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太行山脉 感受山乡巨变 “太行山上看乡村振兴”两岸媒体豫冀行联合采访活动举办

来源: 企业家日报网 时间: 2023-05-24 作者:

 企业家日报记者   李代广

 

人间最美五月天,

友人相约太行山。

巍巍壮阔八百里,

天下之脊不虚传。

因地制宜搞开发,

农旅融合大发展。

太行精神树丰碑,

人民群众笑开颜。

 

5月18日至22日,由中央台办主办,河南省台办、河北省台办联合承办的“太行山上看乡村振兴”两岸记者豫冀行联合采访活动河南段成功举办。

在为期5天的时间里,本报记者和来自海峡两岸的30余名媒体人一起,先后到济源市、焦作市修武县温县、新乡市辉县、安阳市林州,进乡村、访企业,参观人间奇迹红旗渠,感受郭亮挂壁公路之壮烈,体验大自然秀丽风光,见证了太行老区百姓幸福生活,看到了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特别是乡村振兴的辉煌成就。 

来自台湾联合报、东森电视台、中国时报、TVBS电视台、东森新媒体指传媒、香港大公报,以及新华社、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新社、环球网、河南日报、河南电视台、企业家日报社等28家媒体代表参加了活动。

接下来,就让我们按照采访活动的顺序来了解相关情况,行走太行山脉,感受山乡巨变。 

豫台两地经济相通,中原大地成长起2000多家台资企业 

5月18日下午,“太行山上看乡村振兴”两岸媒体豫冀联合采访启动仪式在郑州举行,河南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张雷明,中央台办宣传局局长、新闻发言人马晓光,河南省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曾垂瑞,河南省委台办主任崔兴莉,河北省委台办副主任霍海斌,河南省委台办副主任祝展鹏等参加启动仪式。

图2为“太行山上看乡村振兴”两岸媒体豫冀行联合采访活动启动仪式.jpg

“太行山上看乡村振兴”两岸媒体豫冀行联合采访活动启动仪式

张雷明在讲话时说,豫台两地血脉相连,历史上一代又一代“河洛郎”从中原入闽迁台、闯荡世界,台湾排名前100的大姓中,有63个起源于河南,占总人口的80%以上;豫台两地经济相通,中原大地成长起2000多家台资企业,经贸合作结出累累硕果;豫台两地人缘相亲,越来越多的台湾民众来豫寻根谒祖、参访考察、求学深造、创新创业,为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注入了动力、增添了活力。

张雷明表示,巍巍太行纵跨四省市,绵延八百里,这里曾经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如今是乡村振兴的主阵地。诚邀两岸的媒体界朋友行走太行山脉,感受山乡巨变,用笔触传达老家河南的风采神韵,用镜头记录出彩中原的绚丽篇章,拉紧同根同源的精神纽带,拉近两岸同胞的心理距离,合力传播“两岸一家亲”的正能量,合声唱响共圆中国梦的主旋律,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更大贡献。

“太行山在中华民族历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太行山是英雄辈出的山,也是见证了无数兴衰荣辱的山。”专程从北京来到郑州参加启动仪式的马晓光说,期待台湾朋友能通过太行山的乡村振兴发展,充分感受中华民族未来的美好前景。

马晓光表示,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几代人的教育奋斗、脱贫攻坚,今天的太行山从居住环境、生态环境、基础设施、乡村产业以及农民的日常生活、教育文化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他期望两岸媒体忠实地记录下此行的所见所闻,充分展现中华民族未来的美好前景和民族振兴的光明愿景。

据了解,截止2022年底,河南省累计批准台资企业2189家,累计合同利用台资326.26亿美元,为全省高质量发展、实现“两个确保”提供了重要支持。 

济源:愚公移山精神发源地,乡村振兴呈现出勃勃生机 

5月19日,两岸媒体联合采访团走进愚公移山精神发源地济源,听当地人讲述乡村变迁、企业发展,近距离感受乡村振兴的勃勃生机。

济源市中医院全面落实“先诊疗、后付费、免收住院押金”的扶贫政策,原建档立卡贫困患者不需要缴纳押金即可住院,住院时可享受一对一服务,出院时享受“一站式结算”服务,由专人为转诊患者办理有关手续,做到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无缝对接。

