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00问”中了解中国国家文化公园

来源: 企业家日报网 时间: 2024-09-11 作者:

■ 王晓晨

建设国家文化公园,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推动新时代文化繁荣发展的重大文化工程,是“十四五”时期的重点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

111.jpg

建设国家文化公园,是中国首创。国家文化公园是为了保护、传承、弘扬最能代表中华文化、最能体现民族精神和人文价值的文化遗产而设立的国家级文化空间。作为国家级的文化项目,每一处国家文化公园都是一部皇皇巨著。其出版工作涉及的范围极广、可做的事情很多,从文献档案的整理,学术体系的建设,文化内涵的阐释,科普教育的开展,等等。经过调研,发现由于国家文化公园尚在建设过程中,大部分人只闻其名,对相关概念、内涵、知识点尚不了解。因此,南京出版社策划了“中国国家文化公园丛书”第一辑──“国家文化公园100问”,分别是《长城国家文化公园100问》《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100问》《长征国家文化公园100问》《黄河国家文化公园100问》《长江国家文化公园100问》,总计约85万字。第一辑从历史学、经济学、艺术学、文化遗产等不同学科视角,为读者权威解答国家文化公园是什么、为什么要建,以及该怎么做等关键性问题。

第一辑顾问及主编由韩子勇担纲,韩子勇是国家文化公园专家咨询委员会总协调人、长城组协调人,主编《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研究》;每册作者均为各领域知名专家学者,也在不同程度上参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筹备等相关工作,他们分别是: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二级教授李后强,著有《长江学》,是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等战略前期参与者和推动者;国内知名运河文化学者姜师立,是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实践者;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高佳彬,曾参与国家文化公园专家咨询委员会秘书处组织的长城国家文化公园调研课题工作;河南大学文化旅游学院二级教授程遂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研究”;西安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裴恒涛,是红军长征史研究专家。

 222.jpg

丛书首发亮相2023江苏书展

丛书第一辑采用“100问”形式开展,对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长江五个国家文化公园的基础概念、历史文化等知识要点通过趣味问答、延伸阅读呈现。丛书体裁新颖,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特色突出,集学术性、知识性和可读性为一体,让读者在100问这样“短、精、密”的阅读中,领略国家文化公园的价值与魅力,体会国家这一项重大文化工程的战略意图。

第一辑每册设置了五个篇章,从历史、文化、生态、科技、时代精神多个维度,对万里长城、千年大运河、二万五千里长征、九曲黄河、天堑长江,这五个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进行全面剖析,既钩沉史海,挖掘文脉,又探秘技术奥妙,关注绿色生态、时代意义,为读者系统爬梳文史地等学科的相关知识点,破解国家文化公园所蕴藏的中华民族独一无二的文化基因与精神密码。

 333.jpg

丛书亮相2024北京图书订货会

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兴未艾,由国家有关部门统筹推动,相关省份协同发力。各个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正在有序推进,预计到2025年基本完成建设任务。丛书及时地将五个国家文化公园的文化底蕴与建设情况进行系统梳理与客观记录,以期为各地在紧锣密鼓展开具体项目活动和工作时提供阶段性的研究辅助、经验借鉴和实践指导。

主编韩子勇表示,南京出版社这次把五个国家文化公园以“100问”的形式进行出版,这个方法很新颖。其实国家文化公园本身是一本大书,要读通、读透、完全读懂是不容易的,我们必须深入浅出,“100问”的形式就是深入浅出,当然这不是标准答案,但却是很有价值很有帮助的答案。这套丛书的出版,对于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者,对于急于了解国家文化公园情况的人们,都大有裨益。

“中国国家文化公园丛书”是全国首套以国家文化公园为主题的科普读物,读者在阅读中即可领略国家文化公园的价值与魅力,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营养和智慧,让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长江所代表的民族精神文化更好培根铸魂、滋润心灵,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不竭的精神源力。

(作者系“中国国家文化公园丛书”统筹编辑)


责任编辑:戴琳

猜你喜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