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年莱阳梨 怎样续写品牌新故事?

来源: 大小新闻 时间: 2023-05-13 作者: 企业家日报

“梨乡花语赏花季”启动、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一县一业”示范县授牌、莱阳梨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成功举办……近期,随着梨花盛开,莱阳梨迎来一系列产业盛事并再次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关注。

近年来,烟台、莱阳加快推进莱阳梨产业高质量发展。莱阳梨品牌价值8.98亿元,在果品区域公用品牌声誉评价中居全国第七名,莱阳梨产品特有的资源优势和品牌效益逐步转化为经济效益。

如何进一步做好莱阳梨这篇“大文章”?专家指出,应进一步优化品种布局,提高机械利用率,增加有机肥用量,积极拓展线上营销渠道,加强品牌推介,持续推进莱阳梨产业高质量发展。

莱阳梨品牌价值再创新高

莱阳梨是莱阳最具历史性、唯一性、文化性、知名度最高的标志性特产,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栽培历史,因肉质细嫩、酥脆爽口、止咳润肺而闻名于世,曾被列为皇家贡品和国礼,是“中国四大名梨”“山东水果四杰”之一。

图片

莱阳梨品牌历史悠久,驰名中外。1989年12月,莱阳梨被评为“农业部优质农产品”。1990年12月,被评为“山东省农业厅优质果品”。1999年10月,获北京“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金奖。2012年10月,获得全国第十届“农交会”金奖。2017年,莱阳梨获得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2017最受消费者喜爱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2018年,获“山东省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2021年9月,成功申报第四批山东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进一步推动了莱阳梨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2021年11月,山东莱阳古梨树群系统通过第六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认定,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

2022年,莱阳市梨种植面积6.76万亩,总产量14.2万吨。其中,驰名中外的莱阳茌(慈)梨种植面积1.2万亩(2.7万吨)、秋月梨3.56万亩(7.2万吨)、黄金梨1.39万亩(2.7万吨)、其他梨0.41万亩(1.6万吨),主要分布在照旺庄、谭格庄、沐浴店、河洛、姜疃、高格庄等镇街。

目前,莱阳市从事梨产业的农民达到5.2万人,带动农民增收4.5亿元。莱阳市梨产品特有的资源优势和品牌效益逐步转化为经济效益,成为莱阳市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

在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活动中,莱阳梨获得2021年《果品区域公用品牌声誉评价》87.92分,居全国第七名,品牌价值8.98亿元,比2020年增长6.5%,再创新高。

全产业链培育擦亮“金字招牌”

“莱阳梨”是烟台市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更是莱阳的一张“金字招牌”。为传承好、发展好这独一无二的特色品牌,近年来,莱阳市启动了莱阳梨全产业链培育计划,实施了科技提质、品牌铸造、全链融合等工程。

图片

在古茌梨树原产地保护方面,与省农科院、果业产业技术研究院共建了莱阳梨产业技术研究院、科技创新中心,完成老劣梨园改造1.3万亩,对5万多棵古梨树进行更新复壮,建成标准化示范园区22个,让古梨树焕发了新活力。

在品牌保护提升方面,去年莱阳与媒体联合开展了“庆丰收”莱阳梨文化节等推介活动,有效提高了莱阳梨市场影响力和品牌溢价率,活动以来莱阳茌梨售价同比增长11%;去年底莱阳梨跃升至山东公共品牌网络传播影响力榜单第二名、仅次于“好客山东”品牌。

在精深加工和文化赋能方面,借势“中国预制菜之乡”打造,不断提升莱阳梨“饮、脆、膏、药”等产品研发生产能力,目前已培育梨汁、梨膏、梨脯、制药等各类市场主体90多家,产业链产值突破30亿元。同时,高标准筹办了“梨乡花语赏花季”、梨文化节等节庆活动,推进农文旅深度融合,全面提升莱阳梨文化竞争力和产业综合效益。

不仅是莱阳市,长期以来,烟台市各级政府部门也高度重视梨产业的发展。近年来,烟台市将莱阳梨高质量发展纳入《烟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烟台市关于加快推进莱阳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2021—2025年)》等,坚持提品质、保品牌、扩规模的思路,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高梨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中心任务、以促进梨产业一二三产业融合为重点,全面推进莱阳梨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标准化建设和品牌化营销,实现莱阳梨产业高质量发展。

优化品种布局加强品牌推介

随着莱阳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持续推进,产业面貌焕然一新。不过,多年来制约莱阳梨产业发展的短板依旧存在。

图片

管理分散,标准难统一。除近年来新栽培的秋月梨、黄金梨等砂梨品种有规模化种植外,传统的莱阳茌梨多是一家一户的分散生产,栽培模式传统,机械化程度不高,规模化和标准化程度低,生产成本高,劳动强度大,果品品质相差较大,不适应现代集约化栽培趋势,无法保证莱阳梨的统一品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莱阳梨的美誉。

创新不足,研发层次浅。梨加工产品中品牌影响力大、附加值高的产品较少,产业链条有待升级,如:“健”字号、“药”字号产品仅有两家,梨膏产品过多,品质良莠不齐,同质化严重。

政策制约,规模发展难。受相关政策调整影响,梨产业“用地难”形势更加严峻,影响新植园的规模化发展。

“可别小看这小小的‘莱阳梨’,它一头连着果农增收,一头连着美好生活,彰显着农村的生机和活力。”烟台市农科院梨研究所所长于强分析说,莱阳梨产业应继续优化品种布局,由科研单位、农业主管部门与龙头企业协作,选育出品质优良、适合莱阳种植的品种,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保持品种优势。

在提质增效上,针对部分分散管理、用工量大、效益低劣的果园,提倡轻简化修剪,尽量提高机械利用率。在栽培上,加大地下投入,增加有机肥用量,提倡适期采收,制定出采收标准。品质是品牌的基础,对此,他认为,政府、企业、种植合作社、果农应共同参与、保证产品品质,维护好莱阳梨品牌。

在品牌建设上,于强建议,应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打造特色品牌,积极拓展线上营销渠道,发挥莱阳梨山东区域公共品牌的引领作用,加强品牌推介。


责任编辑:晏夕

猜你喜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