中医院康复中心主任医师王志峰介绍说,我们这里所有的康复项目全在报销范围,济源居民来做康复,最高可以报销78%。

济世药业是济源一家集药材种植、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制药企业,公司董事长张康在接受采访时说,企业致力于冬凌草和怀药事业的发展,依托中药材种植,发挥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大力推进“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等经营模式,有效带动济源7个乡镇的4000余户增收致富;今年,企业的销售目标是完成6亿元。

图4为济世药业董事长张康在接受采访.jpg

济世药业董事长张康接受采访

克井镇西许村的段旭伟种植了2850亩中医药材,他说,我们的中药材是被济世药业“监控”着长大的,不打农药,严格按照他们的要求来种植,质量好,买得也好,现在一年能收入七八十万。

承留镇花石村地处“森林氧吧”——国家级南山森林公园入口处,近年来,村子打造出了独具特色的多元化乡村经济,全年实现“春可赏梅、夏可玩水、秋可采摘、冬可滑雪、夜可观光”。

“俺们村现在每逢周末都很热闹,大人带着小孩来采摘樱桃、芒果桃,全是新鲜的,摘下即可吃。”花石村支书周全喜告诉记者,每年采摘时节,村里的游客日均量不低于1万人次,除了供游客采摘,剩下的还会通过直播、网上店铺等形式销出去。202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8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万元。

图7为承留镇花石村村民在展示自己种植的油桃.jpg

花石村村民展示自己种植的油桃

图10为济源市花石村支书周全喜(右)与来自台湾的媒体人员亲切交流.jpg

 花石村支书周全喜(右)与来自台湾的媒体人员亲切交流

富联科技(济源)有限公司主要从事高端智能5G手机制造,主打智能型手机组件的生产,是一座集精密模具加工、人工智能制造于一体的综合型园区。2022年,公司与济源市政府签约总投资40亿元的“工业富联5G终端精密制造项目”,将新增就业近万人,为济源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图8为济源富士康相关负责人接受采访.jpg

济源富士康相关负责人接受采访

焦作:全力打造云台山、太极拳、怀山药三张名片 

5月20日,两岸媒体联合采访团在焦作市采访。

近年来,焦作市依托独有的资源,重点打造国家五A级风景区云台山、太极拳故里、怀山药产业三张名片,取得了非凡成绩。

修武县云台山镇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嵌入云台山景区参与旅游经营服务,已形成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为一体的5个综合性旅游服务区。目前,云台山镇已发展各类经营门店499家,其中民宿与家庭宾馆373家,餐饮门店30家,超市类门店87家。

该镇打造的岸上小镇街区拥有民宿、家庭宾馆288家,其中精品民宿78家。2021年10月,该街区获评首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2023年3月,获评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

图6为云台山风景区.jpg

云台山风景区 

近年来,温县立足“做精农业,打造特色农业之乡”目标任务,发挥四大怀药原产地优势,把推进怀药产业发展作为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带动农民致富增收的重要抓手,以温县铁棍山药统购统销为突破口,不断推动产业升级,目前,怀山药种植面积8万亩,合作社868家,从业人口4万余人。

他们实施龙头企业培育工程,培育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省级6家,市级6家,建成省级怀药产业集群2个,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5个,开发深加工产品60余个,培育了怀山堂“山药粉”、天香面业“铁棍山药挂面”、大咖国际“铁棍山药罐头”等一批优质产品,实现年总产值30亿元。

作为太极拳的发源地,温县具有着无可比拟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空间。2005年,中国武协授予焦作市“太极圣地”称号;2007年,中国民协、中国武协先后命名温县为“中国太极拳发源地”“中国武术太极拳发源地”。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创编近400年来,以其独特的健身功能和文化魅力,日益受到全世界人民的青睐。目前,习练者已近3亿,遍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誉为世界第一健身运动项目。 

辉县市:宝泉景区三年建成3个“世界之最”,郭亮挂壁公路令人叹为观止 

5月21日,联合采访团一行走进新乡辉县市。

第一站来到宝泉·崖天下景区,几年来,宝泉旅游坚持高站位、求创新的指导思想,坚持大宝泉、国际化的全球视野,坚持付出就有回报的必胜信念,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快速成长为中原旅游热土和全国网红景区。

尤其是过去的三年,面对疫情、大水、大变局的时代背景,宝泉人自强不息,迎难而上,化危为机,投资20亿元,系统打造了“悬崖游览观光、悬崖游乐体验、悬崖宿集度假、悬崖立体交通”四大核心体系,成功实现了空间上、产品上和品牌上的重大转变。

