中,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专精特新”研究团队,从领导行为、战略模式、市场营销、企业创新、运营管理与组织文化等六个方面对八家“专精特新”企业进行了全方位的“扎根式”研究,凝练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博雅塔模型”,为中小企业成长为“专精特新”提供了清晰的路径和发展模式,是一部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关注创新型中小企业管理实践、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因应社会时代之需的创新之作。
在企业家分享环节,宇视科技总裁张鹏国讲述了公司从初创到成为安防行业top3的“天龙八步”。张鹏国介绍了公司创立至今的发展历程,认为企业家只有坚持创新与品质,把握好每一步的节奏与方向,才能带领企业构建起核心竞争力,真正穿越周期。
瑞德智能董事长汪军分享了公司如何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通过结构优化与升级、全球化布局、数字化转型、持续创新、精敏运营与组织变革等,专注于智能控制器行业27载,不断蓄势突破、创变成长的经验与感悟。
金洲精工总经理罗春峰分享了作为制造业单项冠军的实践经验。他介绍道,金洲精工深耕精密微型工具领域,不断进行产品突破,并通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战略实现公司发展,以终为始,持续精进。
冀凯股份董事长冯帆分享了以数字化赋能“专精特新”制造业企业风险管理与利润保障的实战感悟,冀凯股份作为一家在矿山装备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的企业,利用自主研发的管理系统全面提升了管理效率及风险预判。
“作者面对面”圆桌论坛中,商务印书馆成都分馆总编辑刘玥妍对话《做实:“专精特新”企业的成长之道》六位作者,共同围绕研究选题、创作过程、案例调研等环节进行了深度交流,为与会嘉宾及线上和线下听众呈现了精彩纷呈的新视角、新观点、新成果,并与观众进行了现场互动。
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北京大学领导力研究中心主任王辉从“家国情怀”层面介绍了本书的创作初心,为助推中国企业的高质量发展,解决“卡脖子”问题,六位作者从各自擅长的领域,聚焦“专精特新”的培育与发展,希望为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发展路径和管理模式提供思考与启发。他还分享了书名的由来,认为中小企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是“做实”。
本书在阐释经典管理理论时,突破了学术表达和大众表达的边界。谈及这一特点,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彭泗清认为这本书面向广大企业,要接地气,要有实效,用易懂的语言说管理学的道理。同时,这本书可以说是与八家案例企业高管共同精心打造而成的。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荣休教授董小英认为,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面临多重挑战,八家案例企业的成功经验,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与启发。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一是要实现技术突破,二是要实现管理运营的高效低成本,双轮驱动,才能真正穿越周期。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教授潘垚天专注于传统文化价值观对企业管理的影响,他认为,文化价值观为企业管理提供了思维弹性,有助于企业家在复杂环境中灵活应对。他希望通过自己研究传播文化自信,助力中国中小企业从“专精特新”到领航企业。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教授武亚军认为,这本书是共同生产知识的典范,书中总结了八家企业的实践经验,并设计了“五星”战略框架,他希望将优秀企业的实践经验转化为理论模型,同时用模型评估企业的战略竞争力,助力企业进一步发展。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教授王锐结合案例企业实践,谈了“专精特新”企业成长过程中的“变”与“不变”。她认为,创新虽求变,但企业核心的文化和价值观、生存能力是不变的。中小企业在创新上非常务实,注重客户导向和实用创新,这些都很值得学习。
最后,六位作者共同为现场听众签名留念。论坛结尾,张建君教授与王辉教授分别进行闭幕总结。
张建君表示,今天的论坛希望大家听取之后,批判、吸收、付诸实践,只有知行合一,才能实现真正价值。从理念到行动,从行动到氛围,从氛围到习惯,最终实现文化的最高境界——内心深处的习惯、未经提醒的自觉、自动自发的反应。
王辉表示,本次论坛深入探讨了管理实践与知识创造之间的关系,为学术界和企业界提供了宝贵的洞察。不仅丰富了管理理论,也为实际管理提供了借鉴。通过学界与业界的深度对话,用研究成果和管理实践共同助力中国企业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