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日照市生态环境局获悉,上半年日照市近岸海域水质优良率100%,15个监测点位均达到一类水质标准,是全省唯一实现一类水质全部达标城市,海水水质全省最优。坚持创新机制、全程治污、高效修复集中发力,实现协同护湾、联动净湾、生态活湾一体化治理。全市1573个入海排污口全部提前完成整治销号。
创新机制,协同护湾 。日照市强化组织协同,纵横两向压实责任。纵向建立“市级湾长—区县级湾长—街道级湾长—村级湾长”组织体系,厘清“市—区县—街道—村居”权责利关系,逐级压实海湾管护责任;横向组建湾长制办公室,统一协调成员单位涉湾工作,实现联防联控、协同治理。
在日常管护方面,日照市强化力量协同,分时分类有序管护。坚持海湾环卫市场化运作,建立沙滩及海上环卫工作机制,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浅海、滩涂和陆域垃圾清理等工作;对沿海湿地及岸线基础设施,由属地及主管部门管护,各级湾长定期开展巡湾。发生浒苔灾害、恶劣天气等特殊情形时,由市级联席单位应急联合响应,一体开展应急处置等工作。2022年,日照市市各级湾长共巡湾1102次,累计巡湾里程1509.6公里。建设湾长制综合信息管理平台、海洋防灾减灾海岸带视频监控等系统,强化监管协同,科技赋能常态长效。形成高低搭配、海陆联动智慧监管体系,推动生态保护、海洋发展等部门单位信息共享、联合处置。
全程治污,联动净湾。日照市在污水收集处理实现“源头控制”打破“就湾治湾”传统思维,将海湾保护向来水源头延伸。“十四五”以来,日照市共完成主城区55公里市政雨污合流管网和141个建筑小区雨污分流改造,实现建成区及部分农村污水应收尽收。投资5.5亿元建设沿海污水处理厂,新建污水管网60余公里,新增污水处理能力3.8万吨。
实施河道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工程,完成24公里河道疏浚建设和49万平方米河道清淤,削减河道污染物,构建沿河生态带。投资2亿元在重要干流、支流、重要点源排放口处,建成632.5亩沿河人工湿地6处,生态河道160亩,上游来水处理规模达10.7万吨/日。
创新“受纳水体—排污口—排污管道—排污口单位”溯源法,逐口逐户建立整治“户籍”档案,实现对所有入海排污口动态化、清单化管理。创新写实法验收,逐一现场核查,形成排查、整改、销号“三本账”,确保闭环整治。
高效修复,生态活湾。日照市建立完善沿海湿地保护管理长效机制,将人工修复与自然恢复相结合,采取恢复植被、退养还滩等措施,最大限度发挥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和效益。投资7630万元,完成两城河口湿地1730米生态护岸建设,每年吸引中华凤头燕鸥(极危物种)在内的50余种鸟类在此迁移、越冬、繁衍。投资12亿元实施重点海湾和入海河口海岸带整治修复工程,有效解决岸线破损被侵占、生态空间不足等问题。在全国率先实施海龙湾“退港还海”生态修复工程,恢复砂质岸线1882米,修复沙滩面积46万平方米。做强“阳光海岸·活力日照”品牌,将休闲旅游需求与海洋生态保护紧密结合,建成各具特色的生态亲海空间10余处。建设总长61公里的山海风情绿道和阳光海岸绿道,将原本零散分布的亲海空间串珠成链,有效提升滨海休闲旅游带吸引力,年均接待游客1200万人次以上。其中,山海天旅游度假区在新华网主办的“第九届文化和旅游融合与创新论坛”被评为“2022最具影响力旅游目的地”。