他们三年建成3个“世界之最”:洛伽寺索道、“L”型洞穴电梯和祥云观景台,创造了“宝泉崖天下,天下惊崖”的传奇神话,为山水景区的转型升级探索了新路,为实现乡村振兴摸到了好路,为稳就业促消费找到了出路,为践行“两山”理论拓宽了思路。

在惊险刺激的心情中,采访团成员乘座体验了“国内首条引进最大单体单层吊厢式双承载单牵引往复式索道”,这是一个可以一次性乘座200名游客的巨无霸吊厢,时速达到了每秒10米,身在其中,稳定的如在房间里一样。

河南宝泉旅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裴将在接受采访时说,宝泉·崖天下的隆重开园,标志着宝泉发展迈入了新阶段,不仅是宝泉实现由观光型景区向沉浸式体验、康养休闲的转型升级,也是宝泉由区域品牌向全国一流品牌跨越发展的里程碑。

当天下午,采访团来到辉县市沙窑乡郭亮村,实地参观走访了被誉为“世界第九大奇迹”的郭亮村挂壁公路,深入海拔1700多米的郭亮村,了解旅游业为这个太行山深处的村落带来的蜕变。

图5为郭亮洞挂壁公路.jpg

郭亮洞挂壁公路

图9为沙窑乡郭亮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申海玉接受采访.jpg

沙窑乡郭亮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申海玉接受采访

郭亮洞挂壁公路,始建于1972年,1977年完工,全部由郭亮村村民独立手工完成,其中主要负责开凿的十三位村民被称为郭亮洞“十三壮士”。

郭亮挂壁公路是目前我国仅有六条挂壁公路中最早的一条,被称为“世界最险要十条路”之一、“全球最奇特18条公路”之一。20世纪90年代初,郭亮村开发旅游项目,现已成为国家4A级景区河南省辉县万仙山的第一风景区。

1972年郭亮人申明信带领村内12名壮士,团结一心,没有用任何机械,整整5年,硬是在万仙山险峻的峭壁上,用血汗和生命在1700余米高的悬崖峭壁上开凿出的一条长1300米,宽6米,高4米的人工通道。

人定胜天,完成了叹为观止的人造奇迹,13个人打烂了4000把8磅铁锤,消耗了12吨六棱钢钎,在坚韧的石英绝壁上,打开了通往世界的康庄大道。

当车行其中,一边是悬崖峭壁,一边是石壁,每个通过的人无不心中膜拜村民们的勇气和决心。日本裕田影视公司也来此拍摄专题片,称其为“世界第九大奇迹”。

沙窑乡郭亮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申海玉告诉记者,近年来,通过大力发展旅游业,村民走上了致富路,人均收入达到了2万元,原来在外面打工的群众,现在纷纷回到了村里,因地制宜发展经济。 

林州:红旗渠精神名扬世界,止方村实现乡村振兴

5月22日,两岸媒体在河南的最后一站来到红旗渠精神的发源地林州市,上午,参访红旗渠纪念馆,实地探访世界奇观人工天河,领悟红旗渠精神;赴谷文昌纪念馆,参访谷文昌纪念馆,聆听“四有”书记谷文昌的故事。

红旗渠精神的内涵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是在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中形成的。红旗渠动工于1960年,勤劳勇敢的30万林州人民,苦战10个春秋,仅仅靠着一锤,一铲,两只手,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修成了这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

图3为红旗渠青年洞.jpg

红旗渠青年洞  

2021年9月,党中央批准了中央宣传部梳理的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红旗渠精神被纳入。

在参观过程中,大家都对修建红旗渠时,林州人民做出的奉献精神所感动。

下午,大家来到了林州市止方村,止方村树立“红旗渠精神立村、民俗文化兴村”的发展思路,立足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自然生态环境,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资源整合上大做文章,成立了止方田园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采取“公司+集体+农户”发展模式,把“闲资源”变成了“活资本”,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民”的华丽转变,商业一条街、游乐城、餐饮店、农家乐、民宿大发展,在黄华镇西部形成了“夜经济”“休闲经济”。

如今,止方村已发展成集旅游休闲、美食、民宿、红旗渠文化为一体的民俗特色村,仅村集体年收入就超过110万元。

参加“太行山上看乡村振兴”两岸媒体豫冀行联合采访活动的部分代表在林州市止方村合影.jpg

参加“太行山上看乡村振兴”两岸媒体豫冀行联合采访活动的部分代表在林州市止方村合影。  


 

责任编辑:戴琳

猜你喜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