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先立后破”的一些解读

来源: 企业家日报网 时间: 2023-12-14 作者: 李凤发

李凤发

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市场普遍在解读“先立后破”,应该说,是积极信号。但与一些关心经济的企业人士在闲聊时,很多人就对“先立后破”一知半解,甚至就完全误读。笔者作为喜欢关心国是的一员,查阅了相关的词语解释,也爬梳了近期一些经济界专家、学者的一些“高谈阔论”,结合他们的观点和自己的一点认识整理了些许文字,供诸君参考吧。

按照词语字面的解释,“先立后破”就是先打破旧有的固定模式,才能创造出新的模式。实际上,它是针对“先破后立”而言的,指的是先创造出新机制,然后在此基础上再打破旧机制。由此,“先立后破”也通常要求“不立不破”,即不建立新机制,就不能破坏原有的机制。调整经济政策,推动各领域改革,客观上都要处理好破与立的辩证关系。在去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实现“双碳”目标时,就对“先立后破”作了形象的解释:“绿色转型是一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先立后破,而不能够未立先破”“不能把手里吃饭的家伙先扔了,结果新的吃饭家伙还没拿到手,这不行。”

“先立后破”首次被作为2024年经济工作的基调提出,表明指导范围已经扩大到整体经济领域。中央农办主任韩文秀说,先立后破就是要统筹兼顾稳和进,该立的要积极主动地立起来。该破的要在立的基础上坚决地破。同时要稳扎稳打,把握好时、度、效,不能脱离实际,急于求成。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认为,“先立后破”4个字,体现出中央因时因势、科学决策,为“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提供了探索空间和容错机制。民生银行首经团队撰文解读,涉及到“立”和“破”的领域,除了能源结构之外,还包括经济新旧动能、房地产发展模式等。预计在新机制正式成型之前,原有的模式还将运行一段时间。有专家认为,中国改革过程中的“摸着石头过河”以及 “渐进试点”等做法就是先立后破的方式,这一模式对于新旧动能转换期的中国经济尤为重要。将“先立后破”作为政策总基调,是为了纠偏中国经济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特别是2021年以来被过度“破”掉的房地产行业。虽然近一年来政府持续出台修复政策,但由于房地产业早已因“三条红线”政策压力陷入恶性循环,至今还在带来“破”的压力。

“先立后破”也是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的题中应有之义。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既要遵循正确的指导思想,也要坚持有效的工作方法。实际经济工作中,少数地方、部门在贯彻中央部署和政策执行中,特别是在调整政策和推动改革时,没有处理好稳和进的关系,“只破不立”简单“一刀切”的现象仍然存在。所以有学者认为,“先立后破”的提法反映了我们当前对转型发展规律有了新认知。产业转型升级不能简单地实施“一刀切”,要谨防产业空心化、空洞化。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要待新产业、新动能先“立”起来,方向明确了,才能去做“破”的工作。过去几年中“破”的,除了房地产市场,还有因举债投资模式失灵而恶化的地方财政,为“防止资本无序扩张”而遭整改的互联网公司,以及在“双减”中被重创的教培行业。它们中有的是因为原有发展模式难以为继而陷入僵局,仍在经历转型期阵痛;有的则是在野蛮生长多年后亟待整改,但还没建立起健康发展模式,就被一刀切的行业整顿大伤元气。因此,先立后破就是不能矫枉过正,要尊重、把控、平衡好市场,一定要实事求是,不能只出政策没有对策。

笔者建议,可以在“立”与“破”中间保留一个缓冲期以及过渡期,这也是将来各领域行业的方向,在这个期间内稳中求进。当下,企业盼望更确定的政策指引,投资者也期待更稳定的营商环境,若能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先立后破”的理念落实到具体政策执行中,相信有助于缓解市场担忧,提振民营经济信心。

 

责任编辑:蒋莉

猜你喜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