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书香能致远

来源: 山东宣传 时间: 2023-04-25 作者: 企业家日报

孔府菜中有一道经典菜品,名为“鲁壁藏书”,曾出现在2018年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宴席中,广受赞誉。

这道美味背后,是一段有关文化传承的动人故事。

在山东曲阜孔庙孔宅故井旁,一面红墙琉瓦、形同照壁的古墙,赫然屹立。其前立有一碑,上镌刻隶书“鲁壁”二字,其中“壁”字写为左右结构,而且“土”字旁中还多了一个点。据说,这个“土”字藏点大有玄机。

在雄伟壮观、鳞次栉比的孔庙古建筑群里,这面墙既不宏伟,也不高大,但在儒家文化发展史上,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被后世学者誉为“儒家文化挡风墙”。

孔庙鲁壁故址

孔子去世后的250多年后,秦国通过变法,国富兵强,于公元前221年一统天下。

初并天下后,秦始皇听从李斯的建议,在全国实行郡县制度。郡县制有力加强了中央集权,但是却遭到了以太子老师淳于越为首的一大批人的反对。

公元前212年,淳于越大胆向秦始皇进言,主张恢复古制,分封皇子功臣为诸侯。李斯斥责儒生不师今而学古,各尊私学,诽谤朝政,惑乱民心,向秦始皇建议禁私学、焚古籍。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并下令30天内不送所藏私书到官府的罚筑长城4年、聚谈《诗》《书》的斩首、以古非今的灭族。一时间,朝野上下,噤若寒蝉;举国之内,血雨腥风。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焚书坑儒”。

为了不使祖宗的儒学精髓著作付之一炬,孔子第九代孙孔鲋偷偷将《尚书》《礼》《论语》《孝经》等一批经典著作书简砌于孔子故宅的墙壁内。当然,肯定也少不得交出点无关紧要的书简应付公事。然后,自己跑到嵩山隐居去了。

孔鲋至死都没有吐露墙壁藏书的秘密,虽然生前无缘将其取出,但却使这些经典著作完整地保存了下来。

到了汉朝,汉惠帝即位后,减轻赋税,实施仁政,同时开始废除秦时思想文化禁锢,儒家的思想言论逐渐复兴。但由于找不到儒家经典书籍,只能由尚在人世的儒学老人依靠记忆,口头传经,经弟子们记录整理,变成“今文经”。到文帝、武帝时,逐渐形成了区别于儒家古文经典的学术流派。

孔鲋藏书图   图源丨百度百科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历史的时针指向公元前154年,也就是西汉景帝三年,景帝之子刘馀被封为鲁王,即鲁恭王。鲁恭王在扩建宫室拆除原孔子故宅时,从墙壁里发现许多儒家经书。与一般民间所传的经书不同,它们不是用隶书书写,而是用蝌蚪文写成。于是人们把这些经书称为“孔壁古文”。

孔鲋藏书终于重见天日。

民间传说鲁恭王在拆除孔子故宅时,忽闻天上传来丝竹金石之声,五音六律之美,然后一下子发现了大量的古书典籍。

到了金代,人们为了纪念孔鲋藏书,在孔庙孔子故宅内修建了“金丝堂”。

明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重修孔庙时,将“金丝堂”迁往孔庙西路,而在原址上建起“诗礼堂”,后来又在诗礼堂后面故井旁增建了鲁壁,作为纪念孔鲋藏书的象征性遗址。后人在镌刻“鲁壁”的“壁”字时,特意在“土”字旁加上了一点,以显墙壁藏书的寓意。

“书香曲阜” 全民悦读荟

书是文明与文化最重要的载体。孔鲋也许想不到,他不顾生命安危藏书,拯救文化的精神,也融入到了曲阜的人文精神之中,让后世读书人心存敬畏和感恩,也让读书成为曲阜人的行为自觉。

时至今日,作为孔子故里、儒家文化发源地的曲阜,一直赓续着好读书、读好书的阅读传统,“齐鲁遗风今犹在,十万人家尽读书”。

不止曲阜,齐鲁大地处处书香氤氲。爱读书、出学霸,全国有名。

为了满足人们的读书欲,山东也想方设法、诚意满满——

“全民阅读”被写入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列入省政府高质量发展政策清单、省“十四五”规划纲要重点文化工程,纳入全省16市高质量发展考核指标体系。

各市都成立了全民阅读工作领导组织机构,带动全民阅读蓬勃开展。仅2022年,各地便开展各类阅读推广活动2万余次。

今年4月23日,第28个国际读书日当天,山东省委宣传部推出的“山东全民阅读在线”数字平台也正式上线。平台汇集整合了3.8万册图书(第一期)、3000种期刊、10000集视频讲座、5000集听书、400门文化慕课、1000种儿童绘本等优质阅读内容,并定期进行更新。读者只需登录微信小程序,就不仅能浏览海量阅读资源,还能收到附近的阅读推广活动、阅读空间。

“遗子黄金满籯,不如一经。”从古至今,山东人一直懂得,文化涵养“软实力”,最是书香能致远。


责任编辑:柴火

猜你喜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